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功成:逾95%老人願在家養老 應立足社區發展服務

郑功成:逾95%老人愿在家养老 应立足社区发展服务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 特派北京記者 林桂炎 攝

金羊網特派北京記者 董柳

在養老越來越成為社會性問題時,怎樣的養老方式才最適合中國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接受本報專訪時說,居家養老是絕大多數老年人的選擇,也是適應中國文化傳統的養老方式,但當前的關鍵是要立足社區提供養老服務,同時解決好老年人的活動場所、醫療保健等基礎配套設施問題。

人口老齡化貫穿21世紀

羊城晚報:人口老齡化的形勢越來越嚴峻了,您是否瞭解具體情況?

鄭功成:在2016年5月至7月,我們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調研組先後走訪了全國老齡辦、民政部、人社部、國家衛計委、國家發改委,並赴北京、寧夏、吉林等地調研,得出的一個基本認識是“人口老齡化是貫穿我國21世紀的基本國情”。

截至2015年底,全國60週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22億,約佔總人口的16.1%,其中65週歲以上老年人1.44億,佔總人口的10.5%。根據預測,到2025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3億,2033年突破4億,2053年將達到峰值4.87億,屆時佔比將達到34.9%。

羊城晚報:那麼養老服務跟上了嗎?

鄭功成:當前,我國的養老事業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最主要的是養老服務總量供給不足,再一個是養老服務供給結構不良。“十二五”期間,養老機構床位在五年間從300多萬張增加到了600多萬張,但這種快速發展因沒有立足社區,致使很多機構存在養老院床位空置的現象,空置率在40%以上。

最關鍵的一點還是怎麼尊重老年人養老意願的問題,包括建設養老服務設施應當首先對當地老年人的需求做深入調查,並以老年人的意願作為決策依據,但遺憾的是這方面幾乎完全被忽略。

從機構養老轉向居家養老

羊城晚報:但許多人認為,養老是國家的事,應該由國家“包辦”,在這種觀念下,居家養老能被廣泛接受嗎?

鄭功成:這是個誤解。居家養老是遵從老年人的養老意願角度來說的,老人們的意願肯定是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養老,這也是他們最理想的選擇。根據調研,95%以上的老人願意選擇在家裡養老。

羊城晚報:所以未來的重點應該是放在居家養老上?

鄭功成:這當然應當成為基本的政策取向。需要強調的是,居家養老不是政府不負責任,而是政府要努力幫助老年人在家裡養老。這與“十二五”期間的政策取向——建立大量的養老院——有所不同。

羊城晚報:您剛提到的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是一回事嗎?

鄭功成:必須要澄清的是,養老只有居家養老或者機構養老兩種方式,如果是老年人入住社區養老機構,這是機構養老;如果立足社區為居家老年人提供相應的養老服務,則是居家養老,即使是社區建有託老所,老人也只是白天到託老所,晚上仍然回到自己家中,仍然是居家養老。因此,我們不贊成社區養老一說。更準確的說法是:立足社區發展養老服務業,立足社區主要是面向居家老人,但不排除機構養老。

醫療保健服務要同步跟上

羊城晚報:由重機構養老轉到重居家養老,這一轉變目前是否具備條件?

鄭功成:“十三五”規劃已開始有這種轉變。但居家養老是個系統工程,它不僅需要將養老機構引向社區,而且要儘可能改造老年人的住所如無障礙住宅等,當前還要注重建設並完善社區老年人的活動、保健、醫療場所等配套基礎設施。

羊城晚報:發展居家養老,政府當下需要做哪些事情?

鄭功成:居家養老需要有力的政策支持,一定要有相應的公共投入,包括財政專項撥款、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等,目前,政府投入不足是事實,投入的結構也還不良,往往只是簡單地補貼床位,而不是向社區傾斜,因此,需要加大政府的投入並需要進行相應的效果評估。另外,政府的資源一定要能夠撬動市場資源與社會慈善資源,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滿足老年社會對養老服務的需求。

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是養老更有質量的一個必然方向,但現在不要把它異化成在醫院裡辦養老院、在養老院裡辦醫院。不管是機構養老還是居家養老,老年人的醫療保健、醫療服務都應該同步跟上。我還想說的是,在發展養老服務業時,一定要注意,親情比專業更重要。離開了這個根本,其他的都是捨本逐末。這也是為何要強調依託社區居家養老為主的本意所在——儘可能地減少空巢家庭,儘可能地尊重老年人的意願,儘可能創造條件幫助老年人與親人們居住在一起。對於無依無靠的老年人,當然應當視其失能狀況由養老機構照料,這是政府與社會的責任。

代表聚焦養老話題,建議:

為有養老負擔的家庭 減免個稅 發放補貼

延遲退休怎樣更合理?居家養老怎樣更便捷?8日下午,廣東代表團多名代表聚焦退休養老問題。

江源波:不同工種彈性延遲退休

“建議人社部、財政部等部門廣泛調研,根據公民受教育程度、年限、從事工種差異等,儘快制定彈性退休制度,讓勞動者和企業都有選擇的權利,既不浪費人力資源又可以達到資源的合理配置,平衡勞資關係。”全國人大代表、茂名市茂南區智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主管江源波在小組討論中說。

她認為,雖然延遲退休有利於緩解老齡化帶來社會撫養的壓力,同時也帶來新的社會問題,比如導致青壯年勞動者就業難,勞動者交社保的意願不夠強烈等。

“我國1998年規定,1998年7月1日開始,社保交夠15年,達到退休年齡就可以退休。因此有些勞動者就選擇剛參加工作時不交,到離退休還有15年才開始交。加上我國還沒實行全國統籌的社保制度,導致在外地工作的工人回家鄉時選擇退保。”她說。

為此,她建議,如大學老師、搞技術、搞研發的、表演藝術家等群體,在身體健康、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退休年齡可以延長至七八十歲;而在百貨、物流配送、建築等行業,由於從業人員一般參加工作時年齡比較小,至四五十歲時多因體力不足導致工作質量效率下降,則並不適合延遲退休。

趙東花:為有養老負擔家庭減個稅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趙東花在發言中建議,要構建家庭養老的支持政策,為居家養老創造更好的環境條件。

在調研中,她發現,目前我國九成以上的老人選擇居家養老,但相關支持性機構嚴重缺乏;此外,空巢、獨居的老人比例也顯著提高;失能、失智老年人口規模增長顯著,家庭照顧壓力凸顯。

為此,她建議,要從經濟、時間、生活環境、服務體系、信息技能和心理等方面予以支持。

“比如稅務部門可考慮納稅人家庭的養老負擔,減免其個人所得稅;民政部門為長期照顧老人的家庭發放補貼。鼓勵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對有家庭照料負擔的員工實行彈性工作制。完善社區公共服務配套,在日常生活、購物、交通、就醫等方面,為老人提供更便利的生活服務和環境。大力發展社區中小型長期照顧機構,依託專業的長期照顧機構,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服務。利用政府購買服務,社會組織運作等方式,對家庭養老的主要承擔者提供老年人照顧的相關知識、技能指導等。”她說。

金羊網特派北京記者 張璐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