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观念教你帮助孩子自立

放手的过程,其实就是创造选择并承担后果的机会。

美国知名教养专家曾要父母自问两个问题:这事是否攸关生命或关乎道德?若答案肯定,那就该干涉;但若不是,那就是孩子自己的问题。大人的任务,是把必备的生活技能教给孩子,至于孩子做得如何,责任与后果就还给孩子。

4观念教你帮助孩子自立

亲子间的关爱与担忧,是天性。在孩子逐渐从幼儿成长到学龄儿童的过程中,大人无法放手让孩子自己做的原因不外乎:对孩子的能力缺乏信心、担忧孩子受到伤害、怕孩子做不好受到评价而感到没面子、甚至是难以面对“孩子不需要我”的失落等。

总是难以克服“孩子自己做”的盲点?以下四个观念,或许能有效帮助你跨越障碍:

观念1 鼓励参与,多一点

掌握孩子的发展阶段,顺势而为,是让放手得以站在“借力使力”起点的重要关键。父母可事前与孩子进行分工讨论,妥善分配工作内容与分量。如可从分内生活自理的事情开始,接着再锁定孩子有兴趣、且能力所及的家事,以免孩子因负担太大或没兴趣,让家事变成苦差事。

观念2 具体与正向,多一点

语言具体步骤化,态度积极正向,可让放手的过程更容易。

强调生活自理的蒙氏教育中,可见这种“拆解”的精神。培养自理能力,生活中处处是机会。不必花大钱买教具,只要掌握慢、具体拆解、关键处清楚示范的原则,当一步步看到孩子从不会到逐渐会的成长,父母就比较能累积对孩子能力的信任。

除步骤具体外,在鼓励孩子的自立与独立行为上,随时保持正面鼓励的态度很重要。

观念3 幽默与装懒,多一点

帮孩子多做一点,是剥夺他们学习的机会,影响往后大肌肉小肌肉甚至大脑发展,这个罪可担不起。更重要的是提醒父母不必与“完美主义”画上等号,适性的“马马虎虎”才是生活最佳状态。

类似这种“懒父母教出好小孩”观点,可说是一种策略性的懒或装傻,多留点机会让孩子自己负责,你会发现孩子的潜力,其实超乎你的想像。

观念4 适性适龄,标淮低一点

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年龄呈现正相关,在生活训练时应该给予适龄的挑战。与其要一个二至四岁的孩子帮忙洗碗拖地,不如先从排碗筷、拿报纸、擦桌子等简单的练习做起。不妨事前帮孩子淮备合适的工具,例如小刷子、小块抹布、儿童围裙等,让孩子做起家事来更顺手。此外,事前大人可先示范一遍,教导步骤和要领。

只要确认孩子“非不会也,只是不为也”,那么唯有激发孩子自己想改变或学习的动机,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