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集團犯的錯

斑馬消費 任建新

暴風集團犯的錯

股東強行減持,高管悉數離職,2018年預計虧損9億,暴風集團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何以至此?

是在上市前錯過移動視頻風口,又甩賣遊戲公司錯過遊戲行業爆發的風口?從視頻平臺轉型大娛樂戰略,淺嘗輒止分崩離析後又轉向互聯網電視All For TV,戰略搖擺?是盲目追求生態建設不顧系統性風險?還是隻顧著在資本市場割韭菜,而忘了企業上市的根本?

暴風集團犯的錯

上市前賣掉遊戲資產

暴風集團在業務上犯的第一個有實錘的錯誤,乃是在上市之前甩賣了遊戲資產。

公司2014年披露的IPO招股書,在第77頁的一個小角落裡提到,2011年公司向無關聯第三方北京第三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第三紀”)轉讓遊戲業務相關的全部運營資產。

協議顯示,公司將暴風遊戲平臺下的網絡遊戲運營權、暴風遊戲的現有會員賬號以及暴風遊戲運營收益權和暴風遊戲運營技術平臺等轉讓給第三紀,交易對價358.22萬元。

該交易所涉及的遊戲產品包括《凡人修真》《明朝時代》《武林英雄》等二十餘款遊戲,這些遊戲背後站著雲遊控股(00484.HK)等實力遊戲開發商。

暴風集團犯的錯

暴風集團上市前後的那幾年,正是遊戲公司的黃金時代。

那時候,遊戲公司遍地撿錢,資本市場上,不管是借殼上市還是被上市公司併購,哪怕沾上點遊戲概念,股價暴增不在話下。在那個行業上升期完成積累的遊戲公司如三七互娛(002555.SZ),現在已經成為行業領袖。

但是,暴風集團“完美”地錯過了這個風口。

命運無常。接收了暴風集團遊戲資產的第三紀,沒幾年就將之轉手,後來依託“歡聚網”開發並運營了歡聚鬥地主、歡聚鋤大地、歡樂寶手遊分發平臺等產品。儘管《凡人修真》《明朝時代》等遊戲迭代了好幾次,但已經跟它沒什麼關係。

後來,因歡聚寶APP與歡聚時代(NASDAQ:YY)的商標爭議相持不下,第三紀已經淡出遊戲圈,轉戰校園洗衣機市場。

暴風集團上市後,推出DT大娛樂戰略,其中游戲板塊的重大舉措是,投資天象互動,並斥資3億元聯手天象互動打造手遊發行平臺。儘管這一合作因其自身原因最終不了了之,但暴風集團在遊戲領域的雄心可見一斑。

暴風集團犯的錯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不知道馮鑫夜深人靜自我反思給用戶寫公開信的時候,有沒有因此事而後悔過?

公司戰略一變再變

上市之前,暴風集團(當時還叫“暴風科技”)是單一的互聯網視頻平臺。

2015年上市後,錯過了移動視頻風口的暴風集團,藉著連續漲停的生猛勢頭,推出DT大娛樂戰略,1年開5次發佈會,推出暴風魔鏡、暴風超體電視,上線暴風秀場,併購稻草熊影業,建立DT大數據中心,孵化暴風雲視頻、暴風加油站、暴風私影、雲朵TV助手、暴風文化,聯合海洋音樂構建流量聯邦,聯手天象互動打造手遊發行平臺等等。

暴風集團犯的錯

暴風集團(300431.SZ)在2015年報中對外表示,公司完成了全球DT大娛樂戰略佈局的60%。

但是,這些轟轟烈烈上線的項目,最終效果如何?

暴風秀場2016年3月上線,目前已經關停;2016年7月,併購稻草熊影業被證監會否決;暴風私影因侵犯著作權法被愛奇藝(NASDAQ:IQ)等公司起訴;DT大數據中心、暴風加油站、雲朵TV助手、暴風文化等項目不了了之;說好的入股海洋音樂和天象互動,最終也未能成行;暴風魔鏡和已經更名為暴風統帥的暴風超體電視,因虧損和大量的關聯應收賬款,成為上市公司業績的拖累……

不到兩年時間,暴風集團的“聯邦生態版圖”分崩離析,DT大娛樂戰略宣告失敗。

2018年,暴風集團將DT大娛樂戰略中的分支互聯網電視單獨拎出來,推出All For TV戰略,並計劃在2019年將這塊業務完全置入上市公司。

但是,誰都知道電視行業不賺錢,互聯網電視在硬件上更是賠本賺吆喝。否則,就算樂視(300104.SZ)答應,小米(01810.HK)也不會答應,更別提剛入局的華為榮耀。

暴風集團犯的錯

硬件不賺錢,這項業務最終靠什麼盈利?行業設想的都是靠內容。

暴風集團此前大幹快上搞內容中心,收購稻草熊影業、設立暴風影業,都是出於這個考慮。但是幾年過去了,暴風集團在內容端可以說是毫無進展。

互聯網電視盈利無望,整體注入上市公司已不太可能。暴風智能科技不僅成為上市公司的累贅,還拖累了一眾合作方——其中最大的一家合作方,因為關聯應收賬款太高,不得不剝離與之合作的子公司,以改善業績基本面。

暴風集團還準備推出什麼樣的公司戰略?

生態成員互相拖累

暴風亂局的另一個根源,乃是暴風系旗下公司互相拖累。

馮鑫曾經對外反思:暴風影音成了集團的平臺,給非上市公司的其他業務賦予了很多的平臺義務,導致暴風集團上市主體的資產壓力變大。

暴風系中,暴風魔鏡、暴風電視、暴風體育等項目獨立運營,上市公司持有少部分股權,暴風私影等項目甚至在上市公司體系之外。

暴風集團犯的錯

有媒體質疑,暴風集團在生態擴張過程中,玩的是一場明股實債的遊戲。

除了股權關係,暴風系通過大量的關聯交易、關聯擔保等形式迅速將生態做大。

2017年,暴風集團向關聯方採購12.52億元,為2016年關聯方採購的28倍,2017年暴風集團的營業收入為19.15億元;2018年上半年,公司向關聯方採購3.83億元,為2017年同期的38倍。

2018年底,暴風集團發佈公告,為旗下主營互聯網電視的暴風智能科技提供不超過1億元的關聯擔保。

這些,乃是馮鑫的同行兼老師賈躍亭,早已在樂視系用到“爐火純青”的套路。不過,樂視的現狀大家也已經看到了。

生態雖然宏大,但一旦某個環節出了偏差,牽一髮而動全身。

暴風集團犯的錯

比如說,暴風集團寄予重望的互聯網電視,不僅無法盈利,連規模優勢都無法達到,不僅無法消化內容投入,連暴風魔鏡、雲朵TV助手等配套業務都成了“空中樓閣”。

在資本市場只顧割韭菜

上市之前的2014年,暴風集團營業收入3.86億元,淨利潤4194.15萬元;當時,以用戶數量來排名,在中國視頻軟件行業,暴風影音在PC端排第二,在移動端排第九。

這樣的體量與市場份額,能否支撐起400億市值?

夠嗆。

但是,馮鑫仍然不滿足,多次強調公司市值被低估。

狂熱的資本,盲從的股民,沾沾自喜的暴風集團,合謀了一場烈火烹油的捧殺遊戲。

資本畫餅,暴風矇眼狂奔,在VR、直播、影視、體育、互聯網電視等多個戰線瘋狂燒錢,公司市值節節攀升。

大資本套現數十億跑路,只剩下那些以幾十塊甚至是三百塊買入暴風集團的股民傻了眼。

暴風集團犯的錯

上市之初,暴風集團的PR稿滿天飛——公司上市創造了多少億萬富翁千萬富翁。解禁期一到,財富自由的董監高們紛紛套現走人,只剩下被套牢的馮鑫,留在原地,身兼董事長、總經理、董秘數職。

關於人事,馮鑫曾有過反思:暴風集團作為一家上市公司,上市3年時間,由於我和團隊在這方面零經驗,能力也很差,所以沒有完成任何一次的融資和併購。

公司準備上市時,馮鑫引進投資界人士畢士鈞擔任董事、CFO和董秘;2017年又挖來亞信集團CFO姜浩,擔任董事和CFO。

不過,暴風沒有二把手,他們在暴風集團都沒待多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