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巴使館恐襲“幕後黑手”落網:襲擊前收到95萬經費


嶄新的道路和建築物,現代化的港口和工業區,位於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瓜達爾港即將改頭換面,從一個只有幾萬人貧窮落後的不毛之地,成為中巴經濟走廊(CPEC)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橋頭堡”。

經濟發展本該是皆大歡喜之事,有些人卻並不希望看到。這些人來自巴基斯坦的分離主義組織“俾路支解放軍”(BLA),他們也是中國駐卡拉奇總領館恐襲案的製造者。

去年11月23日,3名身穿自殺式夾克的來自該組織的襲擊者乘坐一輛裝滿炸藥的汽車,試圖闖入中國駐卡拉奇總領館簽證處,被及時阻攔併發生激烈交火,最終襲擊者全部擊斃,造成2名警察和2名平民死亡。在巴基斯坦警方的努力下,今年1月29日,恐襲事件的主導者之一拉希德巴洛克(別名阿卜杜拉)在阿聯酋落網,此人也是“俾路支解放軍”的關鍵人物。

中國駐巴使館恐襲“幕後黑手”落網:襲擊前收到95萬經費

2018年11月23日,巴基斯坦安全人員在巴基斯坦卡拉奇發生致命襲擊後進入中國駐巴基斯坦領事館大院。

這並非該組織第一次發動針對中國人的襲擊。早在2004年與2006年,該組織就曾發動針對中國工程師的襲擊事件,導致6名中國工程師遇難。近幾年挑釁不斷升級:2016年11月,某中資企業勘探隊遭遇8名武裝人員蓄意襲擊,2名巴方安保人員被當場射殺,一輛皮卡車被劫持,中方人員因不在現場倖免於難;2018年8月,18位中國工人的車隊在趕往機場途中遭遇自殺式炸彈襲擊,所幸躲避及時而未造成生命危險。

不斷髮生的襲擊事件,讓國際社會注意到這個曾名不見經傳的恐怖組織。“俾路支解放軍”為何頻頻對中國人下手,又會給正在進行中的中巴經濟走廊帶來哪些威脅?

政治對抗的衍生物

據巴基斯坦反恐部門的一名官員透露,襲擊當天,拉希德巴洛克曾出現在領館附近,親自監視指揮,事發前幾日其銀行賬戶收到94.9萬盧比(約合8.9萬元人民幣)的款項,用於恐襲的相關資金支持和調度。

“根據初步調查結果,我們密切地監視嫌疑人,發現他與襲擊事件高度相關。我們通過技術手段發現,在襲擊事件發生當天,他非常靠近中國領館,並在附近監視。”上述官員告訴巴基斯坦《黎明報》。

事發街區是許多高檔餐廳、外交機構和學校所在地,交戰槍聲持續了近一小時,昔日安靜的街道一時間變成了“戰區”。“俾路支解放軍”事後揚言,如果中國再借中巴經濟走廊的名義搶佔俾路支省的自然資源和土地,他們會再次發起襲擊。

去年11月25日,巴基斯坦警方指出,已經鎖定13名嫌犯,分別是“俾路支解放軍”流亡頭目哈比亞爾·馬裡和他的12名助手。報告稱,試圖襲擊中國領館的3名非法武裝分子作案期間一直與這些人保持聯絡。而在12月26日,策劃襲擊事件的另一名“幕後黑手”阿斯拉姆·阿奇被爆在阿富汗的一次自殺式襲擊中死亡。

巴基斯坦《論壇快報》1月30日援引卡拉奇警察局長阿米爾·謝赫稱,“這次襲擊是在阿富汗策劃的,並在印度情報機構“調查分析局”(RAW)的協助下實施的。”對於策劃者阿斯拉姆的死,謝赫仍存疑慮,“除非看到屍體或有其他證據,否則我們還無法相信這一結論。”

“俾路支解放軍”之所以出現,與俾路支省的歷史淵源相關。這裡曾是獨立王國,與阿富汗、伊朗為鄰,不僅地緣位置重要,天然氣、煤炭等自然資源也很豐富,1947年印巴分治時,俾路支很不情願地被巴基斯坦併入。當時的俾路支省卡拉特土邦因不認可加入巴基斯坦,自行宣佈建立“俾路支斯坦獨立國”,卻被巴基斯坦政府武力鎮壓。政治對抗衍生出不斷的暴力對抗,後來俾路支人多次發動過武裝暴動要求自治,均被政府武力平息。

上世紀70年代,“俾路支解放軍”在蘇聯的扶植下誕生,原本其是用於制衡阿富汗游擊隊的武裝力量,此後一度沉寂數年,“9·11”事件後在美國資金的支持下再度出山。

中國駐巴使館恐襲“幕後黑手”落網:襲擊前收到95萬經費

卡拉奇發生襲擊事件後,調查人員在中國領事館外查看襲擊者的物品,包括手榴彈。圖片來源:法新社

重現“江湖”之後,2004年該組織成員不斷針對巴基斯坦政府官員、警察和安全部隊發動襲擊,其政治主張是要將俾路支省從巴基斯坦分裂出去,建立一個獨立的“俾路支斯坦共和國”。2006年,“俾路支解放軍”被巴基斯坦政府認定為恐怖組織,如今發展成為當地最具威脅、活動最頻繁的恐怖組織。

除“俾路支解放軍”外,目前活躍於俾路支省的重要恐怖組織還有數十個,如“俾路支共和軍”(BRA)、“俾路支民族陣線”(BNMF)等。不同於中東地區 “伊斯蘭國”等恐怖組織利用宗教發展極端主義的手段,“俾路支解放軍”多利用民族認同來進行分裂活動,由於俾路支人對巴基斯坦缺乏認同,參與該組織的大多都是當地民族主義者。

如果說歷史的先天基因給分裂勢力提供了土壤,後天發展不足則為其野蠻生長提供了“養分”。俾路支省原本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並守著原油要道霍爾木茲海峽出口,但被巴基斯坦政府併入之後,並沒有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而淪為巴基斯坦最貧窮的省份,與其他三省相比經濟差距巨大。

直至今天,俾路支省仍有70%的人生活在貧困中;300多萬兒童無法得到教育,超過7000所公立學校只有一間教室;健康指標也很嚴峻,孕產婦死亡率高達近百分之一,近20%的人患有乙型肝炎。巴基斯坦農村地區貧困人口的比例是城市地區的兩倍,這一差距“自2001年以來幾乎沒有改變”。

此外,該地區嚴重缺水,世界銀行一份名為《巴基斯坦社會和生活標準測量調查》的報告稱,巴基斯坦大多數家庭無法獲得足夠飲用水或淡水,缺乏廁所和良好的衛生系統。由於衛生條件較差,巴基斯坦每年約有97900人死亡,54000名5歲以下兒童死於水和衛生條件差造成的腹瀉。去年夏天,十幾個孩子橫躺在瓜達爾港的公路上堵塞了交通,只為抗議嚴重的缺水和停電。

為何屢屢針對中國?

貧窮落後,特別是貧富差距,成為“俾路支解放軍”煽動分離主義的社會基礎。當中巴經濟走廊項目開始對當地投資建設後,隨著經濟和基礎設施被改善,分離主義的民意基礎不斷被削弱,從而讓該組織倍感焦慮。

自中巴經濟走廊2013年提上日程之後,中國企業的進駐給俾路支省的經濟和民生帶來了巨大改善,中巴經濟走廊投資的數百億美元中有近三分之二用於該省。

根據港口運營商中國海外港口控股公司的數據,截至去年11月,約20家公司進駐瓜達爾自由貿易區,直接投資約4.6億美元。中國海外港口控股公司60%以上的員工來自當地城市瓜達爾,據該公司估計,未來幾年將創造近5000個就業崗位。經濟的快速發展也讓瓜達爾人口激增,從2007年的8.5萬人增加到2018年的14萬人。

中國駐巴使館恐襲“幕後黑手”落網:襲擊前收到95萬經費

但這些經濟成果卻成為分離組織的“眼中釘”。經濟和就業的改善讓當地年輕人思想觀念發生變化,分離主義的吸引力逐漸黯淡,並間接鞏固了巴基斯坦政府的統治。

2017年4月,約500名俾路支反政府武裝分子向巴基斯坦政府投降,發誓效忠政府,包括至少八名高級指揮官。俾路支省首席部長Sanaullah Zehri在投降儀式上說,“武裝分子殺害了我的親人,但我選擇原諒他們,巴基斯坦人民也會原諒他們。歡迎他們加入中巴經濟走廊項目建設,我們會為他們安排工作。”

這一切讓分裂勢力感到不悅,對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的敵意也逐步加深。他們開始頻繁發動針對中國工人的襲擊,阻礙中巴在俾路支省的經濟合作。

中國駐巴使館恐襲“幕後黑手”落網:襲擊前收到95萬經費

另一方面,“俾路支解放軍”意識到,長期以來他們對巴基斯坦內部的眾多襲擊沒能帶來任何實質影響,因而需要調整“戰術”,挑起更大事端吸引國際社會的關注。作為巴基斯坦鐵哥們的中國人便成為首當其衝被攻擊的對象。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反恐專家李偉認為,襲擊中國駐卡拉奇領館的影響已經上升到外交層面,他們要的就是在國際上掀起軒然大波,這樣更有利於他們宣傳分離主張。“通過襲擊外國人和外國機構向政府施壓是一張非常重要的牌。”

威脅中巴經濟走廊

對於最近的恐襲,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對本國警方挫敗襲擊行動表示讚賞。他說,這一事件是對巴中友誼和經濟合作的攻擊,這種勢力不能破壞雙邊關係。

英國皇家聯合軍種國防研究所國際安全研究主任潘睿凡(Raffaello Pantucci)對“俾路支解放軍”的暴力行為早就見怪不怪。在他看來,對俾路支的分離主義組織來說,中巴經濟走廊或將成為長期存在的“刺激”。

“恐怖組織的威脅無疑會讓中國企業擔心安全問題而不願去巴基斯坦投資,這也會變相提高項目成本,進而對中巴經濟走廊產生負面影響。”潘睿凡向《鳳凰週刊》提醒說。

一直以來,巴基斯坦政府對恐怖組織的暴力活動採取了諸多遏制、鎮壓手段,但鮮有成效。2014年起,巴基斯坦軍方在巴西北部北瓦濟里斯坦部落地區開展反恐“利劍行動”,儘管取得一些成績,但仍然無法藥到病除。除去政治和社會矛盾問題,巴基斯坦複雜的周邊形勢也給反恐帶來巨大障礙。

最近印巴的克什米爾之爭態勢嚴峻,導致兩國關係劍拔弩張。2月14日,印度警察部隊遭遇巴基斯坦恐怖組織的自殺式炸彈襲擊,造成44名警察部隊人員死亡,印度總理莫迪揚言要“復仇”,無疑會激發相關恐怖組織進一步的暴力行動。

長期以來一些國際恐怖勢力對巴基斯坦的滲透也從未止步,包括基地組織、阿富汗塔利班等。境外恐怖組織與巴基斯坦一些落後的部落型社會形成緊密聯繫,在政府清剿極端勢力時,周邊國家例如阿富汗等地可成為恐怖分子的“避難所”。

李偉認為,打擊恐怖主義勢力,阿巴聯手效果會更好。但由於阿富汗自身安全形勢也處於十分惡劣的狀態,聯手的前景堪憂。如今兩重因素讓巴基斯坦反恐變得艱難:一是國內複雜的民族、社會因素;二是周邊國際環境使得其單靠一已之力無濟於事。

俾路支人對中巴經濟走廊的態度也有分野。反對聲包括認為巴基斯坦政府未經俾路支人同意、沒有任何透明程序便讓中國公司接手瓜德爾港的建設;技術性崗位被外國工人佔據;自然資源被其他民族的人佔據;俾路支人在商業和工作機會中沒有得到平等對待等。一言以蔽之:俾路支人沒能公平“上車”。

但巴基斯坦《新聞報》記者Wasif Shakil告訴《鳳凰週刊》,“絕大多數巴基斯坦人期待著中國在該地區的投資帶來的繁榮,很少聽到民間對中巴經濟走廊批評的聲音。”

民眾所期待的繁榮,卻成為分離組織的心頭大患。“分離主義組織認為,經濟發展對他們分離主張的威脅越來越大,未來暴力襲擊的頻率和裂度都會提高,應該引起中巴兩國的高度重視。”李偉說。

那些沒有受過良好教育、缺少技術的人,很難在經濟發展中分到一杯羹,被剝奪和被邊緣化的感覺會讓他們成為更堅定的反對派,進而加入到暴力活動中。可以預見,不斷出現的貧富差距將成為俾路支省暴力活動的另一劑催化劑。

而當這種利用民族認同的恐怖活動在一定程度被削弱以後,未來分裂勢力一旦利用起宗教認同,再將二者結合起來搞分裂活動,會給俾路支省的安全形勢帶來更嚴重的威脅。“未來中國仍是俾路支省恐怖組織向政府施壓的最大籌碼。安全問題解決不了,也會阻礙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的順利進行。”李偉說。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鳳凰週刊】創作,獨家發佈在今日頭條,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