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境鹰潭-揽信江江滩,登道教胜迹北极阁

2017年2月单人独车自三亚返程苏州,千里奔袭途径鹰潭,信江江滩和北极阁走了半天,至今记忆犹新,鹰潭是个到过就不会忘记的好地方。到鹰潭住下已经很晚,开车一千多公里下来人困马乏休息了一宿第二天一早醒来体力恢复,到一个地方没吃到当地的特色实在不是我的风格。手机地图研究了一下,距火车站往北几个路口就是穿城而过的信江,江边还有好长的一段滨江公园,周围有几家快餐小店,反正是向着出城上高速的方向,填饱肚子为主,有好的风景花个把小时走走也不影响晚上到家的行程。

于是从火车站出发,向北在向东,沿着信江南岸的林荫西路一直前行,这段路的样子与车站附近截然不同,没那么吵,车也不是很多,路边的店铺也是规规矩矩整整齐齐,没有大城市的喧嚣和拥挤,人们享受着慢节奏慢生活、悠然自得。

过境鹰潭-揽信江江滩,登道教胜迹北极阁

过了交通路路口,左前方江边小山上远远的望到了一座高高的楼阁,飞檐斗拱气宇不凡想必是个好去处,刚好就在它前方不远就是一个停车厂,直接进去,吃饱了再花个一两个小时看看信江边上的风景。

从停车场热心的老大爷那里得知这座建筑名叫北极阁,向东两百多米老码头对面巷子里就有当地传统的酸辣粉,此时已过十点,索性早饭中饭凑一起吃了拉倒。

于是溜达过去,果然巷子口第二家就是一间米粉小店。店面不大,不到20个平方,门口摆着的两个不锈钢大桶冒着热气,里边靠墙的一边是一个摆着盘碗和调料的柜子,屋子中间是四张方桌,50岁上下的老板娘正和另一位年纪更大的老太太坐在门口的方桌上聊着天,里边墙上挂着菜牌,价格很实惠,6块到15块不等。随便点了一碗7块的牛肉粉儿在里边坐等。

过境鹰潭-揽信江江滩,登道教胜迹北极阁

只见老板娘麻利的夹了一把米粉下到了一个大桶里,煮了一会捞进大碗,先是浇了一大勺子特实惠的牛肉(一块硬币大小的牛肉目测不止十块),又到另一个大锅里了一大勺老汤往上边一浇,还没端上来我的口水就差点没掉地上,呷一口进嘴味道是相当的不错,酸辣口,很美味。此时对鹰潭的印象已经大有改观,而接下来的信江江滩,更是让我对这里刮目相看。

过境鹰潭-揽信江江滩,登道教胜迹北极阁

过境鹰潭-揽信江江滩,登道教胜迹北极阁

小吃店的对面,是一座两三层楼高的石牌坊,立柱上有对联两幅,分别是“鹰击长空万里扶摇追日月,潭通沧海千寻渊湛卧蛟龙”“老码头通鄱湖风帆托起小乡镇,新枢纽连寰宇妙手铸成大铜都”,横批“老码头”。牌坊以里两侧是几栋白墙黛瓦的仿古建筑,正对的台阶则通向依稀可见的信江;斜向西北绿树掩映中就是刚路过的北极阁。

过境鹰潭-揽信江江滩,登道教胜迹北极阁

话说这牌坊离江岸还有几十米的距离,沿着台阶拾级而下,隔几米就有一个缓台,地面都是黑色的花岗岩铺就;两侧分别是民国风格的小楼和青砖小瓦的廊道;路上还有好几个纯铜的雕像,首先是一位穿长袍提箱子戴眼镜的民国时期老师,往前几步是一对男穿马褂女穿旗袍的夫妇,再往前则是一个头戴斗笠身穿褡裢、用扁担挑着两个四方大箱子的挑夫;绕过一个圆型的小广场就到了江边,西侧是一排在斜板上背着袋子排队装船姿势的劳工,东侧又有一个头戴斗笠,扁担一边是竹篓一天是鸬鹚的渔夫,所有的雕像似乎都记录着老码头曾经的历史,想必民国时期这里应该是个热闹繁华的所在。

过境鹰潭-揽信江江滩,登道教胜迹北极阁

过境鹰潭-揽信江江滩,登道教胜迹北极阁

过境鹰潭-揽信江江滩,登道教胜迹北极阁

过境鹰潭-揽信江江滩,登道教胜迹北极阁

过境鹰潭-揽信江江滩,登道教胜迹北极阁

过境鹰潭-揽信江江滩,登道教胜迹北极阁

此时的信江已经近在眼前,江面目测有100米左右的宽度,信江畔青山绿影,信江水碧波荡漾,宛如一条玉带穿城而过,有了水的灵气,给这座老城平添的几分生机。正前方一座架设在江水之上的浮桥给信江又增添了几分便利,桥面宽约七八米,木板铺就,下边的桥桩则是五十几条铁船以铁锁相连、自南向北四平八稳的一字铺开,走在浮桥上丝毫没有晃动的感觉,站在浮桥中央回望南岸小山顶绿树簇拥中的北极阁,岸上一半、水中一半。

过境鹰潭-揽信江江滩,登道教胜迹北极阁

过境鹰潭-揽信江江滩,登道教胜迹北极阁

过境鹰潭-揽信江江滩,登道教胜迹北极阁

回到岸边右转朝着北极阁的方向拾级而上,经过一段依山而建的廊道,不一会就到达北极阁的脚下。因入口在南侧这里不能进入,索性沿着江边的小路环绕北极阁逆时针走一圈。随着高度的抬升,在北极阁底部向北一望,刚才浮桥和信江两岸已能尽收眼底。

过境鹰潭-揽信江江滩,登道教胜迹北极阁

过境鹰潭-揽信江江滩,登道教胜迹北极阁

过境鹰潭-揽信江江滩,登道教胜迹北极阁

这一圈并不大,先上坡再下坡、几乎没人几个行人,石板路两侧古树苍翠,枝繁叶茂,似有一种曲径通幽之感。一会的功夫就绕到了北极阁西北侧,内圈向南是一条通向正门的环阁小路,外圈是一条静静的小河,岸边尽是些参天大树,枝繁叶茂、树大根深。

过境鹰潭-揽信江江滩,登道教胜迹北极阁

远处还不时传来悠扬的笛声,只闻笛声不见人影。此处河面很宽,被一圈大理石堤岸围成了一片很大的长方形湖面,往东南过一座石桥左转之后则一下变窄了许多,河对岸亭子里坐着四个老人正在悠闲的打牌聊天。这里虽紧邻市区,但没有一点闹事的喧嚣,如果没注意到大树后边露出的高楼,感觉倒更像是进入了一片静谧的树林,绝对是一个闹中取静的世外桃源。

过境鹰潭-揽信江江滩,登道教胜迹北极阁

过境鹰潭-揽信江江滩,登道教胜迹北极阁

过境鹰潭-揽信江江滩,登道教胜迹北极阁

沿着小路往正门方向走,上坡路大概走了两百多米既是。还未入阁,正门处一座彩绘的木质牌坊倒是十分的特别,一般的牌坊都是四柱一个排面的结构,而这座牌坊是六柱,中间两根暗红漆圆柱以石狮为底座,其余四根则均匀分布在四周、以圆柱石为底座形成一中门四侧门的独特结构,牌坊上是红、蓝、绿各色为基础绘以金龙的图案,顶端是黄色的琉璃,正中一块蓝色牌匾上书“揽月入怀”四个鎏金大字,只是成色太新、估计再过几十年风吹日晒没准会有人把它当成是个历史文物。

过境鹰潭-揽信江江滩,登道教胜迹北极阁

20块的门票倒也合理,又走了一段大理石坡路、上了几级台阶,终于走到了北极阁的脚下,抬头仰望北极阁飞檐斗拱,气势恢宏,貌似高度上和武汉黄鹤楼相差无几。

过境鹰潭-揽信江江滩,登道教胜迹北极阁

步入一楼大殿,正对着门口供奉的是“紫微北极大帝”的神像,看了门口左侧的文字介绍才明白在道文化中是地位仅次于玉皇大帝的第二位神人,北极阁也就是在道教最为兴盛的明代时期最初兴建,后成为鹰潭的地标性建筑。只不过此阁后历经几百年世事变迁后竟成危楼,于2012年开始重建、2015年底全部完工,难怪看上去尚有油漆未干的感觉,不过里边确实花了不少心思,处处雕梁画栋,制作精良。重建后的建筑高度59.9米,超过了目前黄鹤楼、滕王阁,只是名气较之稍有逊色,也是靠水临江,有异曲同工之妙。

过境鹰潭-揽信江江滩,登道教胜迹北极阁

过境鹰潭-揽信江江滩,登道教胜迹北极阁

实际上黄鹤楼也是近年重建,并非在旧时原址,重建时间比这里早了几年,因大诗人李白的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而文明遐迩,还有岳阳楼、滕王阁哪个不都是这个样子呢?都是慕名而来,实际全部都是近些年重建的作品,钢筋混凝土结构包了一层仿木外皮。

北极阁共9层,目前开放第1、2、8层,中间设一部垂直电梯,要锻炼的话也可以走步行楼梯,不能白来一趟,虽然看不大懂里边陈设的精髓就当看个热闹。基本都是些介绍道教文化的文字和文物之类的东西,倒是站在8楼阳台上环视一周居高临下饱览鹰潭全城,八个雀角上挂着的铜铃被风吹动发出“叮叮当当”悦耳的响声更让人兴趣倍增。

过境鹰潭-揽信江江滩,登道教胜迹北极阁

过境鹰潭-揽信江江滩,登道教胜迹北极阁

过境鹰潭-揽信江江滩,登道教胜迹北极阁

此处即可看出信江由远及近、流经阁下呈倒“几”字型穿城而过,鹰潭大桥和信江大桥自西向东横跨在江面之上,还有刚才走过的信江浮桥连接起南北两岸;视线向前延伸,沿江而下是一片绿树与江水浑然一体互相映衬的美景;眼下就是树木繁茂刚路过的鹰潭公园,仍然可以听得到依稀的笛声,满眼都是绿色,透过绿叶下边的小路、湖水隐约可见,微风习习,在阁顶阳台上感受到一丝惬意的清凉;南侧抬头远望是鹰潭主城区,期间高楼林立、马路纵横、整齐有序,一座宜居的小城。

过境鹰潭-揽信江江滩,登道教胜迹北极阁

过境鹰潭-揽信江江滩,登道教胜迹北极阁

此刻身临其境,自然比地图中更加具体生动,不由得庆幸为了填饱肚子路过并且没有错过的美景,举目四望神清气爽,可谓此行最大的亮点。

过境鹰潭-揽信江江滩,登道教胜迹北极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