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老闆看好一個人,能捧到什麼程度?2000年前就有了答案!

作者:大材研究,泛家居老闆經營決策內參,實戰精英們的每日讀物!

在社會上混過一段時間的人,無論在什麼領域裡,大家都清楚一個道理:

如果你能得到大老闆的認可,得到他的支持,那幹什麼事兒都可能春風得意。哪怕犯了一些錯,也不用太過心驚膽顫,因為大boss可能給你壓住。

甚至有些大boss,如果他要捧一個人,可以給到最好的資源,哪怕你惹下了外人看起來很大的禍,但大Boss也可以用他的權力處理掉。

所以,我們大多數時候,都想直接給大老闆服務,得到大老闆的認可與支持,後面的發展就可能很不錯。

《資治通鑑》有一段記載,講的是漢武帝這位大Boss力挺霍去病的事兒,那程度之高,估計放眼幾千年的中國史,沒有多少年輕人能趕得上。

漢武帝的姓名是劉徹,所以,後面需要漢武帝出場的時候,我就直接用“劉徹”這個名字。

史書上是這樣說的:

郎中令李敢,怨大將軍之恨其父,乃擊傷大將軍,大將軍匿諱之。居無何,敢從上雍,至甘泉宮獵,票騎將軍去病射殺敢。去病時方貴幸,上為諱,雲鹿觸殺之。

郎中令也不是小官了,被射殺後,居然大boss劉徹還幫著掩飾,說是被鹿撞死的。誰曾想到,李家會落到這份田地。

可能有人要問,郎中令到底是個什麼職位?李敢又是誰?霍去病都敢直接射殺,值得司馬光大人專門寫一段文字記錄這件事情。

朗中令的前身可以追溯到秦國,屬於九卿之一,掌管宮廷侍衛。

到漢武帝的時候,這個職位雖說改過名字,比如改成了光祿勳,但權力一直都不小,宮殿警衛一般都在他手上。

換到現在什麼官兒,具體單位就不明指了,至少是副軍級的。在漢朝的時候,位置會更高一些。

按史書上的說法是,期門、羽林皆屬焉,掌守門戶等,大概意思就是說,期門和羽林這兩支禁衛軍隊,都屬於朗中令掌管。

這裡就必須介紹一下期門和羽林,郎中令掌管就很牛了?是的,真的很牛!在漢武帝的時候,期門、羽林都是禁衛軍,皇帝的護衛。

在皇權至上的時代,尤其還是漢武帝這種角色,把自己的安危看得非常重的。不是特別信得過的情況下,怎麼可能把禁衛軍交給李敢負責。

期門主要是騎士,漢武帝劉徹同學親自訓練出來的,從關東、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兩河等六郡的良家子中選拔。

這六郡離長安不遠,一向有“六郡騎士”的美譽。劉徹微服私訪的時候,一般就是期門軍出來護衛,穿便裝。

羽林更是大有來頭,收了大量漢匈戰爭中犧牲的烈士子弟,又號羽林孤兒,受到嚴格的軍事訓練,大概有幾千人的規模。劉徹出巡的時候,羽林軍扮演的角色是儀仗隊。

能夠做到這個官,足見劉徹對李敢是非常認可的。但跟霍去病比起來,至少在劉徹的眼裡, 兩人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就是李敢這樣一個身處中央核心位置的大官兒,連審判程序都沒有,直接被霍去病用箭射殺,可見大Boss對下屬的力捧到了什麼程度。

何況李敢還是李廣的兒子!

李廣是誰,不用我過多介紹了吧,讀到中學的同學可能都知道他的。

王昌齡寫的那首《出塞》詩,大家還背得出來嗎: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裡面的龍城飛將,說的就是李廣。

還有盧綸的《塞下曲》,這樣寫道: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入石鏃中。那時候考古詩,經常會遇到這首詩的考題,說的還是李廣。

像大名鼎鼎的王勃,在他的成名作《滕王閣序》裡,寫了一句“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還有非常非常知名的邊塞詩人高適,一首《燕歌行》也不忘懷念李將軍啊: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就是這樣一代豪傑,自己的兒子結局卻如此令人唏噓。

李敢本人絕非等閒之輩,他起步的時候可能沾了一點父親的光,但後來往上升,就不光是靠李廣了。

多次與匈奴作戰,立下的戰功也不在少數。尤其是曾經跟隨過霍去病打匈奴,奪左賢王鼓旗,從校尉一職升到郎中領,還封了關內侯。

雖說關內侯在侯爵裡的地位不高,有名號,沒有封國,屬於對軍功將領的獎勵,但至少還是圓了他父親李廣沒有封侯的遺憾。

漢朝還有幾個名人封過關內侯,紹大將軍衛青,比如在西域邊疆立過大功的陳湯,還有我們熟知的蘇武。

結果,就是這樣一代戰果赫赫、本來也非常受皇帝看好的人物,因為打傷了大將軍衛青,死在霍去病的暗箭之下。怎麼死的?皇帝說他是被鹿撞死的,還沒人申冤。

仔細想想,李廣一家確實也挺慘的,打了一輩子仗,雖說不像衛青、霍去病立的功勞那麼大,但起碼也是戰功赫赫吧。但家裡人的結局大多不好。

他的大兒子李當戶,很牛的,早年敢打天子的寵臣韓嫣,很早就去世了。

還有二兒子李椒,做過太守,在李廣之前也去世了。

還有他的孫子李禹,一度得到太子劉據的力挺,差點找好了大Boss支持自己,可惜巫蠱之禍,江充誣陷李禹勾結匈奴打算逃走,投奔在匈奴的李陵,被處死。

而李廣自己呢,大小數十戰,結果卻誤了戰機,不得已自殺。

一大家子的人,大多數都是很有實力的,抗擊匈奴,為國為民,貢獻不小,結局卻是這樣,難怪後世有不少人為他們鳴不平。

李敢本來當他的郎中令,日子過得好好的,怎麼要去招惹衛青,還敢把大將軍給打傷了?

這個衛青可是霍去病的舅舅,妻子是平陽公主,姐姐是皇后衛子夫,最高做到大司馬大將軍,大小也是幾十戰,關鍵是戰果赫赫,在劉徹一朝沒有幾個大帥能超過他的。在劉徹跟前做了很多年的大紅人。

一般沒人敢動他的,最多也就是上奏章彈劾,李敢為什麼那麼暴力,直接動武,打傷大將軍?按法律,這也是不小的罪,可能是殺頭,也可能滅族。

原因要從幾年前講起,還要從李敢的父親李廣說起。

當年,李廣跟衛青一起,去打匈奴。本來李廣是前將軍,但衛青想到皇帝有告誡,說李廣人老了,打仗可能不行了。

出發之前其實有另外一個插曲,李廣當時是郎中令,自請郊力,劉徹嫌他年老,不想派。但是李廣堅持要去,最後才安排他做了前將軍。

可能還有其他很多原因,於是衛青就想把李廣派到另一路,跟右將軍合兵一處,大概意思是搞幾路包抄。

可是,李廣很氣憤啊,覺得自己是前將軍,這麼難得的作戰機會,應該自己搶先上,怎麼被調到另一個方向。爭辯了一番,沒結果。心情很憤怒,便跟右將軍趙食其一起,合兵出東道。

很惱火的是,居然迷路了,沒有跟衛青的大軍會合,喪失了擊潰匈奴的作戰良機。

在這種情況下,衛青自然要責問李廣了。李廣沒有答覆,於是,衛青派長史責令李廣到幕府接受傳訊。

在這種壓力下,李廣對部下發出感慨,自己跟匈奴打了70多仗,現在都六十歲了,怎麼能面對刀筆之吏。

於是,他自殺了,既有壯志未酬的憋屈,也可能不想受刀筆吏的折磨,畢竟他一直是比較高傲的人。

其實這事兒嘛,衛青也不光是針對李廣,當時跟李廣一起走合兵出戰的還有趙食其,當時的頭銜是右將軍,最後為這一戰的失利承擔了責任。逮捕後,本來該判死刑,花錢贖罪,降為平民。

所以,追根究底,這事兒也很難怪到衛青的頭上。他是總指揮,有權力根據自己的判斷調兵遣將,整個戰局搞砸了,他吃不了兜著走。但部下搞砸了,那他就要問責部下,對李廣進行斥責也比較正常。

沒想到李廣自殺了,按衛青一慣的人品,估計會覺得內疚,畢竟是多年征戰沙場的老將,落到這個結局,大多人都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後來李敢要為父報仇,出手把衛青打傷之後,衛青並沒有追究,還把消息壓下來了。

不知道為什麼後來被霍去病知道了,心氣更高的年輕人,正受皇帝熱捧,覺得自己舅舅被打了居然還息事寧人,何況這個李敢還是自己曾經的部下,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就有了射殺李敢事件的發生。

也許,霍去病當時只想將李敢射傷,沒想到後果是這樣的。

李敢因父親一事報復衛青,從男兒血性來看,很難說有什麼問題,畢竟父親之死跟衛青是有關係的。但出手太莽撞,給自己招來了殺身之禍。

霍去病,受劉徹極度寵幸,少年得志,直接射殺身為郎中令的李敢。有時候,法制就是這樣被破壞的。

李敢擊傷大將軍這事,要追究起來,也是死罪,但在這件事情上,沒有看到任何法制的痕跡。

縮小到一個單位裡,贏得大老闆的認可,是多麼重要。要想幹成什麼事兒,有大老闆的參與,會順利得多。就像以前上馬ERP一樣,都會強調董事長必須牽頭。

這裡面也有一個警示是,哪怕你曾經受到大老闆的賞識,給了一官半職,可能還是要害部門的頭頭,但是幾斤幾兩,你自己要掂量好

在你的前面,有可能還排著好幾位更受大Boss認可的紅人。

要跟大Boss們跟前的紅人撕破臉、使暗招等,先要做足充分的應對準備,起碼被人射了暗箭之後,能夠反擊,有其他投靠的門路。

更重要的是,你做的事兒,站在一個公允的立場看,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多想想有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李敢或許沒有,但我們肯定還有。

還要提醒大Boss們跟前的紅人,也別太過於囂張,千萬不要肆無忌憚破壞法制與規則,後果也可能是非常嚴重的。

大Boss可能暫時忍受你的跋扈,但長期忍下去,那是不可能的。

當自己不再走紅的時候,牆倒眾人推的局面就可能出現,新的紅人會出現,他可能看你不順眼,你的好日子就到頭了。這時候,你會發現法制與規則是多麼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