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美景:十八線小城的旮旯美景2-----廣西貴港大藤峽


今天應廣西粉絲要求,家鄉美景之犄角旮旯---推出十八線小城貴港大藤峽。歡迎關注頭條號,足不出戶,領略全國。大藤峽位於桂平城區西北約8公里的黔江下游,是廣西境內最大最長的峽谷。傳說古時有大藤如鬥,橫跨江面,晝沉夜浮,供人攀附渡江,因而得名。峽中河道曲折,江流湍急,危巖奇突,灘險密佈,暗礁四伏,巨浪翻滾,江水洶湧,濤聲若雷。由於此峽山高峽險,古往今來,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曾改大藤峽為斷藤峽,後又改名為永通峽。在崖壁上刻有明朝時的題字“敕賜永通峽”。1974年春,對中國農民起義歷史十分精通的毛澤東同志細詢了大藤峽情況,並親筆寫下“大藤峽”三字。大藤峽有桂平和武宣之說,再此統稱貴港大藤峽。

弩灘在大藤峽出口處,因灘險水急如弩而得名。兩岸礁石巖巉,水下暗礁四伏,漩渦迴環,狂瀾倒卷,險象叢生。大藤峽諸灘以此為最險,舊時船行至此,旅客往往燒香唸佛,峽口北岸有甘王廟,也是祈求菩薩保佑平安之意。而船隻觸礁沉沒事故仍時有發生。解放後幾經疏浚,水勢減緩,並增設導航設施,但仍不宜夜航。近年計劃興建裝機容量為120萬千瓦的大藤峽電站,即在此處。


大藤渡江處由石雞石狗石鼓再上,約六七里,江岸南北俱有巨崖突出江中,江面陡然變狹,傳說這裡當年有大藤如鬥橫架江上,晝沉夜浮,供人攀附渡江,故名大藤峽。明代瑤民起義軍曾藉為津樑,與明軍周旋。後被明軍砍斷大藤,改名斷藤峽,並在崖壁刻“敕賜永通峽”大字。

九層樓在碧灘圩以北約10公里。這是一座方圓數里,高聳入雲,林木廕庇、氣勢磅礴的大山。四周群峰簇擁,有如眾星拱月,瑤民起義時的重要戰略據點,侯大狗曾率領義軍在此與敵人作殊死戰鬥。沿石徑攀登山巔,至今仍可見到當年起義軍構築的城堡和水井。距城堡不遠堆放大批石塊,這是起義軍為抗擊敵人準備的武器。

桂平市,別名潯州,位於廣西東南部,黔江、鬱江、潯江三江在此交匯。1994年5月撤縣設市。1996年10月,桂平市改由貴港市代管。希望大家都去貴港看一看,支持我們網友們家鄉的發展。每天持續更新,麻煩看到此文的朋友,順手點擊屏幕右上角,關注頭條號。你的關注,就是我們更新的動力。舉手之勞,小編不勝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