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猛男——王陽明

王陽明是明代集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明朝以軍功封伯爵的文臣只有三人,王陽明正是其中之一,被封新建伯。

明朝第一猛男——王陽明


⒈猛男的誕生

王家傳自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書聖”王羲之,源於西晉衣冠南渡,其中的一支就在浙江定居,數代之後出了個灑脫的愛竹人叫王倫。

成化八年(1472年),王倫的兒媳婦懷孕14個月還不生產,難道是哪吒投胎轉世?九月的某天夜裡,王倫太太岑氏朦朧中看到天門大開,一位緋衣女子從彩雲中飄然而下,將一個白胖嬰兒送到手中。

岑氏猛然驚醒,聽到兒媳婦房內傳來嬰兒的啼哭之聲。王倫便給孫兒取了一個名字:王雲。

眼看孫子一天天長大,眨眼功夫已是五歲,這孩子什麼都好,就是不說話,王倫不由憂心忡忡起來。

某一天,王雲和一群小孩玩耍,迎面走來一位相貌古怪的和尚。和尚摸了摸王雲的頭,長嘆一聲——好個孩兒,可惜道破!

王倫聽孩子們複述和尚的話後,尋思孩兒不說話,難道是因為名字的原因?一念既起,當即給孫子改名“王守仁”。

說來奇怪,這一改名,孫兒不但開口,而且背誦了一篇文章。


⒉熊孩子成長日記

五年後,王倫兒子王華高中狀元,王倫心中暗喜。而10歲的王守仁卻對此不以為意,說道:有明自洪武四年開科以來,狀元就有33個,何足道哉!“

次年,11歲的守仁跟隨父親進京讀書,對於父親的安排,他一開始很不滿意,認為私塾中教的內容簡直就是侮辱他的智商,不過北京畢竟比老家餘姚好玩。

一日,守仁照常在街上閒逛,突被一位相士攔住,相士觀其相貌清奇,贈言道:”須拂頸,其時入聖境;須至上丹臺,其時結聖胎;須至下丹田,其時聖果圓。“

自遇到相士之後,守仁就從熊孩子變成了喜歡靜坐凝思之人,偶爾提出一兩個誰也回答不了的問題,總是把老師搞得很頭痛。

十五歲那年,守仁帶著一個僕人,往居庸關外遊玩,這可把他父親王華急壞了,關外可是蒙古人的地盤。

守仁策馬奔騰,正遇上一個”小胡兒“在草原上溜達,見了他竟倉皇而逃,守仁非常得意。在居庸關,守仁夢到給東漢名將馬援上香,做夢都想馬革裹屍。自北宋以來,尚武精神已為崇文觀念所取代,守仁對此很是不滿,他夢想著有一天也能封狼居胥,踏破賀蘭山闕,沿著先輩們的足跡,將革命進行到底!

回到京師後,他激情澎湃,當即給大明王朝董事長上書,被父親王華大罵了一頓。


⒊二逼青年逃婚記

晃晃悠悠又過了兩年,十七歲的王守仁被父親打發回老家,一是到了高考(鄉試)年齡,二是也到了完婚的年齡。

弘治元年(1488年),新郎新娘拜堂之時,新郎卻失蹤了,來了一出“逃婚記”,急得岳父一家直跺腳,新娘也垂淚到天明。原來,王守仁那天晚上是在萬壽宮和一個道士兩個好基友相談甚歡,一起討論人生,直到天明。

守仁的妻子姓諸,江西布政司參議之女,之後守仁一生懼內,也許就是這個原因。

不久之後,祖父王倫去世,守仁與祖父的感情之深超過了父母,睹物思人,看著祖父生前所種的竹子,19歲的他不禁想探尋人生之至理。格竹七天七夜,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守仁格竹”,到底格到什麼我們不得而知,結果是七天後守仁病倒就醫。


⒋少年,末來是你的

21歲,守仁參加鄉試,高中舉人。不過之後的兩次會試都失敗了。李東陽老師鼓勵他,一年後必中,對他說:年輕人,未來是你的。結果3年又3年,童話裡果然都是騙人的,守仁直到28歲才進士及第,全國排名第10,被分配六部中的工部做“觀政”,開始實習,當上了正兒八經的國家公務員。

第一樁差事,是督造威寧伯王越的墳墓。他將民夫按人數及身體狀況編成隊伍,分配勞役,起居飲食都有定時。工餘時候,又指揮民夫演練由諸葛亮傳下的八卦圖。果然是一顆騷動的心到哪裡都按捺不住寂寞!


⒌死裡逃生悟了個道

1506年冬,宦官劉瑾擅政。35歲的守仁上疏,觸怒劉瑾,被杖三十,謫貶至貴州龍場當驛丞。路途中,劉瑾派人追殺,守仁偽裝跳水自盡躲過一劫。大難不死的守仁回到家中,見過父親,父親對他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永遠記得這句話,朝廷已然委命已你,你還是去上任吧。

於是守仁依然踏上了去貴州之路,成了大明集團貴州快遞公司分站經理,就此上山下鄉,深入群眾中進行再次改造去也。

來到龍場驛棧這個蠻荒之地,守仁並沒有氣餒,依風俗教化當地人。並結廬悟道,終於認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史稱龍場悟道。

明朝第一猛男——王陽明

隨後,受貴州提學副使席書聘請,到貴陽文明書院講學,始揭“知行合一”之旨。


⒍一戰成名天下知

劉瑾倒臺後,正德十一年(1516年),兵部尚書王瓊推薦45歲的守仁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巡撫贛南。由於土地兼併加劇,賦稅徭役沉重,江西、湖廣接境地區農民紛紛反抗。明軍屢屢失利,束手無策。

守仁初到任上,首先推行“十家牌法”,斷絕當地居民與“山賊”之間的聯繫;接著從所屬各縣的弩手、打手、機兵、捕快中,挑選驍勇之人,對招募而來的當地民兵進行正規訓練。

守仁雖是文職,以一介書生從沒帶過兵,打過仗,但卻像個軍事天才一般,用兵如天馬行空,不拘一格,以一幫書生與老兵油子為班底,一路勢如破竹,無人能敵。時人皆大稱之為“神人”,“諸葛再世”。

守仁以文入武,將心學融入軍事之中,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古今文人書生,實不多見,大明更是絕無僅有,正所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萬里江山如畫,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數十年的山民之亂,竟在兩年內被守仁徹底平息。要長治久安,必須教化人心。於是他興辦學校和書院,講授心學,巡撫之地,民風煥然一新。


⒎你的豬隊友寧王上線了

正德十四年(1519年),48歲的守仁被派往福建處置兵變,行至江西豐城,突聞南昌的寧王舉兵叛亂。但兵符已交,手上無兵可調。

王守仁設身處地,尋思寧王的戰略:

1、抓住朝廷調兵的空檔,趣京師,此為上策;

2、攻下兩京之一的南京,對決北京,此為中策;

3、按兵南昌不動,等朝廷調兵來剿,此為下策。

守仁決定發動“心戰”,逼迫寧王實施下策。

1、空城計:在南昌到處張貼假檄迷惑寧王,聲稱朝廷派了邊兵和京兵共八萬人,會同自己在南贛的部隊,以及湖廣、兩廣的部隊,號稱十六萬,準備進攻寧王的老巢南昌,先嚇一嚇寧王。

2、反間計:為了爭取時間集結軍隊,又寫蠟書讓寧王的偽相李士實、劉養正勸寧王發兵攻打南京,又故意將此事洩露給寧王。此時,李、劉二人果然勸寧王進兵南京,寧王大疑,按兵不動。

3、圍魏救趙:寧王等了十多天,才明白中計了,於是沿江東下,攻下九江、南康兩地,逼近安慶。而此時守仁已組建八萬平叛軍,直搗寧王的老巢南昌,迫使寧王回援。

4、攻心計:寧王回防,與守仁在鄱陽湖相逢,展開決戰。守仁下令製作了無數免死竹牌木牌,投入鄱陽湖中,撿到免死牌者既往不咎,以致叛軍軍心動搖。

最終雙方在鄱陽湖決戰,經過“三天的激戰”,倒黴的寧王就輸了個清潔溜溜,戰敗被俘。一場危及江山社稷的叛亂,只用了35天,就在王陽明談笑間灰飛煙滅了。寧王不禁仰天長嘆:好個王守仁,以我家事,何勞費心如此!

王陽明也自嘆到:好你個寧王,原本以為你是金剛,原來不過是個女優。實在讓人失望,原來不過是個繡花枕頭,倒配不上當我的對手。


然而,武宗身邊的佞臣,平時與寧王交往密切,心態極端複雜。某些人希望守仁將寧王釋放,再讓南巡的威武大將軍朱壽,親自“擒獲”朱宸濠。在佞臣的刁難下,出現三箭定京軍的經典一幕。


⒏歸去來兮,也無風雨也有晴

守仁的平叛大功,並沒得到正德的認同。嘉靖即位後,追錄平叛之功,遂升王陽明為南京兵部尚書。此時,父親王華去世,守仁趁機回鄉服喪,開始在紹興、餘姚兩地講授心學。

在“知行合一”基礎上,守仁提出了“致良知”理論。陽明心學就此形成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這個完整的理論體系。

心即理是起因,知行合一是實踐,致良知是目的。

幾年之後,57歲的守仁總督兩廣兼巡撫,平定了廣西少數民族叛亂。因肺病加重,上疏告老還鄉。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時,在今江西省大餘縣境內舟中,一代猛人王守仁病逝。


明朝第一猛男——王陽明

後人稱其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稱他的一生所學所教為王學,可以用四句話來概括:

無善無噁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