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壁上的龍跡


重慶綦江老瀛山,絕壁上的蓮花保寨,地面之上,鴨嘴龍類恐龍留下的足跡形成一道完美的行跡,科研人員正在測量和記錄這些遠古的記憶。攝影:肖詩白

老瀛山的這處絕壁,自古就是個易守難攻的所在。自清同治元年始,這裡被命名為蓮花保寨,暗示著形似蓮花的恐龍足跡和當地傳說密不可分的聯繫。攝影:肖詩白

古生物學家難以根據足跡來判斷其主人到底屬於哪種具體的恐龍,但因為不同大類的恐龍,其足部骨骼結構有著很大的差異,這些獨有的特徵總會反映到足跡的形狀上,因此學者可以由此判斷造跡恐龍是肉食性還是植食性,根據恐龍足跡的輪廓及形狀還可以建立一套獨立的分類系統,以區分獸腳類、原蜥腳類、蜥腳類、小型鳥腳類、禽龍-鴨嘴龍類、劍龍類、甲龍類和角龍類等足跡。圖為翼龍類前足跡 攝影:肖詩白


人們關注的不僅僅是腳下的恐龍足跡,足跡層面的頂部也值得推敲:凹凸不平的砂岩,還能看到零星的足跡和蟲跡,表明恐龍在此地繁衍了漫長的時光。 攝影:肖詩白

綦江蜥腳類(sauropods)恐龍零散的骨頭,大部分是肋骨和脈弧。這隻綦江恐龍只保存了脊椎序列,以及不完整的頭骨,卻沒有任何四肢骨,這個有趣的埋藏現象令古生學家困惑不已。攝影:肖詩白

侏羅紀時期恐龍開始走向極端,植食性的蜥腳類像吹氣球般瘋狂變大,從長18米的鯨龍,20米的峨眉龍、腕龍,到26米的馬門溪龍、雷龍,27米的川街龍、樑龍,30米的地震龍,已經大到讓人失去對數字的感知。攝影:肖詩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