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传奇设计师米里最后的杰作——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

苏联传奇设计师米里最后的杰作——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

# 写在前面

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目光卓绝的苏联传奇设计师米里就开始构想一型能够主宰战场的高性能武装直升机。为此,他奔波于苏联国防高官之间,为该构想争取支持,历经波折之后,米-24终于立项开工。在1970年辞世值前,米里作为米-24的项目总设计师,一直致力于米-24的设计工作,这型声名在外的武装直升机可谓是他的临终之作。

米-24是一型重型武装攻击直升机,同时也是一型轻型运输直升机,最大可运载乘员数量为8名。米-24的俄语名为:Миль Ми-24,其北约报告代号为:雌鹿(Hind),这也是广为我国军事爱好者所熟知的名字。雌鹿武装直升机由米里设计局(后米尔莫斯科直升机工厂)所研制,该机于1972年进入苏联空军服役,后来随着苏联的解体进入各国军队服役,总体而言,雌鹿在超过30个国家或地区服役。

苏联传奇设计师米里最后的杰作——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

图——波兰陆军的米-24W,涂装很有辨识度

在北约组织内,雌鹿直升机的出口型号为米-25或者米-35,一般都会加一个字母后缀,即“雌鹿D”或者“雌鹿E”。苏联飞行员乐于将米-24叫做“飞行坦克”(летающий танк),飞行坦克一般指的是二战中苏联大名鼎鼎的伊尔-2 “Il-2 Shturmovik” 装甲对地攻击机。除此之外,还有不少飞行员将其亲切地称为“加林娜 Galina”,该词在俄语中是“欢乐的”的意思,而由于米-24独特的涂装,有时也被叫做“鳄鱼 Crocodile”,而它环绕机头的平板玻璃座舱设计也让它获得了“玻璃杯 Drinking Glass”这样的昵称。

苏联传奇设计师米里最后的杰作——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

图——米-24A的玻璃座舱

本号持续针对空天领域理论、设计、未来等相关内容进行深度解读,欢迎关注。

# 发展历程

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苏联的传奇设计师米里认识到随着战场机动性的日益增强,步兵用的飞行战车的诞生已经是必然的趋势,这种飞行战车势必要同时具备火力支援和地面部队运送的双重任务。1966年,米里所领导的329厂(即后来的米里设计局)制造了第一台这种“飞行战车”的概念模型。这个模型的代号为V-24,但是它是基于V-22实用直升机项目打造的,V-22没能进入到最后的生产阶段。V-24有一个中央步兵座舱,能够运载8名背对背坐下的地面小队,在其客舱后部上方有一组短翼,这组短翼能够挂在6枚导弹或者火箭弹,在起落架上则固定着一门双管GSh-23L加农炮。

苏联传奇设计师米里最后的杰作——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

图——GSh-23L 加农炮

米里向当时的苏联武装部队负责人提出了这一设计构想。虽然米里的构想得到了一些战略专家的支持,但是武装部队的几位高级官员还是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常规武器的使用效率要更高一些。尽管反对的声音占据了大多数,但是米里仍然努力争取到了苏联国防部长的第一副手——安德烈·格雷奇科将军的支持,最终说服后者召集了一支专家小组来考察这一构想。最后调查小组的专家意见也并不一致,甚至可以说相当混乱,但是好在项目支持者最终还是占了上风,并最终提了研制一型战场支援直升机的提案。而在越南战争中,美国陆军不断投入的武装攻击直升机更让苏联深信武装直升机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地位,由此进一步促成了米-24的发展。

米里设计局的设计师为米-24构想了两种设计方案:一种方案是7吨级的单发设计,另一种方案是10.5吨级的双发设计,两种设计所用的发动机都是伊佐托夫1700马力的TV3-177A涡轴发动机。随后,三架完整的模型被制造出来,同时被制造出来的还有五架完整的座舱,这些座舱主要用于飞行员和武器操作员进行训练和调试。

在此期间,卡莫夫设计局也提议将他们的卡-25反潜直升机改造一种陆军版本,这样的话,研制成本可以更低。但这一建议最后未被采纳,苏联国防部门最后采取的是米-24的双发方案。在军方的要求下,米-24的原型进行了多番改动,包括将其23mm的加农机炮改为挂载于下颚处的高速重型机枪以及挂载9K114 Shturm(AT-6 Spiral)反坦克导弹。

苏联传奇设计师米里最后的杰作——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

图——米-24挂载的9K114 Shturm

1968年5月6日,苏联国防部门发布了一条指令指示继续推进米-24双发版本的研制工作。在1970年米里辞世之前,米-24的工作都是由他在推进。米-24的细节设计工作是在1968年8月份展开的,当时的内部代号为Yellow 24。1969年2月份,一架全尺寸的模型样机制造完成并通过了审查和验证。1969年12月15日,米-24的第一架原型机完成了系留悬停的飞行测试,4天之后,米-24进行了第一次自由飞行测试。随后米里设计局完成了第二架原型机的制造,并随后制造了十架用于飞行测试的米-24。

苏联传奇设计师米里最后的杰作——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

图——俄罗斯空军的米-24P

米-24 的验收测试工作于1970年6月开始,持续了18个月。设计中的改进解决了项目最初的结构强度和疲劳问题,并降低了全机的振动水平。此外,设计师通过给机翼设计12°的上反角,解决了米-24在超过200千米时的时候产生的荷兰滚趋势,Falanga导弹(AT-2 Swatter)挂架也从机身移动了翼尖处。尾桨也从尾梁的右侧移动到了左侧位置,其逆转了其旋转方向。经过这样的调整,米-24的尾桨会朝着飞行器的前方旋转,进入到旋翼的尾流中去,据称这样可以提升尾桨的效率。在米-24A生产型号在1970年最终进入生产之前,设计师们还进行了不少其他的设计改动,最初米里设计局希望能在1971年完成具备初始作战能力的版本,但实际上1972年才实现这一目标。

1972年,米里设计局在完成米-24的项目工作之后,致力于发展一种更为强劲的武装攻击直升机。新的设计思路中,运输性能大幅降低(将只能搭载三人小分队),新的设计就是后来的米-28,米-28和卡莫夫设计局的卡-50一道,代表了苏联新一代武装直升机的诞生,这一代武装直升机更小、机动性能更好但不再具备大型的客舱。在2007年10月份的时候,俄罗斯空军就曾宣称他们将在2015年前用米-28N和卡-52来代替所有在役的米-24。


下一篇我将重点介绍米-24的设计特点和技术参数,同样精彩,欢迎持续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