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鄉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


發展鄉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


武威鄉村,山川秀美,風光無限。

2018年,武威市委、市政府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上決策部署,把發展鄉村旅遊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抓手,圍繞建設經濟強市、生態大市、文化旅遊名市目標,高起點規劃設計,密集出臺扶持政策,創新旅遊扶貧模式,全力推進旅遊扶貧工作。


武威市把脫貧攻堅作為中心工作,根據市情民意,制定出臺了《武威市鄉村旅遊助推脫貧攻堅實施方案》《武威市開展鄉村旅遊富民工程推進旅遊扶貧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鄉村旅遊助力扶貧的主要目標任務和時間節點及保障措施。

武威市委根據中央、省委工作部署,從頂層設計到政策扶持,推進鄉村旅遊和旅遊扶貧。高起點編制《武威市鄉村旅遊發展規劃》,構建“一環三帶三組團”空間格局和“風情隴鄉、祁連藏鄉、大漠沙鄉、西路紅鄉、絲路酒鄉、綠洲水鄉、花果田鄉”七大主題為特色的旅遊項目體系。制定出臺《關於加快文化旅遊名市建設的意見》,對達標建設的田園綜合體、特色旅遊小鎮、專業旅遊村、休閒農莊、星級農家樂、旅遊民宿給予最高20萬元的獎勵,對錄用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的本市涉旅企業連續三年給予補助。2018年重點扶持古浪縣黑松驛鎮黑松驛村和天祝縣天堂鎮天堂村、本康村、大紅溝鄉大紅溝村、抓喜秀龍鄉南泥溝村、松山鎮鞍子山村等6個旅遊扶貧示範村發展鄉村旅遊,向6個村撥付扶持資金60萬元。會同市發改委,向國家、省上為天祝縣5個貧困村爭取旅遊扶貧專項資金1000萬元;爭取到古浪縣、天祝縣“十三五”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項目4個,資金4000萬元。

發展鄉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

在實踐中,武威探索建立“政府引導、集體經營、農戶參與”的旅遊扶貧新機制。武威溫泉度假村每年為周邊群眾提供臨時就業崗位,並與有務工意願的貧困群眾簽訂勞務輸轉協議,確保年人均務工收入達到2.5萬元,同時引導帶動有房屋資源優勢的10戶貧困戶開辦農家樂、發展鄉村民宿,為當地農民群眾脫貧致富開闢了新途徑。普康田園綜合體與周邊10戶貧困戶簽訂了合作社協議,使每戶每年增收5萬多元,並通過多種模式發放精準扶貧紅利;流轉土地1223畝,支付流轉費733.8萬元;聘用固定農民職工400多人,為125戶貧困家庭解決了就業。民勤縣推行“旅遊+設施農牧業”模式,培育了重興鎮下案村、西渠鎮號順村、重興鎮紅旗谷生態旅遊村等5個專業旅遊村,發展農家樂近100戶,帶動當地群眾創業就業300人以上。古浪縣推廣“景區帶動旅遊”扶貧模式,扶持建設了金水源絲路驛站小吃一條街和兒童遊樂場,免費為周邊農戶提供場地和設施,減輕了農戶經營負擔;古浪縣博綠生態農業旅遊觀光基地、永豐源生態觀光園等鄉村旅遊景點,累計吸收周邊80多戶貧困戶為旅遊產業工人,同時採取“政府補一點、農戶擠一點”的方式,在古豐鎮、黑松驛鎮、黃羊川鎮等鄉鎮扶持發展農家樂40戶,吸納帶動200戶貧困戶就業。天祝縣推行“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扶持抓喜秀龍鎮南泥溝村創辦了抓喜秀龍明珠生態旅遊合作社,把貧困戶吸收為社員,吸納牧民股金33萬元、村委會融資50萬元,流轉牧民170多畝飼草地、近1000畝草原發展生態旅遊。

發展鄉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

同時,武威強化教育培訓,培育鄉村旅遊人才。學習借鑑先進經驗,赴陝西袁家村、馬嵬驛民俗文化體驗園和浙江永嘉、溫州等地考察學習鄉村旅遊和民宿發展經驗,積極與袁家村對接來武建設鄉村旅遊示範點,並結合武威實際,制定出臺了《武威市田園綜合體建設規範(試行)》等8項旅遊行業規範,鼓勵引導社會資本進軍鄉村旅遊業。實施“鄉村旅遊萬名人才培訓計劃”,把建檔立卡貧困村負責人、旅遊經營者作為重點培訓對象。邀請著名鄉村建設觀察家、中國新農村建設袁家村課題組組長望嶠來武進行鄉村旅遊專題培訓。累計選派古浪縣、天祝縣旅遊扶貧村10名負責人參加國家和省上舉辦的旅遊扶貧培訓班。今年3月,組織重點鄉村旅遊點負責人、市縣區旅遊部門相關人員34人到陝西袁家村培訓。通過實地培訓學習,有效激發了貧困村群眾踴躍參與農村“三變”改革、主動投身發展鄉村旅遊產業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

發展鄉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

武威還強化宣傳推介,著力提升鄉村旅遊知名度。把鄉村旅遊作為全市旅遊整合宣傳的重要內容,持續在央視、《讀者》《中國旅遊報》等多個平臺宣傳鄉村旅遊特色產品。加強與途牛網、360、今日頭條號等網絡媒體平臺合作,開展鄉村旅遊線上線下宣傳營銷。在《武威日報》開闢“旅遊產業扶貧進行時”專欄,在“武威旅遊”微信公眾號開闢鄉村旅遊宣傳欄目,大力開發“城市人遊鄉村”“周邊市州來武遊鄉村”產品,宣傳推介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在市電視臺開闢旅遊專題欄目,策劃推出了16期鄉村旅遊專題欄目。舉辦“天馬行空·自在武威”首屆美麗鄉村遊活動,邀請省內30多家新聞媒體和旅行社採風踩線,推出2.5天以上的鄉村旅遊週末休閒線路。舉辦了首屆“天馬行空·自在武威”最美農莊評選大賽、武威名優小吃評選大賽等活動,通過民俗文化展示、美食節、農副產品展銷、觀光、採摘等活動,全面激活武威鄉村旅遊市場,聚集人氣,提升鄉村旅遊品牌的知名度。積極組織重點鄉村旅遊示範點赴蘭州、銀川、西寧、天津、金昌等主要客源地開展宣傳推介。各縣區建立鄉村旅遊電商平臺,推進鄉村旅遊“後備箱”工程,把貧困村藜麥、食用菌、白犛牛、針織品、刺繡等原生態農副產品作為銷售重點,擴大鄉村旅遊消費,增加群眾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