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是稅收貢獻主力 這個城市每平方公里產出稅收列全國首位

民企是稅收貢獻主力 這個城市每平方公里產出稅收列全國首位

2018年收官了,猜猜內地哪個城市每平方公里稅收產出最多?最近,答案揭曉了,2018年深圳每平方公里稅收產出4億元,居大中城市之首。記者從深圳稅收工作會議上獲悉,2018年深圳稅收收入創歷史新高,達8018.8億元,增長7%,規模位列全國城市第三,在36個省(市、區)中排名第七。稅收數據反映城市經濟穩速增長的同時,也展現出深圳經濟產業高質量驅動模式,深圳每平方公里稅收產出4億元,居大中城市之首;百元GDP稅收產出31.2元,比全國平均數高12.3元。(記者毛麗娟)

民企稅收佔稅收總量超三分之二

2018年深圳稅收優惠政策得以全面落實,成為實體經濟發展“助推器”。2018年全市累計減免各項稅收2411.4億元,增長12.3%;落實新出臺增值稅、個稅等減稅降負政策累計減負近200億元;在外貿形勢嚴峻、出口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辦理退稅1083.6億元,同比增長12%,約佔全國退稅總額的十分之一,位居全國第四位。

分類型看,鼓勵高新技術減免713.8億元,改善民生類減免255.8億元;從享受主體來看,以股份公司和私營企業為主的民營企業合計減免稅收1705.7億元,佔減免稅總額七成以上,有力地減輕了民營企業的負擔。

稅收普惠政策為廣大民營企業營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與之相應的是,民企也交出了不俗的“成績單”。記者從當天的工作會議上獲悉,深圳稅收來源中民營企業佔比達七成,民營商事主體數量和密度在全國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一,民營經濟佔GDP比重、貢獻稅收的佔比、吸納的就業佔比、創造知識產權的佔比均是全國第一。2018年深圳民營經濟持續壯大,全市民營企業貢獻稅收3980.8億元,佔稅收總量超過三分之二。

打造優質稅收營商環境的“深圳範例”

2018年的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為稅收營商環境的進一步優化夯實了基礎,深圳對標國際先進水平的稅收服務格局正在形成。

深圳稅務部門推出了優化稅收營商環境108條舉措,提供383項事項的午間延時服務。在全市辦稅大廳推廣“大服務”工作模式,以納稅人視角審視涉稅事項辦理的合理性,將原來分散的“11+N”事項集中前移到大廳辦理,333項業務實現即來即辦,納稅人平均等候時間下降51%,辦稅事項平均耗時下降40%。

同時,深圳市稅務局還打造“簡便易行好操作”的“互聯網+稅收”多元化服務體系,網上申報率達95%以上,實現200多項業務無紙化,其中出口退稅無紙化實現提速20%。

為營造公平穩定、可預期的稅收營商環境,深圳市稅務局打造“穿透式”風險管理新模式,全年推送任務2.55萬戶次,風險分析識別命中率超過90%;查處“鷹擊1號”“海嘯2號”等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大案要案,並不斷深化“稅警關銀”合作機制,開創綜合防治涉稅違法犯罪新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