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馮友蘭講中國哲學

聽馮友蘭講中國哲學

中國哲學簡史-馮友蘭著

首先在這給大家講下中國的兩個半聖人,一個是孔子,一個是王陽明,另外半個是曾國藩,那麼今天我們來讀一本很有意思的書《中國哲學簡史》,這本書是馮友蘭先生著作,那麼我們先來了解下馮友蘭先生是何其人物。

馮友蘭(1895.12.04~1990.11.26)河南人。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任清華大學教授、哲學系主任、文學院院長,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屆政協委員,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曾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印度德里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文學博士。他的著作《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貞元六書》等已成為20世紀中國學術的重要經典,對中國現當代學界乃至國外學界影響深遠,被譽為“現代新儒家” 。

中國哲學的精神和地位

記得《三字經》的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便是孟子哲學的基本思想,同我們每個人必須對人生進行反思,並把自己的思想系統的表述出來。當一個人對宇宙進行思索時,他就是在反思。當我們對知識進行思索或進行談論時,這種思索和談論的本身也是知識,用亞里士多德的話說,它是“關於思索的是說”。這就是反思

哲學的藝術

認識論的問題之所以產生,是由於主觀和客觀已經有了明確的界限。而在一個連續審視過程之中,還沒有明確區分主觀與客觀之間的界限,認識的主體和認識的客體還是渾然一體的。

中國哲學的地位

人不滿足於現實世界而追求超越現實世界,這是人類內心深處的一種渴望,哲學的功能是為了提高人的心靈,超越現實世界,體驗高於道德的價值。將來的世界裡,哲學將取代宗教的地位,這是合乎中國哲學傳統的。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須哲學化。當人哲學化了,他也就得到了宗教所提供的最高福分。

中國哲學的精神和問題

聖人他既入世,又出世。中國聖人的品格可以用“內聖外王”四個字來刻畫:內聖,是說他的內心致力於心靈的修養;外王,是說他在社會活動中好似君王。既然哲學以內聖外王之道為主題,研究哲學就不是僅僅了尋求哲學的知識,還要培養這樣的品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