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不許歌功頌德拍馬屁,拍馬屁將受懲罰。

電視劇看多了,很多人印象中就以為古代的皇帝都喜歡被阿諛奉承拍馬屁,其實雖不能說是錯的,但也不絕對。

我們知道,秦朝幾乎一直處於戰爭狀態,實行的也是戰時法治,法制我們都知道,美國的法律是相當健全和全面的,幾乎涉及到社會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我們秦朝就是很早就是這樣了,關於日常生活的規定細緻到難以想象,稍有出格,等待你的就是各種處罰。如果不事先對此有詳細瞭解,簡直就是寸步難行。

秦朝不許歌功頌德拍馬屁,拍馬屁將受懲罰。

不允許隨意享樂,商鞅認為驕奢淫逸的作風會讓民眾失去鬥志,因此秦朝禁止一般民眾隨便聽音樂、喝酒吃肉和穿華麗衣著等,就連穿絲織的鞋上街都不允許的,放在現在的你是不是覺得有錢不讓花簡直是沒天理。

亂倒垃圾者要被臉上刺字。傳言秦朝有“棄灰於道者黥”的規定,為了市容的整潔,如果你在街道上亂倒灰燼,臉上就要被刺字。不過據考證,這項規定早在殷商時期就有了,秦朝沿用了下來,偷了一錢就要被勞動改造。“不拿一針一線”真不是說著玩的,秦朝對個人財產的保護強調到了令人吃驚的程度,哪怕你偷摘了價值不過一錢的桑葉,都要被判處服徭役三十天。

秦朝不許歌功頌德拍馬屁,拍馬屁將受懲罰。

舉報不實要“反坐”。就像現在你不能隨便撥打報警電話一樣,你舉報別人犯法,但事實上對方沒有,那麼官府就按你舉報的犯法行為來懲罰你,這是防止了誣告成風、冤枉好人。

不受理匿名信。比如張三得罪了你,或者你看李四不順眼,想靠著告密整倒他,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官府任何人收到匿名信,都不許拆開看,而是要第一時間把它燒掉;如果你倒黴投匿名信時剛好被抓,不管內容是否屬實,都要受罰,這也是為了防止誣告。

打架要被判刑。你和別人打架,拔光了他的鬍鬚和眉毛,或者拔劍砍斷對方髮髻,都要被罰去當勞改犯“城旦”;或者你泰森附體,咬斷了對方耳朵,就要被罰耏刑——刮掉鬍子;在古代,刮掉鬍鬚是相當沒面子的事情,如果殺死對方就更嚴重了,這叫“鬥殺人”,更是要償命的。不許指桑罵槐。一般人印象裡,秦朝不能批評“體制”,但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官府對言論的限制主要集中在“以古非今”之上,也就是禁止以含沙射影的方式來影射朝政。

這一規定是由“焚書”事件引起的,當時一批被秦始皇請到咸陽當智囊團的儒家學者鼓吹分封制,而且有跡象表明他們與六國復辟貴族有聯繫,於是秦始皇下達了這一禁令。不過史書中還沒有發現因此而被處決的案例。

不許歌功頌德,簡單來說就是不準排馬屁,真的,秦朝政府不僅不許批評,連表揚都不允許。商鞅變法時,很多民眾一開始怨聲載道,體會到變法好處後又開始讚揚新法,結果商鞅把他們全都流放了;秦惠王、秦昭王時期,也有民眾殺牛為君王祝壽,也被受到處罰。有學者認為,秦朝政府這樣做,是因為擔心民眾的歌功頌德會促使官吏們熱衷做秀,以為自己已經做的很好了,而不踏實做事。

秦朝不許歌功頌德拍馬屁,拍馬屁將受懲罰。

官員工作壓力山大 斷案不公就會被流放

在秦朝定居下來之後,生活穩定了,你開始有別的想法了。經過一番尋覓,你總算娶到了老婆,壞消息是:你 婚後生活並不幸福。你的悍妻天天罵你,某一天你是在忍無可忍一時衝動打了她,撕傷了她的耳朵,她粗聲哭喊著“你無情你殘酷你無理取鬧”奪門而出,每一步都使你的房子震顫不已,緊接著你就被“求盜”(當時的警察)抓走,官府毫不猶豫判了你耏刑(刮鬍子)。

你不知道的是,秦朝十分注重保護婦女權益,嚴厲打擊家庭暴力,這一點甚至連如今的中國都沒能做到;同時,就算你想和自己的悍妻離婚,也必須前往官府登記,而不能自行分居,否則你們夫妻雙方都要被“罰二甲”。

不過相對夫妻,對於父子、主僕等其他家庭關係來說,法律明顯偏向地位高的一方。秦朝專門把民間訴訟分為“公室告”和“非公室告”,家庭糾紛屬“非公室告”,假如你被自己的秦朝父親痛打致殘乃至致死,官府也不予受理;甚至如果你生下來時有生理缺陷,出於優生的考慮,父母都有權殺死孩子而不會因此獲罪。法律還規定,父親偷兒子的東西不算盜竊。

在秦朝為官壓力大,朝廷奉行“明主治吏不治民”的法家學說,管理官吏比管理民眾要嚴格的多。

好在官府還注重區分刑事犯罪的年齡。假如你是未成年人,連偷牛這樣的重罪也不會受處理。特殊的是,這時是按身高來判定年齡的:男子身高夠六尺六寸、女子身高六尺二寸就算成年。

秦朝規定,你選拔推薦的官員如果日後如果工作出了問題,不僅他本人要被處理,你也要被連坐。秦昭王時期,丞相范雎保舉自己的兩位恩人鄭安平、王稽為官,結果兩人一個降趙,一個與敵國私通,事情敗露後,范雎按律要被滅三族,最後還是秦昭王親自赦免才逃過一劫。此外,如果你身為官員被撤了職,也就意味著仕途就此完結,這叫“廢”,不可能像某些國家的某些官員那樣,撤職後蟄伏一段時間,又能換個地方悄悄上任,煥發第二春去了。

現代社會最不缺的就是拖延症患者和懶癌症患者,患這兩種病的還是趕快回到現在吧,拖延症和懶癌也是在秦朝為官的大忌,商鞅執政時就要求“無宿治”——任何今天能處理的政務都不能拖到明天,這不僅使官府有了極高的行政效率,還使徇私者根本沒有腐敗的空間。

除去以上這些,官吏們日常還要受到內史或監御史的監督,每年正月還要接受考核“課”,評上“最”等級的為優,你可以得到提拔;評上“殿”的為劣,要接受處罰。

秦朝不許歌功頌德拍馬屁,拍馬屁將受懲罰。

最後,與許多人以為的那樣不同,“虎狼之國”也絕非道德的荒原,秦朝官吏的公務員守則——《為吏之道》,就堪稱當時的“八榮八恥”:一曰忠信敬上(熱愛祖國、尊敬上級),二曰清廉毋謗(為官清廉、不得以權謀私),三曰舉事審當(舉止得當),四曰喜為善行(助人為樂),五曰恭敬多讓(和諧相處、謙讓有禮)……

正是這樣的管理體制,使秦朝有著歷史上罕見的高效而廉潔的官僚體系,這也被曾來秦國進行學術交流的荀子誇獎為:“都邑官府,其百吏肅然,莫不恭儉、敦敬忠信而不楛……”

所以說秦朝的強大不是毫無來由的,甚至今天的我們是不是也可以有所借鑑呢,相信各位看客對秦朝的瞭解也更多了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