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之平定寧王

王陽明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之平定寧王

首先,我們來了解下寧王是誰?

寧王朱宸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五世孫,即朱元璋第十七子寧王朱權的後裔。起初,封為上高王。弘治十年(1497年)襲封於南昌,弘治十二年(1499年)襲封寧王。正德二年(1507年),朱宸濠先後賄賂太監劉瑾及佞臣錢寧、伶人臧賢等,恢復已裁撤的護衛,蓄養亡命,隨意殺逐幽禁地方文武官員和無罪百姓,強奪官民田產動以萬計,並劫掠商賈,窩藏盜賊,密謀起兵。 又企圖以己子入嗣明武宗,以取得皇位。太監張忠、御史蕭淮等先後告發朱宸濠之罪行,明武宗因下旨收其護衛,令其歸還所奪之田。

據正史記載,朱宸濠天資聰穎,過目不忘,在儒家經典和歷史方面是個專家,又喜歡寫詩歌,和南方的知名文人墨客來往頻繁。他自信、氣度非凡、禮賢下士,擁有一顆慈悲之心,很多知識分子都聞名而來到南昌,見一見這位風流倜儻的王爺。那位傳說比事實多出數倍的風流人物唐伯虎就不遠千里來南昌城,朱宸濠和他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唐伯虎有一年回老家蘇州,曾向他們的朋友誇獎朱宸濠,說朱宸濠是他唐伯虎有生以來見過的最溫文爾雅、最才華橫溢的朱家人。唐伯虎這種讚譽正如文人的誇張修辭,不必當真。如果他真如此欣賞朱宸濠,就不會在幾年後發現朱宸濠有叛亂跡象時溜之大吉。

朱宸濠不但能文,而且能武。他對兵法如痴如醉,對戰爭躍躍欲試。和王陽明一樣,他經常在他朋友們面前排兵佈陣,和王陽明不同的是,誰如果破了他的陣,他就悶悶不樂。朱宸濠悶悶不樂時,就會取消一切娛樂活動,由於娛樂活動要大把花錢,而朱宸濠每次都做東,所以大家都不希望他悶悶不樂。如此一來,朱宸濠的排兵佈陣天下無敵。正如王陽明所說,你不謙虛接受別人的意見,最終害的是你自己。於是,朱宸濠就成了個半吊子軍事家。

任何人的終極理想都非一蹴而就。

人因性格、人生閱歷和生活環境的不同,看待事物時的態度就會迥然不同。

對於古代來說,要成大事,謀士是關鍵因素,是不可缺少的。比如:劉邦有張良,劉備有諸葛亮,曹操有司馬懿....等數不勝數,現在這個社會也是如此。

朱宸濠不認可王陽明心學,尤其不認可王陽明在《大學問》裡說的“只要良知光明就能獲得一切”。他反駁說,良知這玩意是孟子說的惻隱之心,它只是一種個人品德,人如果能靠個人品德獲取成功,簡直天方夜譚。

冀元亨吃驚的喊了起來:“不靠良知還能靠什麼啊!人唯一的依靠就是自己到底良知啊”。

同時,人最難看破的就是生死關,在生死一線時,人人都求生而懼死。

道義制高點是否可以產生效力,要有實力支撐。

我們在看到王陽明在戰場上光芒四射的同時,更應該看到他對所行之事的深刻總結,那就是做人應該誠實不欺,不可弄虛作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