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

首先在这给大家讲下中国的两个半圣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王阳明,另外半个是曾国藩,那么今天我们来读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是冯友兰先生著作,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下冯友兰先生是何其人物。

冯友兰(1895.12.04~1990.11.26)河南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他的著作《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已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

中国哲学的精神和地位

记得《三字经》的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便是孟子哲学的基本思想,同我们每个人必须对人生进行反思,并把自己的思想系统的表述出来。当一个人对宇宙进行思索时,他就是在反思。当我们对知识进行思索或进行谈论时,这种思索和谈论的本身也是知识,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它是“关于思索的是说”。这就是反思

哲学的艺术

认识论的问题之所以产生,是由于主观和客观已经有了明确的界限。而在一个连续审视过程之中,还没有明确区分主观与客观之间的界限,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客体还是浑然一体的。

中国哲学的地位

人不满足于现实世界而追求超越现实世界,这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哲学的功能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将来的世界里,哲学将取代宗教的地位,这是合乎中国哲学传统的。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须哲学化。当人哲学化了,他也就得到了宗教所提供的最高福分。

中国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圣人他既入世,又出世。中国圣人的品格可以用“内圣外王”四个字来刻画:内圣,是说他的内心致力于心灵的修养;外王,是说他在社会活动中好似君王。既然哲学以内圣外王之道为主题,研究哲学就不是仅仅了寻求哲学的知识,还要培养这样的品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