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玩樂過新年 — 泉州行

泉州歷史悠久,經濟開發早在周秦時期就已開始。三國吳永安三年(260年),在今南安市豐州鎮置東安縣治,南朝梁天監間(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為本地設置縣、郡治之始。

西晉末年,中原戰亂,中原士族大批入泉多沿江而居,由此得名。

吃喝玩樂過新年 — 泉州行

泉州素有“海濱鄒魯”、“光明之城”的美譽。

泉州,周為“七閩地”,歷年來出土的西周禮樂器和原始壁畫,反映了二、三千年前泉州原住民“古閩越”族人的原始舞蹈風貌。唐朝中期以來,中原人南遷入泉;唐、五代時,不但城郊東湖常有遊宴歌舞的記載,南安雲臺山下還建有常設性歌舞院館。

吃喝玩樂過新年 — 泉州行

宋、元時代,泉州成為“市井十洲人”的“富洲”、“樂州”。官府甚至不得不出榜喻民“莫貪浪遊,莫看百戲”。

泉州現保留的戲曲文化遺產,有梨園戲、高甲戲、“打城戲”、“嘉禮”戲等劇種,其中較為出名的有:南音、北管、梨園戲和“提線木偶”。

吃喝玩樂過新年 — 泉州行

千百年來,民風民俗的傳承衍化,使泉州民居建築自成一派天然風韻。

有三開間或五開間紅磚、白石、雙坡曲,燕尾脊的漢式古大厝(cuo),有“手巾寮”的縱向住宅,有騎樓式的商住合一的建築,還有與山村環境十分協調的“吊腳樓”(木樓),他們就地取材,十分簡樸,卻獨具風格。

吃喝玩樂過新年 — 泉州行

還有一種是外圍護有高大堅固防禦牆體,適應大家族集居特殊形式的土樓建築中西合璧的住宅稱“洋樓、番仔樓”。

代表地:蔡氏古民居、楊阿苗故居、黃宗漢故居、李光地故居、林路大厝等。

而泉州的“泉南佛國”、“閩南蓬萊”之名,也絕非浪得虛名。

吃喝玩樂過新年 — 泉州行

開元寺

開元寺位於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西街,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蹟,也是福建省內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

該寺始創於唐初垂拱二年(686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傳說泉州鉅富黃守恭夢見桑樹長出蓮花,因此,舍桑園而建寺,初名“蓮花寺”,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開元寺。

吃喝玩樂過新年 — 泉州行

府文廟

府文廟位於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百源川池畔,又名府學,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唐開元末,北宋太平興國初(公元976-981年)移建於今天的地址。

府文廟歷史悠久,規模宏大,殿宇壯麗,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築形式的孔廟建築群,為東南地區最大的文廟建築群,建築風格在全國現存孔廟中罕見。廟內保存著宋代大儒朱熹手書“正氣”和明代書法家張瑞圖書“充塞天地”等巨幅名匾,歷代泉籍文士名賢之石刻、楹聯遍佈,文化內涵豐富。

吃喝玩樂過新年 — 泉州行

天后宮

泉州天后宮位於泉州市區南門天后路一號,始建宋慶元二年(1196年),地處泉州城南晉江之濱。該宮是我國東南沿海莆田湄洲媽祖祖廟分靈廟宇中現存較早、規模較大的一座媽祖廟。泉州天后宮素來被認為是海內外建築規格最高、規模較大的祭祀媽祖的廟宇,也是大陸媽祖廟中少數幾座被國務院審定公佈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泉州佛教寺廟不勝枚舉,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其他的知名寺廟還有元妙觀、承天寺、草菴、雪山岩等。

吃喝玩樂過新年 — 泉州行

泉州人與酒,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有人說,要了解泉州人,或者要和泉州人聯絡感情,應該先學會三件事:閩南話、喝酒和猜拳。

在泉州,喝酒時猜拳是不可少的,有喝酒的地方,就能見到有人斗酒,就能聽到吆五喝六的猜拳聲,其熱鬧程度,不僅在福建,既便在同屬閩南地區的廈門、漳州兩地,與之相較也要遜色許多。

吃喝玩樂過新年 — 泉州行

泉州人豪爽,聽說廣州人喝啤酒,是一瓶一瓶地叫上來,一瓶喝完了再叫一瓶。在泉州,這是不可思議的事,一上桌,不管能不能喝完,主人都會大喝一聲:“老闆,啤酒來一箱!”其實,泉州人並不都是好杯中物的癮君子,在酒場上叱吒風雲的大部分人在家裡並不喝酒。

喝酒對大家來講是一種應酬,是一種社交活動,是一種聯絡感情的好辦法,也是一種瞭解對方的好方式。

吃喝玩樂過新年 — 泉州行

在酒場上鬧得歡的,為泉州酒文化推波助瀾的主角其實是泉州的平頭百姓,所以,真正想了解泉州人的性格和泉州酒文化的內涵,就應該到那些普通人中去。

泉州人好交朋友,愛熱鬧,喜歡扎堆。一兩朋友相邀去酒店飯館吃飯,手機一呼,短短時間裡,就能招來一幫人,沒吃兩口菜,就開始推杯把盞地熱鬧起來。

吃喝玩樂過新年 — 泉州行

在泉州,能在酒宴中應付自如者,除了需要一付好口才,更重要的是必須兼備三種功夫:酒量、划拳和搖骰子。划拳和搖骰子,這就像泉州酒文化的雙翼,它使泉州酒文化得以發揚光大。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