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打死9岁男童,炒作“多人围观、无人制止”是否在食“人血馒头”?

社会上的热心人仍是多数,非要用冷漠的围观者引发大家对事件的关注,让大家对陌生人失望,对社会失望,无异于另一种人血馒头。

文 | 沈 林

近日,湖南长沙雨花区一小区内,一名9岁男童被成年男子施暴致死。当时流出的视频显示,男子骑坐在男孩身上,使用器物猛击男孩头部,之后还高高举起手,挥舞手中的短铁棍样物品。

精神病人打死9岁男童,炒作“多人围观、无人制止”是否在食“人血馒头”?

后来的信息显示,这个打人的男子叫冯小华,是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入住事发小区不到一周,整个打人的过程持续大约30分钟,直到冯父赶来,夺下他的“凶器”,冯小华才被众人制服,男童已不幸去世。

男童叫罗琪,和父母一起租住在这个小区已经有三四年了,是个全能型的学霸,媒体采访中,班主任对罗琪评价很高,爱学习、很自律,是班里为数不多的能“坐得住”的男孩子。

精神病人打死9岁男童,炒作“多人围观、无人制止”是否在食“人血馒头”?

悲剧发生后,除了对当事两方家庭的报道外,有自称罗琪舅舅的头条账号称,孩子被行凶男子追打时,现场围观者众多,或超百人,但包括小区保安在内,无一人出手阻止。之后,许多媒体以“多人围观、无人制止”为标题推送了这一新闻,引发了网友们对于冷漠的围观者的愤怒。

精神病人打死9岁男童,炒作“多人围观、无人制止”是否在食“人血馒头”?

精神病人打死9岁男童,炒作“多人围观、无人制止”是否在食“人血馒头”?

这种愤怒可以理解,然而,警方通报发出后,网友们发现自己好像又被带了节奏。

长沙警方发布的警情通报称,男子追打小孩时,一开始并无路人经过,3分钟后,即有市民报警。也就是说,在路人第一时间看到施暴现场后,就选择了报警求救,并非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更不是冷漠地袖手旁观。

精神病人打死9岁男童,炒作“多人围观、无人制止”是否在食“人血馒头”?

1

一起来回顾一下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

当天下午1点30分左右,罗琪和冯小华在电梯厅相遇,当时罗琪在去找他玩伴的路上,冯小华拿着改锥从电梯走出。电梯厅里的监控并没有接入小区监控系统,没人知道两人相遇的几十秒发生了什么。

精神病人打死9岁男童,炒作“多人围观、无人制止”是否在食“人血馒头”?

罗琪和冯小华相遇的电梯厅 图片来源 | 澎湃新闻

之后小区的监控显示,罗琪从电梯厅跑出,冯小华手持改锥追赶。在追赶过程中,罗琪绊倒在上台阶后的主干道左侧,被追来的冯小华骑在身下并快速捶打。

90秒后,罗琪停止了挣扎。现场无人经过。

13点36分,长沙市110中心接到第一个市民报警:“现在在雨花区汇成上筑小区内有大人打小孩,不知道是不是父亲教训儿子。”

案发地辖区的雨花亭派出所派出两名民警,于13点49分到达案发地。

紧接着,110中心又接到7个市民报警电话,说“小孩好像被疯子打死了”。一般治安案件可能转变成刑事案件,派出所增派了两名民警,于13点59分到达案发地。

有媒体采访到案发时的第二目击人,该目击人称,他赶到现场时,孩子的舌头伸了出来,脸色惨白。他试图镇住冯小华,但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失败了。

人多了之后,他和工友想要制服冯小华,但凶手变得狂躁起来,甚至有自残倾向,当时孩子已经死了,就没有进一步动作。

小区保安则表示,事发地点离保安亭250米,看到凶手有改锥后,保安折返拿工具,耽误了时间。

13点40分左右,罗琪父母接到了儿子出事的电话,不到三分钟就赶到事发地点。有媒体报道里称,众人是在男童父母赶到后合力将冯小华制服。

不过,在警方报道中,冯小华是在13点49分左右被制服的,冯父赶到现场,夺下儿子手中的改锥,和众人一起将儿子制服。

有围观群众表示,施暴男子体格强壮,臂力很大,三人才合力将其拖开。

虽然细节处仍有商榷之处,但案情并不复杂。就事实本身而言,遇到暴力行为,围观者第一时间报警并尝试制止凶手,已经做了所有力所能及的事。

案发后,小区有居民为死者家庭募捐,不少前来捐款的邻居都表示遗憾,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没有及时发现并制止。

由此可见,社会上的热心人仍是多数,非要用冷漠的围观者引发大家对事件的关注,让大家对陌生人失望,对社会失望,无异于另一种人血馒头,也让大家的注意力从如何防止精神病人伤人转移。

精神病人打死9岁男童,炒作“多人围观、无人制止”是否在食“人血馒头”?

2

这起悲剧,既有偶然,也有必然。

2010年,冯小华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冯父冯母每日按医生叮嘱给他吃药,但冯小华坚称自己病好了,拒绝再服药。为了让儿子坚持服药,冯母将药拌在儿子的饭里,因为药物必须拌在冷饭里才有药效,一家人陪着儿子吃了9年的冷饭。

今年春节,冯父冯母感觉儿子已康复,不再往儿子冷饭里拌药。到长沙后,也未到相关部门登记过儿子有精神病史。

然而,精神分裂症一旦发病,很难说可以完全治愈。

一般来说,精神分裂症多起病于青少年,患者首次发病年龄大都在16-35岁。患者发病年纪越小,预后(指根据经验预测的疾病发展情况)越差,发病年龄越晚,相对应的社会认知和知识结构丰富,预后效果会好一些。但即使在首次发病后通过规范治疗控制好了病情,也无法保证病人今后再也不会复发。

事实上,精神分裂症患者并不是恶魔,有专家指出,实际上精神疾病患者做出违法犯罪行为的概率要比健康人低。通过及时发现、早期干预、规范治疗、定期复查等手段,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可惜的是,有不少像冯小华这样的家庭,缺乏这方面的意识,没有维持规范的治疗,擅自停药,没有正确认识疾病,导致病情复发,甚至发生恶性事件。

这样看,长沙9岁男童的遭遇,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据长沙市雨花区雨花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国家规范要求,我们的医生每年会对辖区内的精神病人进行4次随访,目前病人们服药很及时。如果出现了病情变化,医生都会建议他们住院并和街道办事处汇报,也会督促监护人对病人进行管理。”

但11月初才搬到长沙的冯小华一家,系该辖区流动人口,就算是精神病人,也不在可掌握范围内。

另一面,小区保安在事件发生的10分钟内,250米的行程范围,却没能第一时间赶到事发地点,而事发前,对于小区入住人员的信息也未完全掌握,某种程度上是失职的表现。小区的物业也自始至终没有就相关责任表态,没有主动承担责任或者发声。

因此,事发后,亲属要求警方调查行凶者的具体情况,并要求严厉追究小区物业保安的失职行为。

精神病人打死9岁男童,炒作“多人围观、无人制止”是否在食“人血馒头”?

冯父说,自己和妻子一直希望去死者家里磕头赔罪,但又怕挨打,老伴无人照顾。虽然家里没有什么钱,但是他们夫妻今年才54岁,愿意去打工挣钱,尽最大能力来赔偿死者一家。

对此,法律专家表示,此案中家属或监护人的民事赔偿责任不能免除。法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责任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文中罗琪、冯小华为化名,部分内容来源:新京报、澎湃、杭州网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