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P2P整治迎来175号文“分类处置”:退、转、存,何去何从?

近日,一份《关于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175号文)在网上流传。据网传信息可见,“175号文”由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

透过研读“175号文”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网贷机构的整治已经进入攻坚阶段,下一步等待网贷行业的,是“分门别类”的精确化处置。

互金守望者为大家划个重点。

“175号文”明确提出要针对P2P网贷平台的风险情况做出分类,包括已经发生过无法兑付等重大风险隐患的已出险机构与尚未发生风险隐患的未出险机构,并制订了一一对应的分类处置方案。

其中,已出险机构主要分为已立案机构和未立案机构,其中未立案机构分为恶意退出类机构、主动清退类机构;未出险机构则按照存量业务规模进行分类,分为僵尸类机构、规模较小机构和规模较大机构。

网传P2P整治迎来175号文“分类处置”:退、转、存,何去何从?

此外,规模较大机构还有细分,分为高风险机构正常机构。只要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即被列入高风险机构:存在自融、假标,或者资金流向不明的;项目逾期金额占比超过10%的;负面舆情和信访较多;拒绝、怠于配合整治要求的;合规检查发现存在“一票否决”事项的。

就“175号文”而言,为网贷平台“分门别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对网贷行业的肯定,即不会对网贷行业“一锅端”,而根据不同风险级别进行了如此细化的分类处置,基调定在了化解风险上,让问题平台有序退出,抗风险能力不足的小平台良性退出,或许是今后监管动作的主要方向。

网传P2P整治迎来175号文“分类处置”:退、转、存,何去何从?

此外,对于正常运营的“较大规模机构”,“175号文”明确指出,要“积极引导部分网贷平台向网络小贷公司、助贷机构或为持牌资产管理机构提供导流”,为网贷平台的转型提供了一条“出路”。

不过“175号文”尚有不甚明确之处。文中未明确定义如何判定规模较小机构和规模较大机构,仅仅提出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待偿金额”和“出借人数” 等因素确定。

如果按照网传说法,待偿金额过亿会是“规模较小机构”的生死线?还是说较大规模机构的门槛是待偿金额10亿以上?

现在依旧众说风云,未有定数。

如今尚存1000家,按照10亿待偿金额的标准,或许最终留下来的平台不到300家。据零壹财经数据,目前待偿金额在10亿以上的平台共252家,其中北京地区28家、广东地区17家、上海地区12家。

网传P2P整治迎来175号文“分类处置”:退、转、存,何去何从?

以互金守望者所在的杭州地区网贷平台做参考。据互金守望者不完全统计,2018年12月待偿金额过10亿的平台共计微贷网、51人品、铜掌柜、泰然金融、玛瑙湾等共计12家。其中已经明确完成合规“三查”的平台有微贷网与玛瑙湾,泰然金融已完成行政核查的现场阶段。

当然,规模不是唯一标准。不过历经风雨依旧能稳健发展并维持一定体量的平台,它们的抗风险能力、敏捷转型能力已经得到了实践认证, 普惠金融如果是由这样的平台来实践的话,更能回归本质。

而2019年是否会迎来网贷行业备案结果?值得我们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