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談判為何能夠省下一億兩白銀

日本明治維新之後,狹小的國土面積已經不能滿足這頭飢餓的暴狼,對外擴張是必然趨勢。日本內部由此制定了以侵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企圖滅亡中國,征服亞洲進而征服全世界。

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談判為何能夠省下一億兩白銀

1894年朝鮮東學黨起義爆發,朝鮮向清政府請求援助,日本即抓住幾乎派兵進入朝鮮,蓄意挑起了中日甲午戰爭。

稍微瞭解歷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在這場中日戰爭中,無論是陸戰還是海戰日本都佔據優勢,節節勝利,最後還直接消滅了李鴻章好不容易拉扯出來的北洋水師。

面對如此情況,慈禧太后心神俱亂只能向日本求和,於是中日雙方休戰,李鴻章按照日方要求趕赴日本馬關進行和議。

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談判為何能夠省下一億兩白銀

《馬關條約》的簽訂不僅使得中國半殖民地的程度加深,同時也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依據《馬關條約》的規定,中國將遼東半島、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以及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同時賠款白銀2億兩,增加重慶等四處通商口岸。

這是《馬關條約》最後的結果,而在此之前日本的要求還更加苛刻。只賠款方面,就比最後的2億兩多1億兩。

從3億兩變成2億兩,還得感謝中途李鴻章挨的一顆槍子,他捱了一槍讓清政府直接省了一個億,究竟發生了何事呢?

李鴻章赴日與日方談判,經過三輪談判日本方面都獅子大開口,雙方始終沒有達成一致。第三輪談判結束之後,在返回接引寺住所的途中,李鴻章遭到了暗殺,左眼下受傷。

李鴻章受傷的消息傳出,不僅中方慌了日方也慌了。中方使者在日本本土受傷,先不考慮李鴻章等人是否會直接返回,使得談判破裂。日方更擔心的是引起西方列強的注視,成為第三國插手的藉口。

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談判為何能夠省下一億兩白銀

日方深知西方列強根本不願意日本插手中國分走一杯羹,若是中方向西方訴苦,很有可能列強會聯合起來壓制日本。

所以在李鴻章受傷之後,日方連忙派人送他去最好的醫院救治。等到後來再次議和之時,日方適當放寬了條件,不僅少要了一個億,連割地面積也相應的減少。

後世許多人在解讀李鴻章在日方受傷一事時,通常認為是日方向中方施加的壓力,而事實也許正好相反。

刺殺李鴻章的兇手名小山豐太郎,是一位好戰的激進主義者,是日本“神刀館”的成員。他刺殺李鴻章是為了破壞和議,讓戰爭繼續,達到完成日本徵服中國的妄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