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哈

1、校園貸現狀

當今社會,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活質量提高的同時,也使得生活需求變大,於是各類網絡的貸款機構和組織大量出現,其中校園貸款款現象極其嚴重,呈現愈演愈烈趨勢,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校園貸是在互聯網平臺上實現資金借貸,一切認證、記賬、清算和交割等流程均通過網絡完成,借貸雙方足不出戶即可實現借貸目的,無抵押在線交易,純屬信用借貸。校園貸的設立初衷是幫助大學生繳納學費或者資助他們進行小型創業。但隨著個性化、多元化消費需求崛起,大學生們追求時尚或者享受優質生活的需求催生了另一類“校園貸”,即針對大學生們的消費慾望與消費實力不符的客觀現實,推出的分期付款類、小額信貸類信用產品。據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本專科在校生2547.4萬人,有資金缺口的學生佔80%,61%的在校學生傾向於借款超前消費,而校園貸用戶中大多數借款用於娛樂消費,比如花在旅遊、購物等。大學生互聯網消費市場的迅速崛起,更帶動了校園貸款的瘋狂擴張,難以控制,需要嚴加管控,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1.1模式風險。傳銷式詐騙貸是校園貸詐騙的常見類型,主要是指不法分子藉助校園貸款平臺招募大學生作為校園代理,並要求發展學生下線進行逐級斂財。而判斷傳銷則有三個原則為:是否需要上交會費,是否存在誘導發展下線,是否進行逐級提成,應加以識別。校園貸刷單兼職代理過程中,參與學生既是受害者又是作案者,多數學生是在並不知情和利益驅使下被不法分子利用,而參與學生則利用校園貸平臺進行刷單兼職並逐級發展下線,同時以代理名義騙取學生信息並進行貸款,每成功一筆貸款將獲得佣金,這實為一種逐級斂財式傳銷詐騙行為。而“多頭借貸”主要指從多個校園貸平臺進行借貸,由於目前借貸市場主體間信息共享不足,在還款壓力的作用下,促使借款者從多個校園貸平臺進行貸款,最終導致鉅額借款。目前校園貸大多屬於民間借貸,由於借貸市場發展不充分並缺乏有效監管,導致借貸平臺對於借貸個人是否存在多方借貸、是否具有還款能力等情況審核不嚴。當無還款能力的大學生陷入多頭借貸後往往造成巨大還款壓力,輕則造成極大心理壓力,重則引發惡性或極端事件。

1.2信用風險。無法償還貸款,不良違約增加,個人徵信受影響,校園貸存在較大風險。目前我國的個人信息管理狀況已逐步完善,建立了系統化體系。一方面,校園貸的“野蠻生長”給黑中介、黑平臺以可乘之機,觸發種種不良校園貸亂象,利益爭奪嚴重,給大學生帶來巨大風險,嚴重者將被這些機構納入黑名單,進行打擊報復。另一方面,借款人故意欺詐,通過偽造資料騙取同學信任,從而產生道德風險。

1.3流動性風險。校園貸引發的貸款機構整體流動性風險並不明顯,但局部值得關注。目前,因為國家有相關法律明令禁止,所以不合法貸款機構不敢明目張膽,但是仍然有漏洞,有缺口,但是這個缺口應當控制在一定的比率範圍之內,對這個缺口進行管理,就是貸款機構流動性風險管理和利率風險管理。根據最新的金融報告分析得出,目前我國不合法校園貸組織機構呈現擴大趨勢,擾亂金融業整體正常環境,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實際上已經開始要關注到流動性問題。

1.4徵信系統不共享。由於多數小微金融機構未與央行徵信系統信息對接,導致學生可用同一身份信息在多家校園貸平臺申請貸款,貸款總額超過單筆小額的設計初衷,往往實際也超過了學生的還款能力。甚至,學生在面臨貸款逾期時冒險選擇拆東牆補西牆,最後泥足深陷而無法自拔。

1.5利率風險。貸款門檻低、審批過於簡單。校園貸最大的特點就是無需抵押和擔保。除了線上填寫個人學籍、家庭、朋友、老師的聯繫電話,上傳身份證和學生照照片之外,平臺無需線下跟借貸者本人面對面或視頻審核便可完成放款流程,借貸者身份真實性和還款能力審核的缺失,使得風險控制能力嚴重不足。貸款平臺隱匿真實利率,模糊高違約率。校園貸往往會以低利率來吸引大學生,但是背後的利率計算模糊不清,所以借了一小筆錢,卻要還一大筆錢的現象普遍存在。

2、校園貸危害

據官方統計,中國在校大學生達到3000多萬人,消費市場規模龐大,佔比重,由此出現了大量不良校園貸款現象。不良校園貸款是互聯網金融業發展的結果,也與現代網絡技術的發達、大學生消費觀的改變、高校管控治理的脆弱密不可分,對現代大學生產生的危害主要有暴力催收、隱私洩露等現象,傷害學生身心健康、破壞學生之間人際交往,嚴重可造成學生跳樓,導致家庭殘酷,低俗宣傳可腐蝕大學生人生價值觀。貸款手續簡單,打著“借錢不怕坑,還款不用愁”、“零門檻,無抵押”、“輕鬆貸”等虛假口號宣傳,宣稱僅需要憑藉身份證就可以貸款,很多大學生意識不高,陷入了貸款的陷阱,難以自拔。很多大學生也全然不知貸款是有利息的,也沒有想過償還的時間,隨之而來的是錢滾錢、利滾利的高額利息,最終很多大學生因無法償還而走向了絕境,得不償失。

2.1暴力催收傷害學生身心健康。暴力催收是指網貸平臺對未能按期繳還貸款的學生採取的一種以威脅、恐嚇等方式催債的手段。暴力催收的表現形式有短信恐嚇、電話威脅、街頭暴力、張貼大字報、公佈圖片等。這些形式干擾了學生的正常學習、工作、生活、產生社會恐懼心理、造成人身傷害以及人格侮辱,給正處於青春期的大學生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嚴重影響青年大學生的學業和身心健康,極端情況下還會造成惡性事件。

2.2鉅額償款釀成家庭悲劇。不良校園貸本質上是一種高利貸,學生意識薄弱,容易上當受騙,學生鉅額償款源於兩個方面:一是不良校園貸低利息背後的高管理費、服務費。很多網貸機構打著“零利息”“低利息”的幌子,以各種名頭收取高額費用,綜合借款成本高昂,甚至達到年利率36%以上。二是暴力催收致使很多借貸學生不得不投向其他借貸平臺,陷入拆東牆補西牆的惡性循環,雪球越滾越大,墜入“無底洞”深淵。青年大學生普遍沒有基本收入,最終難以償還鉅額償款,父母被迫買單,成為無辜的“貸奴”,甚至上演家庭悲劇,出現自殺,跳樓現象。

2.3隱私洩露破壞學生人際交往。為爭奪校園陣地,拉攏更多的學生客源,低門檻是不良網貸平臺的慣用伎倆。學生只需要提供學生證號、身份證號、本人及父母手機號、朋友手機號等就可以輕易貸到款。無抵押、全程在線操作造成網絡借貸平臺極易出現壞賬,一旦學生違約,網貸公司便會採取“關係催收”的策略,並會公佈借款學生的隱私數據,如此不僅洩露了個人隱私、侵犯學生隱私權,而且還會使逾期還貸學生的關係圈不斷受到“騷擾”,使同學之間產生矛盾糾紛、生髮不信任感,損害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和友誼關係。

2.4低俗宣傳腐蝕大學生的思想。為吸引青年大學生的眼球,不良校園網貸平臺還採取低俗宣傳的營銷策略。在校園牆角、廁所、燈杆上張貼各種低俗小廣告:“撩妹資金,選擇××貸”“‘裸條貸款”“……我們是你最穩定的取款機”。這些宣傳充斥著淫穢、低俗的信息,醜化社會現實,傳遞不正確的價值觀,容易腐蝕大學生的思想,誤導學生步入歧途。

3、應對校園貸款機構對策

校園貸款是近年來開始出現的網絡貸款機構,顧名思義,主要的貸款對象就是我們的在校大學生群體。我們要建設全校園聯動機制、加強信貸企業行業自律、普及全民金融教育是擺脫個體不幸和家庭悲劇的理性之道。來在我國的某些高校中發生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校園貸款事件,此類事件的發生是我們不希望看到的,也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到底問題出在哪裡?是我們的大學生自身出現了問題,還是市場經濟下對貸款機構的規範化力度不夠,總之問題的出現給一些大學生造成了沉重的打擊,很多惡性事件頻發。我們必須加強監管,面對校園貸款一系列事件,我們不能讓其肆意妄為,這就要求國家機關和部門要出臺相應的政策來規範這些貸款機構,同時也要保護好我們的大學生。很多校園貸款事件都是發生在網絡上,網絡成為了貸款滋生的溫床,政府機關和部門要對網絡加強監管,避免貸款信息流入意識薄弱,自控能力差的大學生的眼球。我們更需教育學生提高安全防範意識,樹立理性消費觀念,自覺遠離網絡借貸行為,規避盲目消費風險,提醒學生高度重視個人身份信息保密,謹防身份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生網絡借貸行為。同時也必須建立相關管控方案,真正保障學生權益,大學生群體依然是我國金融知識普及教育的薄弱領域,如何將金融知識普及教育深入滲透到青少年中去,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漏洞一方面在於相關部門對校園消費缺乏必要的監管,於是打著金融創新名號的校園貸才得以一路暢通無阻。另一方面,大學生是個特殊的群體。在法律上,他們都是已經成年,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3.1高校應建立防範不良校園網貸的聯動機制。不良校園網貸的治理是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系統化的工程。就高校而言,縱向上涉及校級領導責任清單的明確、二級學院(系)學生工作隊伍的建設以及學生自身辨別能力的提升;橫向上看,涉及學校宣傳、資助、網絡、後勤、保衛等職能部門以及政工員、輔導員、班主任、學生幹部等核心管理者和教育對象。高校應積極推進這些要素和資源的整合,建立綜合防控的聯動機制,真正保護學生權益。

3.2引導大學生理性消費,找準教育突破口。不良校園貸亂象重生背後反映出青年大學生金融知識的缺乏。很多大學生捲入不良網貸只是因為看到貸款的便捷性和低利息,而忽視了眼花繚亂的名目費背後的超高成本;同時,很多大學生也缺乏對網貸機構的信用評估和風險防範,從而造成各種悲劇上演。新時期青年大學生理性消費觀的教育要注重手段的運用,一味地進行價值灌輸往往會適得其反。教育者要採取“解剖麻雀”的方法,積極開展大學生不良校園貸教育主題班會,利用微博、微信、QQ群解析和推送不良校園貸典型案例,尤其是在節假日和“雙十一”等時間節點。此外,要特別關注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和高校貧困生,及時瞭解其思想動態和消費狀況。

3.3網絡借貸平臺應樹立行業自律與道德自覺。企業責任倫理是社會發展的永恆話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給網貸企業帶來技術和利益的同時,也給網貸企業提出了更高的社會責任和道德要求。網絡借貸平臺樹立行業自律和道德自覺是維護校園貸健康發展和成長的決定性力量。樹立行業自律,自律是相對於他律而言的概念,是指依照法律進行的自我約束。行業自律要求網貸平臺在缺少金融監管的情況下,能夠自覺承擔起社會責任,恪守行業規則和規範操守,進行自我約束和規制網絡行為。網貸平臺的行業自律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網貸平臺個體要有較高的責任意識,進行自我管制的行業自律,如合理利用網絡媒介、制定風控標準、嚴格審查備案、明確借貸用途、提高貸款門檻等;二是網貸平臺集體要樹立行業自律,制定互聯網金融行業規則和制度,互相監督和約束。如分期樂、愛學貸、優分期等聯合宣佈將發起成立校園信用聯盟,並向校園分期行業發出自律公約倡議書。樹立道德自覺,網貸企業的道德自覺更多地體現為社會公德。社會公德暗示了網貸企業在社會公共領域中應該做什麼和禁止做什麼的責任和義務,如不可以為了謀利向大學生降低貸款門檻,不可以採取暴力催款的方式,應該從自身運作機制優化層面對未成熟大學生、弱勢群體負起責任等。由於道德是一種軟約束力,只能依靠企業的自覺而不是外在力量的強制,所以樹立道德自覺對網貸機構在道義和良知上提出了更高要求。

3.4探索金融知識普及教育的拓荒與成長之路。不良校園貸亂象重生背後反映出青年大學生金融知識的缺乏。很多大學生捲入不良網貸只是因為看到貸款的便捷性和低利息,而忽視了眼花繚亂的名目費背後的超高成本;同時,很多大學生也缺乏對網貸機構的信用評估和風險防範,從而造成各種悲劇上演。在“普惠金融”和“P2P金融”理念日益影響人們消費理念的時代,青少年的金融知識普及教育緊迫而艱鉅。為此,可行的做法是充分汲取域外有益經驗,開拓適合中國國情的金融知識教育發展之路。西方發達國家金融知識教育起步較早,成立專門機構、加大資金投入、融入國民教育成為英美國家的共同舉措。如美聯儲為開展金融知識教育工作,專門成立社區事務計劃部;英國成立了金融能力指導委員會,每年投入數十萬英鎊的專項資金用於開展特色活動。此外,英國、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巴西等國家都將金融知識教育納入從啟蒙教育到大學教育的必修課程,許多美國銀行被列為中小學學習教育基地,供學生免費參觀。而中國在金融知識普及教育層面存在滯後性,因此,當務之急的任務包括:一是制定金融知識普及教育的長期規劃和短期目標,建立“政府主導—銀行支持—社會參與—學校教育”的普及體系;二是加大專項資金支持力度,啟動志願者工程,豐富金融知識教育月的形式,深入街道、社區、村鎮、學校、家庭開展特色活動;三是組織編寫教材、制定教育普及方案,開展部分發達地區中小學金融知識普及教育的試點工作,鼓勵有條件的高校增設金融知識教育的日常教育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