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東、畫家、國畫大師、國典書畫院副院長


孫曉東、畫家、國畫大師、國典書畫院副院長


孫曉東,祖籍遼寧丹東,著名山水畫家。曾歷任:中國美術家創作研究會秘書長,國典書畫院副院長,國家現代藝術網藝術顧問,教育部智慧工程研究會書畫公益基金藝術顧問,文化部鄉土藝術協會民族藝委會副主任,一級美術師評委,浙江大學客座教授,中美協名家藝委會委員,中外水墨藝術學會專家委員,英國牛津藝術學院特聘博士生導師,香港特別行政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高級藝術顧問,是最具藝術實力的中國畫家之一。


孫曉東、畫家、國畫大師、國典書畫院副院長


2012年春,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了《藝術大師三人行》範曾、劉大為、孫曉東三人卷。

2013年12月,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光耀盛世-當代翰墨巨匠》孫曉東、劉文西、範曾三人卷。

2014年1月,外交部世界知識畫報社出版了《中華文化大使》,登載了馮遠和孫曉東兩個人的作品;

2016年1月,中國圖書文化出版社出版了《國際藝術大師》一書,刊載了西方繪畫藝術大師畢加索的作品,同時也重點介紹選登了孫曉東現代風格作品20件,在畢加索美術館首先發行,並向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法國奧賽美術館等多家國際知名藝術機構發行贈閱。

2017年1月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了《中國驕傲·百年巨匠》,刊載了賈又福、方增先、孫曉東的現代派國畫作品,做為一代大家和中華文化的使者,他們為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


孫曉東、畫家、國畫大師、國典書畫院副院長


孫曉東的作品多次展出於國內外,多次舉辦個人畫展和聯展。他作畫認真、做人大氣、崇尚藝術、熱愛人民,三十年來他一直將愛心奉獻於藝術與教育事業。其事蹟曾被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中國日報等近百家新聞媒體宣傳報道過,國內多家雜誌社曾做過他的人物專訪,並被載入《中國改革文存》,《改革豐碑》,《中國政協人才》、《中國美術選集》、《世界名人》等大典圖書中。他不僅是一位傑出的畫家,還是一位淡泊名利、助人為樂的慈善家,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他以個人投資為主創的教育助學基金會在幾年內不同程度地幫助過二百多名困難學生完成學業,他還投資支持過成人高等教育事業,為國家經濟建設培養了大批的文化藝術人才。近年來他又多次參與愛心慈善活動,向一些病瘓兒童捐款捐物。


孫曉東、畫家、國畫大師、國典書畫院副院長


僅2012-2014年間,他捐給“嫣然”天使基金會,慈善總會,智障學校,地震災區和其他公益機構的錢款和作品價值就達七百多萬元。他常說畫家如果過於把個人名利看得過重就難以創作出好的作品,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寧可去做一名苦行僧。正是有了如此的胸襟、如此的追求,才能達到他如此高度的藝術境界,也是孫曉東在藝術生涯中藝與德的造就。


孫曉東、畫家、國畫大師、國典書畫院副院長


孫曉東認為,畫家作品的最大價值不是價格的高低,而是能通過創作,更好的傳承中華民族優良品質及文化精神,弘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體現藝術服務於社會、服務於大眾。他的博愛精神引起了當今收藏界的廣泛關注,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和讚揚。被譽為最具愛心的畫家和作品最具收藏價值的畫家,多個國家大使館和國際友人收藏其作品,被譽為"國禮藝術大師、並曾獲得“中華文化名人″和“中華民族傑出藝術家”等稱號。


孫曉東、畫家、國畫大師、國典書畫院副院長


觀孫曉東先生作畫,不拘一格,拿起筆來或山或樹、或雲或水,無論如何開篇最終都能完成一幅氣勢驚人的宏篇大作。他的筆法取眾家之所長,古法、今法無一不精,潑水灑墨、散峰勾線、大筆著色,頗有當年傅抱石之風。當今國畫山水技法上能有如此造化者並不多哉。孫曉東的山水畫主要有兩種風格∶一是傳統風格,二是現代風格。無論傳統還是現代風格都能看到他藝術功底之深厚。在當今畫壇上,實屬難得一見。


孫曉東、畫家、國畫大師、國典書畫院副院長


他的傳統風格山水畫構圖豐滿、層次分明、或清秀細潤,或氣勢如宏。每一幅畫都好似一首詩。他作畫大開大合,畫山、畫雲、畫水,多一筆少一筆全然無關。山總是變化萬千,落筆如行雲流水,山外有云、雲中見山,一揮而就,造化天成。孫曉東的現代風格山水畫更為特別。他常畫大幅山水,創作題材多以西部名山大川為主,畫風飽滿大氣,景觀壯闊雄渾。或整幅大山壓的人無法透氣:或整幅行雲讓人心曠神怡,他以現代手法創作的山水畫,將東西方文化藝術精神與中國傳統繪畫技法融為一體,使作品充滿時代氣息。從他的畫中能看得出他走過的路,當你步入他的藝術世界,瞭解他的習畫經歷時自然會有答案。


孫曉東、畫家、國畫大師、國典書畫院副院長

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初,孫曉東潛心專研國畫,他每天都作畫到深夜,在他畫室的地板上有兩個坑,是他每天站在那裡作畫時所留下的痕跡,他認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一位畫家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孫曉東、畫家、國畫大師、國典書畫院副院長


為追求藝術的至高境界,他於1988年騎上自行車獨自一人外出寫生,那是在中國公路交通並不發達的時代,有好多地方還沒有公路,他途經中國十七省和自治區,從東北到西北,從西北到西南,爬過太行、翻過呂梁、住過陝北窯洞、穿過河西走廊、拜過敦煌石窟,走入過塔克拉瑪干沙漠、跨越過青藏高原。大江南北、長城內外、處處都留下過他的足跡。他有在黃土高原喝不上水,在戈壁灘上風餐露宿,在大雪山上與狼共舞的驚險,這些艱辛的歷程都為他日後創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能源。


孫曉東、畫家、國畫大師、國典書畫院副院長


清代畫家石濤說過“搜盡奇峰打草稿”,而孫曉東真的是做到了,他踏遍了中國的萬水千山,作為畫家能有這樣的閱歷,正是最好的繪畫基礎。在百年之內的繪畫領域,還從沒有過任何畫家能象他一樣走的這麼遠,這麼辛苦。作為畫家、孫曉東是深入生活的典範。如果說梵高的作品是以他忘我追求藝術的精神而成名,也可以說,孫曉東也正是因為他把自己定位於“藝術道路上的苦行僧”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能夠衝脫世俗,大膽創新,走出了前人沒有走過的一條新路。


孫曉東、畫家、國畫大師、國典書畫院副院長


孫曉東所創作的作品光耀於世且是極具生命力。他的忘我精神和精湛的繪畫技法是讀萬卷書讀出來的,是行萬里路走出來的。——外交部《世界知識畫報·藝術視界》


孫曉東、畫家、國畫大師、國典書畫院副院長


孫曉東、畫家、國畫大師、國典書畫院副院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