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糧食總量減產74億斤 仍屬豐收年景

<strong>

中國國家統計局14日公佈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糧食總產量13158億斤,比2017年減少74億斤,下降0.6%。全年糧食產量雖有所下降,但減幅不大,仍處於高位水平,屬於豐收年景。

2018年中國糧食總量減產74億斤 仍屬豐收年景

國家統計局農村司首席統計師侯銳分析說,今年中國糧食總產量減產主要由於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優化,調減庫存較多的稻穀和玉米種植,擴大大豆種植,因地制宜發展經濟作物。初步統計,今年中國糧食播種面積17.56億畝,比上年減少1428萬畝,下降0.8%。因播種面積減少,糧食減產107億斤。

具體而言,2018年,中國穀物播種面積14.95億畝,較上年減少1619萬畝,下降1.1%。同期,中國豆類播種面積1.53億畝,比上年增加180萬畝,增長1.2%;其中大豆播種面積1.26億畝,比上年增加232萬畝,增長1.9%。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國糧食單位面積產量達到375公斤/畝,比2017年增加0.9公斤/畝,增長0.2%。

2018年中國糧食總量減產74億斤 仍屬豐收年景

侯銳表示,糧食單產提高得益於多種綜合因素作用。一是農業氣候對糧食生產總體有利。儘管今年夏糧因災致使每畝產量比上年減少5.3公斤,但整體看,全國沒有出現大範圍災情,氣候條件有利於糧食生產。

二是抗災救災措施得力。春末夏初,中國東北部分地區出現旱情,南方部分地區發生洪澇。有關部門和各地方採取指導農民加強田間管理和提供技術支持等措施,有效減輕了自然災害對糧食生產的影響。

侯銳同時表示,雖然中國糧食產量多年保持在高位水平,糧食尤其是穀物庫存較為充裕,種植結構調整取得階段性進展,但中國糧食生產基礎尚不穩固,還未完全擺脫靠天吃飯的局面,糧食供給地區不平衡、結構不合理、種植效益低等問題仍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任重道遠。

2018年中國糧食總量減產74億斤 仍屬豐收年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