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值空間極高的四川銅幣軍政府造的錢幣

公元1911年11月27日,以一場鐵路紛爭為開端,四川這個 大清帝國 人口最多的省份,終於宣佈獨立,建立大漢四川軍政府。 尹昌衡 出任 軍政部長 ,被推為都督後,立即著手組織 軍政府 ,由 周駿 任軍政部長,其他各部門首腦由革命黨人與立憲派分子分任之。辛亥革命後,四川大漢軍政府於民國元年廢除龍紋大清銅幣模式.改鑄四川銅幣軍政府造“當十”、“二十”和“當五十”文三種面值的銅幣,正面為“四川銅幣”四字,中問有一枚海棠花,有“軍政府造”,下邊為當制錢若干文,反面中問有一圈,圈內為篆文“漢”字,圈外還環繞有十八個小圈,小圈上有“中華民國元年”六字。民國2年(1913),又添鑄“當一百”和“當二百”兩種銅元,當一百銅元的模式與當五十的相同,當二百文的版面稍大,其正面中間譜有一圈,圈內為嘉禾兩穗,穗中有直書的“貳百文”三字,圈上為“中華民國二年”,圈下為“四川造幣廠造”,反面正中亦有珠圈,圈內為兩面交叉的五色旗,圈上有英文TheBeputIleofchine,當二百文的版面比一百文大,這種二百文銅元,又稱“雙旗”銅元亦稱大二百文銅元。

升值空間極高的四川銅幣軍政府造的錢幣

四川銅幣

專家點評:

此藏品有國際知名老師親手開具的證書

四川銅幣在清末初鑄時,質量較好,一般都是用紫銅。每枚銅元的含銅量均在96%--97%左右。民國以後,成、渝兩地鑄造的銅元。因當事者貪圖重利。攙入白鉛較多,除老一百、老二百兩種為紫銅外,其餘均是白黃色的白鉛。故銅質不如清末所鑄之純,但官方要求是成色96%以上。由於四川省內軍閥混亂,有些軍閥用銅日雜,使成色方面連95%也難以達到。

四川銅幣軍政府是由四川銅元錢幣演變過來的,最早銅元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川督岑春煊始議鑄造銅元。光緒二十九年(1903)六月,建立四川銅元局,其規模不大,僅就原購鑄小制錢的廢機修整使用.廠房是機器局的壓銅廠和舊的銅錢廠,鑄料是機器局的槍彈廢殼邊渣和寶川局餘銅,圯煉淨盡。按銅96%、鉛0.1%及其他的比例配鑄“當五”、“當十”銅元。所鑄銅元悉用紫銅,量較好。。以致四川銅元成為全國銅元特點之一。

升值空間極高的四川銅幣軍政府造的錢幣

市場調研:

此枚錢幣圖案文字清晰、無磨損,表面平整光潔,邊緣無明顯撞擊痕跡等,基本可算得上好品相。銅幣正面中央珠圈內有"四川銅幣"四字,上下左右分列,其中心飾有芙蓉花紋。珠圈上緣書"軍政府造"四字,下緣為"當制錢五十文"字樣,標明幣值,左右飾以花星紋飾。銅幣背面中央大圓圈內為一篆書"漢"字,"漢"字底有數十條橫直紋,因而錢幣收藏者也稱之為"漢"字銅元。"漢"字圓圈外還環繞有18個小圓圈,代表當時的十八個省份。把18個小圓圈圍繞著"漢"字聯成一體,寓意十八省人民團結起來共同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而戰鬥。它帶有辛亥革命那一時期鮮明的時代印記,見證了那一段波瀾壯闊的民國曆史!據此它有著不同的收藏價值。

民國元年(1912年)4月,四川成都造幣廠奉四川軍政府之命,開模鑄造"軍政府造四川銅幣"(也稱"漢"字銅元)。"軍政府造四川銅幣"於1912年(民國元年)開鑄之後,具有極典型的特色。"軍政府造四川銅幣"發行量較少,流通時間較短,現今存世量亦較少,集藏"軍政府造四川銅幣",已經成為收藏家們眼中的熱門幣種。

升值空間極高的四川銅幣軍政府造的錢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