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定火不起來的國產佳作

幾個月前從網上買了一批書,斷斷續續總算是看完了,其中要說印象最深的還得說是《明朝那些事兒》了,這套書在我小時候就火了,當時還掀起一股明史熱,我買這套書開始確實就是為了消遣,結果越看越覺得有意思,甚至還被其中一些事兒給觸動了。

明史之所以這麼火,大概也是因為其特殊性,它夾在兩個異族統治的朝代中間,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在它由盛轉衰的幾十年間,風起雲湧,浩蕩複雜,當年明月用一種近乎小說化的寫作方式將其講的立體直觀,

為此,我特意查了查國內近些年的歷史題材影視劇,讓人失望的是大部分都是戲說的清宮戲,歷史正劇本就很少,明代的影視劇更是留下了大量的空白,不過所幸我還是找到了一部,就是今天想要推薦給大家的電影——《大明劫》。

註定火不起來的國產佳作

《大明劫》的歷史背景是明崇禎15年(1642年),李自成攻大開封,崇禎皇帝面對內憂外患已無人可用,不得已啟用死牢中的孫傳庭,命他督師陝西軍政,南下迎戰李自成。

孫傳庭奉命來到潼關,發現現在的李自成已然今非昔比,而且潼關一帶缺兵少糧,瘟疫橫行,人心惶惶。

註定火不起來的國產佳作

這個時候遊醫吳又可臨危受命,他發現了瘟疫的傳播途徑,大膽提出《瘟疫論》,將軍隊中患病的將士隔離治療。

然而崇禎皇帝怕孫傳庭手握重兵有不臣之心,命人多次催戰,孫傳庭迫不得已,殺了所有患病的將士,帶領還未經訓練的新兵出兵潼關,戰死沙場。

吳又可隱居山林,將其救治傷兵時的寶貴經驗編纂成書,寫成《瘟疫論》,流傳後世。

註定火不起來的國產佳作

這是一部嚴肅的以正史為基準的電影,總投資3000萬,導演王竟。從投資來看,3000萬是國內電影的中等水平,但在歷史劇這個範疇裡,真的不高,從導演來看,王竟不夠有名,也不夠有特色,拍過幾部高分電影,但無論拍攝技法和場面調度等等方面都只能算中規中矩,然而這部電影真正可圈可點的地方並非在拍攝技術上,而是電影本身傳遞出來的人文精神和反思態度,通過這部電影,能夠讓更多觀眾看到中國電影人對歷史的良知。

註定火不起來的國產佳作

孫傳庭和吳又可,歷史上確有其人,孫傳庭確實戰死潼關,吳又可也確實寫過《瘟疫論》,但他們是否真的謀過面,史書上並未詳細記載,劇本基於這點,發揮了合理的想象,將兩者戲劇性的聯繫在了一起,醫者與兵者,用兵與用藥,雖然看似毫不相干,實則殊途同歸,兩人都有著不想做卻因為身份不得不做的事,二人因為身份和使命在電影中產生了相當強的碰撞和對比,這些矛盾正是這部電影精神核心的所在,是真正值得觀眾反思的東西。

孫傳庭因為相當長的時間呆在獄中,他不瞭解外界的變化,他以為大明還是十年前的大明,雖然危機重重,但好歹名將雲集,三軍用命,就算天下不太平,也還不至於動搖國家根基。

當他真正來到潼關之後,他才徹底認識到明王朝的現狀,曾經和他一起打仗的將軍十不存一,兵源不足,補給不足,軍屯被佔,政治腐敗,天災人禍,瘟疫橫行。各種積弊通過孫傳庭的軍事集團以一種以小見大的方式展現出來,大明的精銳尚且如此,何況整個國家。

註定火不起來的國產佳作

吳又可本來是太醫院的太醫,因為看不慣官場上的勾心鬥角,遂辭官做了遊醫,他輾轉來到潼關,這裡到處都是因為瘟疫死去的百姓,他的恩師作為軍醫在孫傳庭的軍隊中為感染瘟疫的將士治病,吳又可在探知病情之後對《傷寒論》提出質疑,他認為瘟疫的傳播途徑是空氣,卻遭到恩師的駁斥。

註定火不起來的國產佳作

兩位主人公都寄希望於一場大的變革來擺脫窘境,然而橫亙在他們面前的重重阻力,讓這場變革寸步難行。

皇帝擔心手握重兵的孫傳庭時久生變,多次催促發兵卻不發軍餉;

土豪士紳為了維護個人田產,紛紛抵制徵糧;

大敵當前,人心思變,不斷有將士通敵叛國;

感染瘟疫的將士不再信任軍醫,拒絕服藥;

註定火不起來的國產佳作

放眼全片,講的就是這場變革面前孫傳庭和吳又可二人所做出的不同選擇,吳又可曾對孫傳庭說過:“歷朝歷代,始興終亂,我朝積弊已久,非一味猛藥可以醫治。”

孫傳庭也是明白人,但他是末代王朝的將領,他能夠作出的選擇或多或少都會有悲情色彩,他選擇大開殺戒,土豪士紳不納糧,他全殺了,患病的將士不能上戰場,他也全殺了,然而他的鐵腕改革依然還是沒有趕得上朝代滅亡的速度,他不得不帶著僅有的幾千未經訓練的新兵出關與李自成決戰,最終戰死沙場。

而吳又可無法認同孫傳庭的做法,在他的救治下,很多將士的病情已經好轉,眼看就要康復的時候被孫傳庭下令燒死,吳又可氣憤之餘又無可奈何,他休書一封,告別了軍營。在書信中,他開篇即道:“王朝興衰,唯有醫道長存。”也說明了他的選擇,他更在乎的並非一朝一代的更迭,更多的是醫道的傳承,他所變革的也正是這種傳承,他的恩師崇尚古書《傷寒論》,屢次與吳又可爭論,以為祖宗不我欺,但之後的救治中他也感染了瘟疫,到死也弄明白為什麼《傷寒論》中的藥方治不了疫情,吳又可針對此事,結合臨床實驗和自己畢生所學寫成《瘟疫論》,對傳統醫道進行了批判與革新,完成了他承上啟下的歷史使命。

註定火不起來的國產佳作

這部電影可討論的東西很多,對待明朝的覆滅,它表現得很客觀,讓觀眾站在了一個後來者的角度來看待明末的歷史和人物的悲情,因為內容太過於正經,商業氣息明顯不足,也讓它註定成為了一部小眾群體關注的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