廣西:借力改革開放東風 西南邊陲躍升開放前沿

“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展覽”正在國家博物館舉行,參觀人數不斷刷新紀錄,其中,廣西借力改革開放東風,從農村到城市、從內陸到沿海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備受關注。今天我們從港口作業的一張圖片說起,展現廣西在構建“南向、北聯、東融、西合”開放發展新格局中的新作為。

廣西:借力改革開放東風 西南邊陲躍升開放前沿

記者 黃舜

開放是帶動廣西發展的強大引擎。在國家博物館正在舉行的“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展覽”的現場,一張繁忙有序正在作業中的欽州港的照片十分搶眼,向來往的參觀者展示了廣西港口建設取得的顯著成績。



廣西:借力改革開放東風 西南邊陲躍升開放前沿


這是2018年1月在欽州港碼頭拍攝的照片,一排高聳的塔吊正在為來自世界各地的貨輪裝卸貨物,作為北部灣地區最大的集裝箱運輸港,這樣忙碌的場景已是常態。可在20多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蕪的灘塗,有海無港。

北部灣港欽州碼頭有限公司總經理 周延:欽州港的開港其實是在1994年的時候,當時整個欽州港是在這個勒溝港區只有兩個泊位。通過20多年發展,欽州港吞吐量突破1億噸。


廣西:借力改革開放東風 西南邊陲躍升開放前沿


廣西:借力改革開放東風 西南邊陲躍升開放前沿


歷經20多年發展,累計200多億元投入,昔日小漁村如今已成長為億噸大港。目前,欽州港建成萬噸級以上泊位37個,30萬噸級航道和碼頭全面投入運營,港口吞吐能力達1.2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230萬標箱,開通至越南海防、馬來西亞關丹、新加坡等40多條海上航線。

廣西:借力改革開放東風 西南邊陲躍升開放前沿

2017年9月28日,一趟滿載玉米、豆粕、砂管等貨物的集裝箱班列從欽州港東站發出,駛往重慶,這意味著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實現常態化運行。2018年,西部陸海新通道全年運行班列1154列,運營線路擴展到8條。讓“一帶”與“一路”牽手的西部陸海新通道,給廣西乃至中國西部地區新一輪開放開發帶來了強勁動力。

(重慶)民生輪船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 車德西:

利用通道,把我們西部的省區(市)串聯起來,我們要擰成一股繩,廣西能夠發揮很重要的作用,更好的服務,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共同來打造和發展助力西部的開發。


廣西:借力改革開放東風 西南邊陲躍升開放前沿


廣西:借力改革開放東風 西南邊陲躍升開放前沿


廣西:借力改革開放東風 西南邊陲躍升開放前沿


作為海上互聯互通重要節點,廣西北部灣港已實現與東盟國家主要港口航線全覆蓋,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港口通航。 2018年,北部灣港完成貨物吞吐量1.83億噸,同比增長13.15%;集裝箱吞吐量290多萬標箱,同比增長27.4%。

自治區北部灣辦黨組書記 常務副主任 魏然:重點就是要服務通道的建設,進一步地拓展我們更多的國際國內班輪班列的運營,圍繞中央賦予廣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在互聯互通產業集聚方面持續發力,打造廣西成為西南出海樞紐地位。



廣西:借力改革開放東風 西南邊陲躍升開放前沿


在改革開放大潮中,廣西緊抓機遇,充分釋放“海”的潛力,激發“江”的活力,做足“邊”的文章,努力構建“南向、北聯、東融、西合”開放發展新格局。目前,廣西連接鄰省和東盟國家的高速公路已達17條,開通航空客運航線達到298條,通航國內外130多個城市,東盟航線實現全覆蓋,以東盟為主的“一帶一路”國際航空大通道初步成型。廣西已建立97對國際友好城市關係,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在南寧設立領事機構;廣西先後利用93個國家或地區投資,設立外商投資企業累計達11149家;廣西企業不斷加快“走出去”步伐,足跡遍佈五大洲70多個國家和地區。改革開放40年間,廣西外貿進出口總額從1978年的18.2億元增長到3866.3億元,年均增長14.3%。

自治區商務廳綜合業務處副調研員 蔣坤宏:立足我們的通道優勢,加強我們的產業優勢,以通道來承載我們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不斷地推動先進的產業向沿邊沿海的園區聚集,進一步提升我們開放型經濟的發展水平,進而帶動我們全區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

廣西:借力改革開放東風 西南邊陲躍升開放前沿


廣西:借力改革開放東風 西南邊陲躍升開放前沿


廣西:借力改革開放東風 西南邊陲躍升開放前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