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炒作?还是确有其事?大数据告诉你真相!

19日,微博上出现了一则希望好心人帮忙寻找人工耳蜗的消息,这是失主李明本人于12月19日10时2分发布的第一条寻物启事。

但可惜的是,当时无人看到他字里行间的急迫与希望,以至于他连发数条微博都未得到回应。


是炒作?还是确有其事?大数据告诉你真相!



其后他姐姐也发布了一条消息“紧急寻找人工耳蜗”,其标榜的“澳大利亚耳蜗N6丢失”“价值20万”“如果没找到,可能需要再开一次头颅”使得广大网友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于是纷纷热心转载。


是炒作?还是确有其事?大数据告诉你真相!



其中不乏微博大V及官微的参与,据沃德社会气象台实时监测与大数据分析显示,此次事件中影响力最大的前十位意见领袖如下图所示:

是炒作?还是确有其事?大数据告诉你真相!


其中影响最大的还属

@北京青年报,其发布的一条搜寻微博引发大量网友的转发,并引起了全城热心人士的参与,影响广泛而深远。

是炒作?还是确有其事?大数据告诉你真相!


本是一起正常不过的寻物启事,但“价值20万”“找不到需要开一次头颅”的字眼,不禁让部分参与传播的外行人心生疑问,真的有这么严重吗?

于是,在12月20日,立马有自媒体爆出“内幕”。微信公众号黑奇士发布文章《大骗局:20万耳蜗丢失刷爆朋友圈?媒体和商家恶意炒作滥用善心!》

是炒作?还是确有其事?大数据告诉你真相!


作者非常肯定的认为:这是一家澳大利亚人工耳蜗制造商策划的营销事件。

甚至提出三点质疑佐证自己的想法:

1、网传消息中,“耳蜗丢了就得开颅”的说法存疑;

2、耳蜗到底值多少钱?有报道称仅为4.5万;

3、12月以来全国四起“耳蜗丢失”,营销痕迹明显。

“如果媒体丢掉了良心,跟莆田系商家合伙作恶,那真是‘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

人工耳蜗尚未找到,网络舆论就已提前发生反转。

是炒作?还是确有其事?大数据告诉你真相!


是炒作?还是确有其事?大数据告诉你真相!


是炒作?还是确有其事?大数据告诉你真相!


似乎这就是一起媒体与商家的恶意炒作,但沃德社会气象台的情绪分析的数据却显示与之完全相反的态势。愤怒的情绪占比并不高。


是炒作?还是确有其事?大数据告诉你真相!



据系统数据显示,愤怒的情绪仅占4.93%,占据主导的反而是积极与悲伤,分别占比76.95%12.56%。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小编依据系统数据为您一一解答。

在部分质疑声中,身有体会的家庭是这样为大家解惑的:


是炒作?还是确有其事?大数据告诉你真相!


是炒作?还是确有其事?大数据告诉你真相!


是炒作?还是确有其事?大数据告诉你真相!


是炒作?还是确有其事?大数据告诉你真相!



没有接触过,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事实的真相是如何。身处在人人都可以成为报道者和传播者的自媒体时代,我们急于知道事实的真相,但往往真相最容易被我们自己否定掉。

现如今,失主姐姐已对质疑做出了回应。


是炒作?还是确有其事?大数据告诉你真相!



她表示,没有参与商业合作。20万是这些年在人工耳蜗上花费的总费用,并且其实是17万,自己多说了3万。没察觉到丢失是因为当时耳蜗在衣服兜里。说开颅是因为自己的表达有误。

诚然,在“后真相时代”里我们需要多一点质疑,但更需要的是多一份求证。

从前在传统媒体时代,消息传播主要依靠机构类媒体,形成了相对封闭的舆论场。在这样的模式下,尽管信息传播的效率较低,却保证了内容的可追溯性。

而现如今在自媒体传播中,很多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再传播者。每一次转发,每一个分享,都是信息传播范围扩大的过程。在娱乐至死的年代,谁都可能成名五分钟。而在所谓“后真相时代”里面,哪怕你是传媒专家,也有可能上了假新闻的当。

是炒作?还是确有其事?大数据告诉你真相!


社交媒体时代,类似的反转新闻始终在循环反复地发生着。近日的“小偷被电死后家属索赔”的新闻,你评论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