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位裁汰10%的高管,京東對拼多多“動真格”

末位裁汰10%的高管,京東對拼多多“動真格”

前言:

一般來說,企業整體末位淘汰的比例不會超過10%。而這次京東直接對副總裁級別的高管執行10%的末位裁汰,看來是對公司高管層“動真格”了。

2018年,京東可謂流年不利,京東股價砍半,營收增長減速,利潤暴跌,而公司創始人又深陷“明州性侵”事件,京東數科、京東物流創新乏力,線下新零售又是一波又一波門店“倒閉潮”。就連集團的核心電商業務也遭到拼多多的全力擠壓……

從蹣跚起步到躊躇滿志叫板天貓淘寶,如今的京東似乎走到了又一個“瓶頸期”。前有阿里巴巴擋路,後有拼多多緊追不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留給京東的選擇已經不多。

壯士斷腕,無變革恐無生存空間

作為內地第二大的電商平臺,京東的成功毋庸置疑。當然,京東自身也存在著或大或小的問題,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京東沒有流量優勢,還總喜歡跟著別人跑”。

互聯網巨頭裡,阿里總是第一個玩出新花樣,而騰訊選擇愛模仿並超越,京東則是喜歡跟隨,並只是跟隨。當然,並非京東不打算超越,只是京東沒有騰訊,阿里的流量資源。

末位裁汰10%的高管,京東對拼多多“動真格”

這就是制約京東發展的關鍵所在:自身創新能力較弱,實力又比阿里、騰訊等弱上一籌,這樣只能是亦步亦趨,憑藉自身流量和騰訊支持不斷做大自己。

然而,拼多多的崛起打破了這種平衡。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基於微信生態的社交電商拼多多的崛起勢不可擋:上線兩年用戶數過兩億,GMV過千億,日訂單量已超過京東躍居全網第二,排名僅次於淘寶。

更令人擔憂的是,騰訊完成了對拼多多的戰略投資,並在微信端同樣設置一級流量接口,對拼多多進行扶植。這一點,從2018年第三季度阿里、京東、拼多多的流量變化可見端倪:

阿里巴巴2018年三季度的年度活躍客戶數從2017年的4.88億人提升至2018年三季度的6.01億人,絕對值增加了1.13億,同比增加了23.16%。

而京東2018年三季度年度活躍用戶數為3.052億人,雖然比去年同期的2.663億人增加3890萬人,實現了14.61%的同比增長。但相較於2018年第二季度3.138億人的年度活躍用戶減少了860萬人,環比下跌2.74%,這也是京東首次出現年度活躍人數環比下跌情形。

同期,拼多多則是快速發展,用戶活躍用戶超過3億,比肩京東,在市值上也已經非常接近京東。

末位裁汰10%的高管,京東對拼多多“動真格”

按照Analysys易觀持續發佈的《中國網絡零售B2C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7年第三季度,天貓的市場佔有率為59.01%,京東為26.9%;而到了2018年第三季度,天貓的市場佔有率微升至59.5%,京東則小幅下降到25.8%。隨著拼多多的意外興起,京東的被動局面,料將更為嚴峻。

顯然,如果“沒有流量優勢,還總是隻能跟著別人跑”,京東的市場空間將會越來越小。或許,正是看到這一點,京東才會對高管“動真格”,自上至下地進行變革。

面對拼多多,京東這次“動真格”

京東此次對高管進行大比例的末位裁汰,目的就在於藉助創新,拓展發展空間。

很多大型互聯公司,如京東。公司副總裁(VP)層級的高管非常多,像京東,包括集團、業務板塊、事業部等幾乎都設有副總裁、總裁,人數在百人左右。

這類高管加入京東之後,隨著企業共同發展,釋放自己的工作能力與激情。在京東公司過去十多年“跑馬圈地”+“滾雪球式”的快速發展中,高管們享有市值不菲的股票和期權,並享有優厚的薪酬待遇,難免會降低初創期的“戰鬥熱情”。

所以,京東宣佈裁員10%的高管,正是為了是激發這類“既得利益”財務自由的高管們的活力,通過引入“末尾淘汰”考核機制,來“倒逼”他們一如既往保持創業或“空降”時候的激情與戰鬥力,從而帶動整個公司團隊活力,產生“鯰魚效應”。

同時,京東表示,集團正在積極推動‘小集團,大業務’的轉型,旨在盤活資源、充分發揮組織活力,為多元業務的發展保駕護航,以實現有質量的增長。

不難看出,京東眼中的“鯰魚效應”並非只是刺激業務效率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創新。一方面是跑馬圈地,不斷拓展新的領域;另一方面,不斷推進運營創新,提升經濟效益和平臺競爭力,提升市場份額。

這其中,最直接,也是最迫切的就是面對拼多多的崛起,京東平臺運營該怎麼調整?

末位裁汰10%的高管,京東對拼多多“動真格”

目前可以看到的是,京東已經推出“京東拼購”平臺,作為一個導流的工具與拼多多來爭奪相同的用戶群體。

據悉,“京東拼購”產品將藉助騰訊的社交生態進行運作。入駐商家可享受微信、手機 QQ 等社交傳播,活動以及商品鏈接均可在朋友圈展示。

除了“京東拼購”,京東還與做社交電商的美麗聯合集團宣佈,成立一家全新的合資公司。美麗聯合集團旗下“蘑菇街”團隊的社交與分享基因,對於京東涉足社交電商或許有所幫助,也是京東看到拼多多背靠微信快速崛起後,加緊佈局微信電商生態的舉措。

“末位裁汰”完成標準:創新是否快人一步

末位裁汰是否完成的標準,並非是裁掉了多少人,而應該是京東創新能否跑在拼多多,阿里的前面,在物流、金融服務、線下新零售、網購方式等的創新。

舉個例子,京東的核心優勢在於物流服務的高品質,為了追求配送速度,京東不斷加大物流方面的投入,確實也讓京東物流的配送速度遠超競爭對手,但問題是京東在這個過程中卻忽視了效率的提升。

未來,消費者需要的物流配送服務並不單單只是快,而應該是“又快又好”。

比如,用戶晚上在京東購買了一件商品,第二天早上10點,京東就將商品送到了用戶家中,但問題是用戶這個時候早已在上班的路上,這種配送實際上造成了資源浪費,而對比菜鳥和順豐,可能更多會選擇讓快遞員將商品放在菜鳥驛站或者豐巢。

正因為如此,隨著消費體驗的升級,如果創新跟不上,曾經讓京東引以為傲的速度,會逐漸變成京東發展的負資產。

此外,還有快速擴張又大量倒閉的京東線下零售店,以及近期因用戶信息洩露而成為媒體關注焦點的京東數科……這些領域都需要創新,

末位裁汰10%的高管,京東對拼多多“動真格”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已經開始針對問題進行變革與創新。

2018年12月21日,京東公佈了2018年的第二次組織架構調整,這也被稱為京東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組織架構調整,涉及商城業務全線。

京東商城自此被劃分為前臺、中臺、後臺三部分,新成立了平臺運營業務部、拼購業務部,整合生鮮事業部併入7 Fresh;組織效率更高,並加快新零售佈局。同時,徐雷被推到臺前,出任京東商城CEO,京東二號人物開始浮出水面,並直接主管集團三大事業群。

結語:

京東的優勢在於品質說服力,如何能將品質說服力演變為品牌說服力,並衍生到金融,物流等多個領域,這才是末位裁汰的根本目的所在。

2019年1月19日,在京東商城年會上,徐雷措辭嚴厲,坦率地指出了京東當下人浮於事的痼疾,並著手下大力氣予以解決。而隨著此次高管末位裁汰10%的推進,一場自上而下的變革已經展開,為應對拼多多挑戰,京東這回動真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