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教會我們如何愛了嗎

沒有任何懸念,這就是一部關於愛情的片子,關於一對異鄉漂泊的年輕人。十年前,見清(井柏然飾)和小曉(周冬雨飾)偶然地相識在歸鄉過年的火車上。兩人懷揣著共同的夢想,一起在北京打拼,並開始了一段相聚相離的情感之路。十年後,見清和小曉在飛機上再次偶然重逢。命運似乎是一個輪迴。在一次次的偶然下,平行線交叉,再平行,故事始終有“然後”。

《後來的我們》教會我們如何愛了嗎

慢慢深入,也慢慢回過味來,這又是一個關於奮鬥的故事。男女主經歷和遭遇的雖然不同,但留在北京的目的是非常明確的。紮根、生存、賺錢、買房,目標有一致性,也有一些分歧,只是未來到底是大房子還是大夢想上,分歧得不是那麼巨大,但在對未來堅守北京的意念出奇的堅定。

在對未來如何定位和對男主是否堅信的過程中,兩個人的感情卻慢慢出現了分歧,有了爭吵,女主走開,慢慢若即若離,直至最後就成了各自飄飛的風箏,飛舞在不同的天空裡。

《後來的我們》教會我們如何愛了嗎

幸運的是,男主成功了!不出意外地成功了!因為受過高等教育,因為堅守,因為信念,因為才能。然後就是大房子,有了婚姻、孩子,衣冠楚楚,儀表堂堂。

而女主自然沒有那麼順利,因為沒有受過好的教育,因為東一榔頭西一棒,最後雖然也是錦衣玉食,但還是租住在小房子裡,孑然一身。

《後來的我們》教會我們如何愛了嗎

只是這樣的一次偶遇,和對一段曾經的感情的回顧,把男主經營的婚姻、家庭貶低得如此虛偽和一錢不值,彷彿男主一直是個套中人,天天戴著假面具,與妻兒虛與委蛇,潛伏人生。真不知道編導如此苦心孤詣,到底是宣揚怎樣的價值與認同?難道是對整個社會、全部婚姻的嘲笑?

整部影片,他們甚至吝嗇得連多一個鏡頭都不想給到男主的妻子,只是在電話裡、旁白中,喋喋不休地講述著家裡煤氣停了、孩子要上最好的學校、保姆走了生活不能自理等等的雞毛蒜皮,如此這般去詆譭不見得就是不優秀的一位妻子的品行。試問,難道男主如此優秀,會隨便找了一個女人,湊合著就走進了婚姻?假如男主女主後來結合了,他們的婚姻生活就不需要柴米油鹽?他們就能經受住一切瑣碎的考驗?

《後來的我們》教會我們如何愛了嗎

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鼓勵奮鬥勵志的?關於愛情和堅守的?還是討論愛情和婚姻的?我揣測隱藏在最深處的,還是在訴說“逃離北上廣”的陳舊話題,其它愛情之類的都是不得不戴上的裝飾品。

男主女主是兩種討生活的階層代表,他們一樣出自鄉村但又大不相同,還有賣碟者、擺攤人等等,男主的同學一個個逃離,逃離成為家鄉的公務員,某一行業的成功者,反正都是“北上廣”的變節者,又都是逃離的成功者。

至於,為了襯托女主不羈的青春,找來的幾個在大城市有房有車,體面卻相當不堪的“公務員”、國企能管房分房的“中層男”,都是他們嘲笑和鄙視的對象,也是他們一時想逾越卻又難以逾越的門坎。

人生當然需要奮鬥,不奮鬥哪來的鮮衣怒馬、事業有成?但從古至今,能存活在大城市,並如男主一般的會有幾人?十之一二夠嗎?寥寥而已。絕大多數不都是掙扎在夠或不夠的邊緣,差強人意罷了!丟不下又離不開,沒有最好,只有剛剛好,如此而已!

《後來的我們》教會我們如何愛了嗎

越是長大,越是明白人始終沒有辦法和自己最愛的人在一起。或許在分開的時候你會幻想過無數你們重逢的場景,可到了真正的再次相遇,也僅僅是擦肩而過。我在《如果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好好愛你》裡說:我有足夠的能力讓自己過的很好,只是這個好,與你無關。那些曾經讓我們撕心裂肺的過往終究會過去,那些''一直一直在一起的誓言''也會隨時間淡去。就讓從前歲月中的人,留在從前,和那些美好亦或傷神的時光,留在過去的歲月。後來的我們,各自安好。

《後來的我們》教會我們如何愛了嗎

''後來,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其中的無奈,也許只有當事人自己最清楚

''見清''有了房子,有了家,有老婆,有孩子,而''小曉''能呢?除了有一個自己的攤位,有了一個比原來稍微大一點的租住房,有對''見清''的思念,她還有什麼呢?

所以,此句應為''後來,我什麼都有了 ,卻沒有了我們!''

人總是在遭遇一次重創之後,才會幡然醒悟,重新認識自己的堅強和隱忍。所以,無論你正在遭遇什麼磨難,都不要一味抱怨上蒼不公平,甚至從此一蹶不振。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過不去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