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掀起歐美移動支付風暴?


誰在掀起歐美移動支付風暴?


01

去年,法國小哥、vlogger@Real信誓蛋蛋發佈了一個和馬化騰訴苦的視頻:他在中國生活了8年,發現法國在移動支付方面是多麼落後,希望微信支付能「解救」一下他們。

過了一年,他在視頻裡喊話稱「微信支付,你們太厲害了,這個事情發生得這麼快,馬化騰叔叔,下次您來巴黎,我請您吃飯,然後用微信支付付錢好不好?」。

情況原來是,法國小哥驚歎於微信支付在歐洲的席捲速度,法國巴黎Lafayette(老佛爺百貨)集團旗下的BHV(巴黎市政廳百貨)也可以用微信支付了。

同樣是在去年,支付寶錦鯉信小呆接受媒體採訪之後,熱度二次點燃,更多海外商家表示要追加獎單。閱讀時長長達3 分鐘的豪華禮單中,絕大多數禮品都來自海外市場。並非支付寶找不到足夠的國內贊助商,顯然,這是支付寶有意為之的操作,其海外的佈局動作日益密集。

從技術和場景層面來看,微信支付和支付寶之所以能夠風靡歐美,還在於聚合支付解決方案提供商(或者稱之為第四方支付)的推動和落地能力。這類企業,通過自身的技術開發和商戶資源,對接商戶與第三方支付企業。

比如支持線下智能POS機終端、系統集成支付及在線支付方案的RiverPay,在今年一月底,簽約了美國最大連鎖百貨集團之一的Neiman Marcus(尼曼集團),通過技術集成,在其全部門店上線了支付寶和微信支付。

現象級的傳播案例,創業企業與零售巨頭的聯手,這些都只是一個切面,背後是移動支付的「大航海」。

就像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所說,「不同以往的靠貿易輸出、靠出口拉動經濟成長,移動支付技術出海的核心,在於原創技術和核心能力的輸出。通過‘當地合作伙伴+技術賦能’的方式,把本地經驗和中國技術疊加起來,可以大大縮短當地企業的研發時間和成本。」

中國的國情和政策,支付寶、微信支付以及RiverPay等聚合支付方案提供商所搭建的移動支付基礎設施,加之中國民眾境外旅遊和購物的浪潮,共同造就了過去的Copy from USA到現在互聯網的Copy from China。

02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中國在支付領域屬於「後發先至」,大部分人直接跳過了信用卡的時代。

信用卡的普及較低,加之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移動支付政策的支持,中國移動支付蓬勃發展。使第三方購物支付在中國得到了快速的發展。2013年支付寶佈局移動端、2014年微信紅包春節爆發等都為移動支付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中國信用卡循環接待、分期付款的滲透率水平較低,覆蓋場景較少,相較於支付寶、微信等與商戶和消費者連接緊密的第三方支付平臺,信用卡在中國的滲透率遠低於歐美在內的發達國家。

反觀歐美,信用卡組織成熟,移動支付意欲取代信用卡,利益集團強勢,阻力較大。目前,全球五大信用卡組織中英美佔四個,且維薩(VISA)和萬事達(MasterCard)覆蓋範圍極廣,僅2016年萬事達信用卡就達到31.43億張,交易規模8.87萬億美元,信用卡組織成熟,能夠更好實現組織內部清算和管理。

歐美移動支付如ApplePay和PayPal均使用移動終端進行近場支付,意欲取代信用卡,因此無論是銀行還是信用卡組織,均不願捨棄本身已大規模盈利、佔據市場主要份額的信用卡業務,轉而發展移動支付。

另外,對於歐美髮達國家來說,不少人對“掃一掃”的付款方式在安全與數據隱私層面仍然充滿疑慮。

正如「恆大研究院」分析的那樣,在中國,銀聯、網聯形成雙支柱,央行主導的清算系統促進移動支付安全高效進行。2018年6月30日,央行在銀聯的基礎上成立網聯,第三方支付公司涉及的網絡支付業務需要通過網聯進行清算。

此前,銀聯通過跨行清算系統實現銀行體系的互通互聯,而第三方支付一直處於弱監管區域,在網聯成立後,移動支付業務的清算通過網聯進行,更加安全高效。

自上而下的政策,與自下而上的創新,都讓中國的數字消費者站在了移動支付之巔。德勤在其「2018中國移動消費者調研」報告中提出,中國手機支付已形成全面“碾壓”態勢, 中國用戶使用移動端操作銀行業務的佔比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

誰在掀起歐美移動支付風暴?


2017年中國移動支付規模202.93萬億,全球排名第一,為美國移動支付規模百倍,這是「中國支付體系發展報告」所顯示的數據。另根據央行「2017年中國普惠金融指標分析報告」,2017年中國使用電子支付的成年人比例為76.9%,農村地區使用電子支付的成年人比例為66.51%。


此外,騰訊信息可視化實驗室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手機支付比例高達77%,這都充分顯示了中國移動支付的超高滲透率。

再看看歐美髮達國家,2016年美國移動支付比例48%,英國47%,德國48%,法國38%,日本作為移動支付的起源國,手機支付比例也僅為27%。

03

歐美移動支付尚未成熟,形成一定空間的藍海市場,另一方面,國人境外購買力也持續提升,這兩大因素構成了移動支付出海浪潮的根本契機。

尼爾森和支付寶聯合發佈的《2018年中國移動支付境外旅遊市場發展與趨勢白皮書》顯示,2018年,移動支付使用率為69%,相比2017年提升4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境外消費使用手機支付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移動支付已經普惠全年齡層中國遊客,有68%的70後和60後在境外都使用過手機支付。另外,93%的中國遊客表示,在未來有更多境外商戶支持中國移動支付品牌情況下,他們的消費或者購物意願可能更強烈。


誰在掀起歐美移動支付風暴?


受這股浪潮影響,日本、韓國和泰國等地受益顯然是第一梯隊的,歐美等發達國家同樣迎來了消費高峰,其中,北美市場最為顯著。

根據支付寶數據,每年有400萬支付寶用戶入境美國。全球化智庫(CCG)與攜程旅行網(Ctrip)聯合發佈的《從出入境旅遊看中國全球化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國內遊客境外消費總額2610億美元,居世界首位,佔全球旅遊總消費額的20.9%。

來自美國商務部的報告談到,2016年中國赴美旅遊遊客數量已經連續13年保持上升之勢,而且中國遊客的總消費額已經超過英國等老牌旅遊國家,躍居第一名,佔比高達61%,也就是接近330億美金。

skift Research更是點出了一個驚人的事實,2017年,中國遊客的消費額佔全球跨境旅遊消費額的三分之一,這還是在僅有8.7%的中國公民擁有護照的情況下。

04

而移動支付出海的軍功章,除了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屬於聚合支付解決方案提供商。以成立於北美的RiverPay為例,其初衷就是解決遊客和留學生等華人群體解決“想買買買卻刷卡難”的痛點。

那麼,這類企業在解決痛點以及支付模式出海的過程中,承擔了什麼角色呢?

事實上,聚合支付是對第三方支付平臺服務的拓展。第三方支付介於銀行和商戶之間,而聚合支付是介於第三方支付和商戶之間,聚合支付可以通過聚合各種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銀行、合作電信運營商及其他服務商接口等,「一站式」地為商戶增加支付選項。

拿個國內的場景來看就容易理解了。支付市場上有銀行、銀聯、第三方支付持牌企業和手機廠商等眾多勢力,商戶收銀臺堆滿了刷卡POS 機、掃碼臺卡和各種掃碼設備,商戶需要去各家支付公司申請賬號,併到各個平臺對賬,程序繁瑣,各種支付工具之間很可能也不兼容。聚合支付則能有效更新這一現狀。

也就是說,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前者負責線上的支付設施,聚合支付則在線下深耕B端商戶資源,整合各類支付工具,提供結算服務,優化消費者和商戶兩端的體驗。

當然,線上的API支付接口RiverPay也能做,只不過線上部分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自己也容易搞定。但線下就不一樣了,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與商戶集成都是要通過一家第四方支付公司來做技術支持。


一方面,支付寶等在當地直接獲客成本和投入太高,不划算,也很難在當地提供足夠團隊隨時支持;另一方面BD團隊也不夠了解當地市場。(當然也有例外,比如機場免稅店,這個場景交易集中,支付寶等願意花力氣自己直接拿下。)

RiverPay的線下支付服務主要分兩塊方式:一種是傳統的POS機;另一種是直接把掃支付寶微信支付二維碼的功能集成到商戶已有的掃碼槍和POS機上。

對RiverPay來說,第二種現在推廣力度更大,原因也很好理解,因為這省去了商戶一次性購入大量POS機的前期投入,上線速度也會更快。特別是不少歐美老牌高端百貨,可能幾十年也沒換過機器了,直接集成到現有收銀系統他們會更容易接受。

2016年底開始,海外聚合支付開始興起,有20多家初創企業在搶這塊蛋糕,但現在還活躍的不超過10家。這和國內流量型創業情況類似,馬太效應加劇,遲早也會步入雙雄對峙或三國演義的階段。


現在還活躍的玩家都有千絲萬縷的中國背景,也都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授權的合作伙伴,區別在於所擅長的商戶領域不一樣,技術上相比國外的Stripe 、Square、Braintree等平臺各有優勢。

拿RiverPay來說,其技術優勢主要體現在:在不改變商戶現有收銀系統的前提下,1-2周內迅速完成整合對接;且能對接市面上超過80%的主流收銀系統,大大拓寬了和商戶的「兼容度」。自研以外,也開始收購硅谷幾家技術公司,以收購戰略壯大羽翼。

技術之外還有個問題是「合規」,RiverPay早在幾年前開始佈局,獲得了美國與加拿大支付監管部門的合規註冊。RiverPay會嚴格監管資金來源,拒絕有投資意向的消費項。


無論是牌照申請,還是銀行合作,都有較長窗口期和較高壁壘。入場早的優勢在於競品少,能以“不燒錢的方式”佔領優質商戶。

對於出境遊消費者來說,支付流程和國內是一樣的,商戶用RiverPay的POS機掃顧客手機上的支付碼收費,消費者花的是微信或支付寶中的人民幣,商戶收到美元/加元/歐元/英鎊等主流貨幣。

對於想要爭搶這塊蛋糕的國外平臺來說,已經 「船太大,調頭難」。一來公司大,內部流程和技術開發慢,移動支付日新月異,有時候還是得野蠻生長才跟得上;二來說實話這些老牌支付公司不如中國人「接地氣」,懂得自家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結果就是支付寶或微信支付跟他們合作的溝通成本太高。


其實支付寶們的想法也簡單,不管黑貓白貓,能幫自己佔領商戶和市場就是好貓,如果技術上他們是信得過的,對接以後交易結算順暢,那更加沒問題了。

05

隨著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在海外的影響力不斷滲透,聚合支付同樣會隨之「攻城略地」。在不遠的將來,歐美也會全面步入移動支付時代嗎?

我們看到的現實是,越來越多的海外消費者的想法和@Real信誓蛋蛋 一樣,越來越多的商家想借勢支付寶錦鯉的東風。創業兩年的RiverPay已經和歐美地區超過1.2萬家商戶達成合作,支付交易量達數億美元。除了上述談到的尼曼集團,我們所熟知的世界頂級百貨公司之一Saks Fifth Avenue、北美最大的奢侈品連鎖店之一Holt Renfrew、英國最著名的百貨公司之一Selfridges、以及以Tiffany & Co.、Prada等為代表的奢侈品專賣店都在通過RiverPay的服務擁抱移動支付。

當然,對於支付寶、微信支付和RiverPay這樣的聚合支付企業來說,其終極目標卻並不只是支付服務提供者,而是形成基於大量消費數據的,線上導流營銷和線下支付環流平臺,實現一條龍服務。


支付寶、微信支付本身具備入口效應,聚合支付則通過對接入口與商戶,洞察消費者畫像和消費決策,這是未來拓展大數據營銷平臺的基礎。

當然,在包含風控、防欺詐、反洗錢等基礎能力的通用技術,以及結合合作伙伴當地的經驗進行適應性改造,切入更多的生活場景上,移動支付的出海之路仍然任重道遠。

但歷史正在發生,就像蘋果智能手機以及迪士尼文化對全球的輸出一樣,不管本地技術水平如何,生活方式和社會文化如何,具備「普世」價值的事物會不斷擴張,只不過這一次的主角換成了中國。

就像威爾•杜蘭特在書籍《歷史的教訓中》所說,一些寶貴的成果,歷經國家的興衰沉浮而一直存在著,例如火與光的發明,車輪和其他基本工具的製造;語言、寫作、藝術、歌曲;農業、家庭和父母之愛;社會組織、道德和慈善;以及傳播家庭和種族經驗的教學方法。


這些都是組成文明的基本要素,從一個文明歷經危難而傳給另一個文明,被頑強地保存下來。它們聯接著人類歷史。

這個歷史的車輪只會滾滾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