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申论作文怎么“论”起来

说说申论作文怎么“论”起来



说说申论作文怎么“论”起来

带了多年学生,批改了难以计数的学生习作,感觉到公务员考生写申论作文有一个通病——就是不知道怎么“论证”。申论作文往往不是没有观点,没有论据,而是论证不足、论证逻辑不符等等。现在,“公务员考试面试第一号微信公众号”编发一组关于申论作文“论起来”的技巧给大家分享。

1.申论文章之“论”


一提论证,大家就想起方法,觉得一定要用什么论证方法去论事,好像没有技巧、方法就论不出事情中蕴含的道理,底气就不足。因为考生从材料中提炼出的观点都差不多,材料是一样的,观点是近似的,于是决定文章水平的只能是论证。而什么是论证、怎样做论证,大家的认识又很模糊,以为论证就要讲方法,用一些技巧性的东西来装饰。实际上,方法只是修饰,是花招,它可以加分,但不能实打实地体现硬功夫,也就是通过论证来讲道理的真功夫。

那么,什么是议论文本质的成分呢?论证的本质是逻辑,是讲道理的思路,换言之就是条理,即认识和说明问题时,思维运行的程序,你对问题是怎么看的啊,大脑是怎么波动的,想法是怎么产生的、如何深入的,怎么从门里到门外,从表层到核心;写的时候又是怎么一层一层地揭示你想到的层次,把你看到想到的说给人看,让人看得清楚,把握得住条理。说白了就是认识道理的思路和说明道理的层次或顺序。

逻辑是文章中的主心骨,评价一篇文章在议论层面的水平,主要是看逻辑的表现——清不清楚,连不连贯,准不准确,严不严谨。议论文是通过语言表达内容的,又是通过逻辑把语言和内容串联起来的,所以逻辑就像联结关节的筋一样,把文章的内在和外在连联结统一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具体来说,一篇议论文从逻辑的角度来看,有这么5个层次的境界:

第一个境界:用复杂的语言、清晰的逻辑表达深刻的观点,上上。

视野开阔,见解深邃,看得多、想得多,积累丰富,语言运用得精湛纯熟,能用专业性、学术性的语言去论证深刻的道理,贯穿着清晰的逻辑线,文章布局严整统一,充满了真知灼见,达成的论证效果是俗话说的高大上,当然是最好的了,能写成这样就是一类文。

第二个境界:用简单的语言、清晰的逻辑表达深刻的观点,上中。

虽然用词不太丰富,语言比较通俗,但是深刻的道理用清晰的思路、浅明的语言表达,也是一种优点,这叫深入浅出,可以得到一类文或者二类文的分。

第三个境界:用简单的语言、清晰的逻辑表达浅显的观点,中上。

思想不是太有深度,没时间或者没能力想得太深,那可以借助清晰的逻辑、使用浅白的语言表达一个浅显的道理,不深刻但是你也表达得清楚,思路清晰、语言流利。想法不多,就直来直去,是老老实实的文风。就像大多数刚进机关的新人一样,看得当然不如领导高,想得不如领导或熟悉情况的老同事那么深、那么广、那么透,但说话有条理,也有一个清晰的思想,这就够了,你通过文章所表现的能力与你这个阶段的职业认知层次和实际工作能力是吻合的,也能得到阅卷者的肯定。大多数考生写成这样就行,是二类文到三类文之间的分数。

第四个境界:用复杂的语言、清晰的逻辑表达浅显的观点,中下。

如果选择了复杂的语言、繁琐的论证去讲述一个浅显的观点,得出的效果会比较晦涩,本来挺好懂的一个道理,被人说得看不懂了。就好比有些文章,用了很多的复杂的词语和例子,不看问题的具体情况,使用云山雾罩的名词和事例,说来说去都是在一些尽人皆知的观点上绕,内容没有广度和深度,思考力不足,虽然逻辑还是比较清楚,但表述得复杂,连篇累牍地使用夸张的语气、排比的句式,不断堆砌大话、空话、废话,说的就那点事儿,给人的印象就是你在拉大旗作虎皮,用文字上的花巧甚至故弄玄虚来掩盖思想观点的贫乏和论证能力的欠缺,一个字评价就是“装”。能装、爱装的怎么可能是好文章?对于这种卖弄花巧的文章,阅卷者即便不是深恶痛绝,也会比较反感和排斥,得分在三类到四类之间。

第五个境界:逻辑混乱不清,无论语言简单与否,观点深刻与否,下下。

没逻辑的文章实际没境界。没有逻辑的文章就像人没头脑,那简直是胡言乱语、语不成句了,抄抄补补,完全在凑字数。这样的文章不管语言是怎么样的,观点是什么样的,在阅卷者眼里都是劣质产品,不可能有好评价,很可能直接划入四类文。

申论文章重点在论,论证的关键在于逻辑。话说到最后,我们可以看出来:写申论文章,思维简单、语言简单,想法不深刻、词汇不丰富,这都不是问题——简单不算缺点,说大白话不算毛病,立意有大小,论点有深浅,语言有雅俗,文章并不按这些来分优劣——只要你有清晰的逻辑,用简单的语言去把简单的观点说得清楚明了,简单一样会成为你的优势。说简单的话,讲简单的道理,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任何一个水平普通的人都能做到的。逻辑是拿分的关键。把握了这一点,文章高分近在咫尺。

2.分论点论证结构

申论写作中,分论点的论证很关键,分论点的论证方法就是摆事实讲道理,也就是我们说的例证和理证。

例证法就是通过举例子来论证分论点,是文章根由说服力,例子的选择要有真实性、有效性,也要尽量不采用上学时写作文的通用例子,举例子的时候不要写太多字,一百字左右最好,字写多了会喧宾夺主。例子既可以选择材料中的,也可以选择材料外的。

我们确定好分论点之后,接下来就是论证分论点,在举例子之前需要依据过渡句来引出例子,引用材料中的例子时,不要直接复制,一是字数太多,二是属于抄袭,应该用自己的语言将材料中的例子进行加工,找到材料中的主体、处境、做法、结果这四个要素,加工后使用。

例子举完之后,再对分论点进行总结,这就是理证部分。理证的作用是分析例子回扣分论点,总结之后再提出对策。

分论点论证方法可以分为五步:

第一,提出分论点;

第二,用过渡句引出事例;

第三,举例子;

第四,分析总结论证;

第五,提出对策。

在写申论大作文时,只要熟练掌握着五个步骤,就能写出一篇逻辑分明、论证清晰的申论作文。

3.有效论证法

议论文写作要求我们对观点进行有效的论证,而如何论证往往是很多考生不了解的。于是往往是“茶壶里倒饺子——有货倒不出来”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论证呢?公务员考试面试第一号给大家介绍以下几点:

一、推果及因法

这种方法就是要求能够抓住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并依据问题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所谓有果必有其因,把事实材料中形成某种结果的原因,用设问的方式或因果复句的句式加以强调,从而突显论点的合理性。由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推导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揭示出一定的生活规律,使事例有力地证明观点。

因果分析法的标志性词语为:“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

二、假设分析法

这是运用假设推理对所举的论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建议较完整地引述内容,例如材料中的一些案例、自己想到的一些内容。然后提出相反的假设,并据此推导出一个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从而证明论点。

进行假设性的分析,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的,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

假设分析法的标志性词语通常为:“如果……那么(就会)……”;“假如……怎能……”“倘若不这样……,能取得那样……的成绩吗?”;假如……;试想……;倘若……

三、转折分析法

转折分析法,又叫做对比分析法,它要求围绕着观点列举至少两个不同的事例或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材料作对比,然后对所叙事例进行比较,首先可以找出相同,继而再发现不同,使读者深刻理解所举事例的内涵,强化所论述的观点。

正反对比分析法的标志性词语为:相反,而,但

4.正反论证法

申论写作的要求中对文章内容要求为充实、有效、丰富。如何使文章内容更充实,公务员考试面试第一号微信公众号建议考生在分论点的写作中可以巧用正反论证,从而充实文章内容。

示例一:

“创业:金钱之外的价值”——创业能够帮助个人实现梦想。

【正面论证】创业者通过发现社会需求,以创新的思维、商业模式提供优质文化、消费产品,从而实现个人梦想。创业者田峥以创新的音乐服务产品满足市场需求,通过众筹创业实现梦想;摩拜单车的创始人胡玮炜立足民众出行需求,以技术创新结合新型商业模式,解决了城市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从而实现个人理想。

【反面论证】然而,创业者个人在创业中也存在着多种问题:一些创业者对创业的认识准备不足,对行业壁垒、门槛知之甚少;还有部分创业者将创业当做急功近利的投机行为,出于对财富和名声的渴望而创业。这些问题必然形成创业路上的阻碍。

【结论】因而创业者应为梦想和驱动而创业,全面了解、科学选择创业项目,以好点子为出发点,结合新型创业模式帮助个人实现梦想。

示例二:

“平衡——探寻快与慢的智慧”——放慢学习的脚步可以收获成长。

【反面论证】当下教育中存在的以实用主义为价值导向的成绩至上、目标第一的教育论带来一系列问题:父母失去培养孩子的乐趣,苛求孩子快速成长;打乱孩子的生长秩序,造成伪成熟的果实。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中求快风气的侵染,但求快速高效的观念的深入人心一味求快的教育观让孩子失去童年的乐趣、少年的轻狂、青春的热情。

【正面论证】事实上,放慢学习、教育的脚步可以帮助孩子更全面、更均衡的成长。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要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前体现,呵护孩子的成长,静待花开。德国在宪法中明确规定禁止学前教育,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以慢教育让孩子的成长水到渠成。在德国小学的一、二年级甚至没有成绩单,只以老师评论来作为孩子学习成效的检验。

【结论】故此,在教育层面要放慢脚步,尊重教育规律,尊重生长秩序,帮助孩子收获均衡全面的成长。

示例三:

“谋新求变 文以化人”——谋新求变可以激活社会资源,文以化人。

【反面论证】我国文化场馆在社会文化活动丰富多样的新时代下,因活动设施内容相对陈旧而门庭冷落,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定位迷失,从而失去公益性质的文化属性。

【正面论证】: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文化需求作为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中的题中要义,理应以为群众提供对路子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群众需求。通过创新文化场馆的管理方式,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运作模式,以专业的多种门类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为文化场馆注入人力资源的新鲜血液;探索更丰富的文化活动形式,提供创新的活动内容,吸引群众参与;完善考核机制,倒逼相关部门将文化场馆建设好、利用好。

【结论】由此,通过管理方式的创新解决文化场馆存在的问题,激活社会资源,以充实丰富的文化服务为抓手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民众的文化品位,完善人民的文化素养。

分论点的阐述方式有多种方法可用,正反对比论证是较为简单易操作的一种。通过事例、道理的正反对比以增强分论点的论证,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建议考生掌握好正反论证的方法,使文章内容更充实、丰富。

5.举例论证

申论文章经常是以议论文的形式来考察的。作为议论文,申论文章拥有议论文的一般特征,必须具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从某种程度来说,申论文章就是准确处理好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者的关系。所谓论点即文章的核心思想,是整个文章的灵魂。论点包括总论点和分论点。总论点就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一篇申论文章只能出现一个总论点。分论点就是对总论点的支撑与证明,从多个方面来对总论点进行分析与论证。论据是用来支撑论点的材料,可以是事例性论据,也可以是理论性论据;相应地,论证方法也就分为例证法和理证法。

顾名思义,例论法指的就是通过事例故事来对论点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这种论证方法相对来说比较好掌握;理论论证指的就是通过理论政策、哲理名言、专家讲话、原理效应等道理来对论点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这种论证方法相对来说对考生的理论分析与逻辑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一、选取材料中的事例

申论给定资料中案例型材料较多,占整个申论材料的百分之八十左右,如果能选择恰当的事例,同样能使申论文章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与可信度,达到相应的论证效果。那么,怎样从6000-8000字的给定材料中选择合适的事例来论证与支撑自己的观点呢?这需要考生对自己所选取的分论点与材料中的事例进行一定的权衡。如果分论点来自给定材料,可以用简洁而精炼的语言来对材料中的事例进行概括,避免大段抄袭材料的误区。当然,申论材料中的事例尽可能少用,因为当大家都用材料中共同的事例来写作时,这也就使得事例过于俗套,没有一点新颖之处,不会获得考官的青睐。这种方式是最简单的拿来主义,只是保证考生在无话可说时的对策而已。

二、引用典型事例

在申论写作中可以举些典型事例(名人故事、文学作品故事、神话寓言故事等)来对论点进行论证和支撑,从而使得论点更具说服力,也使得申论文章更加丰满、鲜活。在举典型事例的过程中,切忌对人物进行长篇大论,不要过于冗长、啰唆,用尽可能精炼、简洁的语言来对其进行叙述和概括。比如谈到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则可举韩信的胯下之辱、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贝多芬的双耳失聪等故事,也可结合考生自身的所学与积累举些相对来说并不是众所周知的名人事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举例既让人信服,又避免俗套,容易获得考官的好感和亲睐。当然这些事例需要大家平时不断积累。大家伙在申论备考的过程中可以多积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名人事例,和自身所学的相对来说比较陌生的名人故事,这样在申论文章的写作中才能真正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从容不迫,同时获得高分。

三、结合自身经验或体会

近些年申论作文发生了新变化,在写作要求上特别注意考生结合自身体会和社会实际来命题,从而使得申论作文更加贴近现实和生活,更加具有时代气息;相应地,对考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单纯停留在一般议论文的范畴,而更多加入了申论作为公务员考试的一些新的元素和特点,体现了申论作文命题的新趋势。这种新趋势要求申论文章的写作不再单纯停留在思想深刻、论证充分方面,而且对考生关注社会热点、了解社会最新动态以及解决当下我国面临的问题的能力考察有所提升。作为一名未来的公务员,不关注社会是不能真正做好公务工作的,必须要求考生关注社会、生活和现实,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申论作为一种运用政府思维与政府角度来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目的特殊性。从考官的命题意图与倾向来说,对考生结合未来机关工作的情况有一定要求,使得申论的作文开始更多关注考生结合自身的感受和体会,来解决公务员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申论文章例证法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支撑自己的论点,也是为了扩充自己的论点,同时也可以根据这种事例故事考察出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情况以及对社会的关注程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考察写作者的文化底蕴与思想深度,从而达到申论考试作为选拔未来机关工作人员的目的。

6.理论论证

理论论证是一种议论文中的论证方法,又叫演绎论证 。

演绎论证(理论论证)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理论论证的目的是要证明论点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由于论点一般是从具体的材料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其实质是归纳法,而归纳法在很多条件下是很难完全的,因此,有理论加以衡量,就能够保证其可靠性。

理论论证的逻辑形式是演绎推理,就是将归纳所得的论点,用人类已知的科学原理去衡量。除了引用普遍性原理和原则外,各门学科的理论也可以作为理论论据(道理论据)。如物理学理论、文学理论等。理论论证的论据还可以是某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广为流传的谚语、格言和成语等。

用讲道理的方式进行论证。此种方法比较单一空泛,因此使用时应该多角度分析,增加论证力度。

1. 原因影响分析:在论证分论点时,可以剖析分论点主体产生的原因以及带来的影响,无论消极或积极的都可以进行分析论证。

2. 政策结合原因或影响分析:围绕分论点,选取当前的政策或国家方略进行论证,同时进一步分析政策的原因或影响,使达到论证观点的目的。

3. 原理结合原因或影响分析:用常见的、常用的原理或效应进行论证,同时结合原理对分论点的原因影响进行剖析。(常见的原理或效应有:马太效应、破窗效应、鲶鱼效应、刺猬理论等)

4. 政策假设分析:选取合适的政策或方针,之后围绕分论点用假设性的方法对分论点论证,帮助增强语言的说服力。

说说申论作文怎么“论”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