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劇《黑鏡》系列,新作迎來史上最低分

神劇《黑鏡》系列,新作迎來史上最低分

“神作”喜歡碾壓人的智商。

比如說十年二十年前流行的大反轉,[致命ID]、[迷霧]、[小島驚魂],讓人大吃一驚後,回顧細節,再恍然大悟。

比如情節設定高度專業化,[異次元殺陣]、[盜夢空間],讓人從頭至尾都跟不上節奏。

神劇《黑鏡》系列,新作迎來史上最低分

[異次元殺陣]IMDb7.3,豆瓣7.9

現在的神作不一樣了。現在的神作劇情可以完全脫離現實,反轉更是分分鐘的事兒。

最新的《黑鏡:潘達斯奈基》,就全程反轉。

這麼說也不太對,畢竟這個聖誕節特別影片,劇情不是反轉,是由你操縱

神劇《黑鏡》系列,新作迎來史上最低分

兩種時長資源已出

先來解釋一下,《潘達斯奈基》有兩個版本,一個是90分鐘的自動選擇版,一個是包含5個主要結局的312分鐘交互選擇版。

在NETFLIX官網上,可以體會到影片的交互性。312分鐘版本資源雖然涵蓋了所有可能性,但是觀看者無法進行自由選擇。強烈建議用各種方式去官網體驗。

國外網友,基本上都把能選擇的路徑都走了個遍,去搜集所有結局;國外媒體也是以攻略+劇透的方式把所有可能都公之於眾。

神劇《黑鏡》系列,新作迎來史上最低分


神劇《黑鏡》系列,新作迎來史上最低分

不過,實驗性質最強的《潘達斯奈基》,卻得到了《黑鏡》史上最低分(IMDb和豆瓣都是系列最低分)。

神劇《黑鏡》系列,新作迎來史上最低分


神劇《黑鏡》系列,新作迎來史上最低分

《黑鏡》系列第一次在豆瓣上跌破8分

這分低得理所應當,《黑鏡》這回確實玩脫了。

它模糊了電影與遊戲的邊界,卻連電影最基本的講故事環節都沒有做好;它的話題極有吸引力,形式極為花哨,卻最終指向虛無的內核。

01

《黑鏡》因為腦洞大開出名。

所有科幻故事都是腦洞大開的,《黑鏡》的不同之處在於,它非常明確地以反思科技理性為主題。

如果說“反思科技理性”太過抽象,那麼《黑鏡》正因此體現出它的意義——將這種反思所帶來的恐懼感,通過細思極恐的故事,直接傳遞給觀看者。

“黑鏡”(Black Mirror),字面意思指暗下去的屏幕——電視、電腦、智能手機。這冷冰冰的、神秘的、能夠映出世界影像的屏幕,同時是科技的象徵。在過去的劇集中,《黑鏡》曾探討過人工智能能否替代人類(E2S1),探討過科技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非人化”問題(E2S2)。

這次,《黑鏡:潘達斯奈基》,探討的是自由意志

這片帶來的新鮮感不止在故事,還在形式與內容的高度統一。最顯而易見的,便是“選擇”這個常常出現的關鍵詞,及觀看者的“選擇”動作。觀看者的“選擇”動作完成了《潘達斯奈基》的劇情,同時,觀看者的理解也實現了本片的意義。

《潘達斯奈基》,用交互來貫徹主題。

交互電影早在1967年就出現了,捷克喜劇片[自動電影]允許觀眾投票選擇劇情,只是後來沒有發展起來。

神劇《黑鏡》系列,新作迎來史上最低分

[自動電影]非常小眾,IMDb7.6

《潘達斯奈基》在片中是本小說的名字,作者是

傑羅姆·F·戴維斯。這本書的特別之處在於,讀者可以自行選擇結局。

神劇《黑鏡》系列,新作迎來史上最低分

斯特凡,一個19歲遊戲程序員,和塔克軟件公司簽了合同,以《潘達斯奈基》為靈感編同名遊戲,要在聖誕檔推出。

神劇《黑鏡》系列,新作迎來史上最低分

故事的主線就這麼簡單。複雜的是,這條主線有無數支線。

不像普通影片在講一種已然發生的故事——可能性中的一種,《潘達斯奈基》講的是可能性本身。而觀看者所做的,就是做出選擇,使可能性成為現實。

比如,片中出現的第一個選擇,是拒絕還是接受老闆的建議——在公司組建團隊,一起製作遊戲。如果你選擇了接受,那很快就迎來了結局:遊戲表現平庸,得到0分差評。

神劇《黑鏡》系列,新作迎來史上最低分

如果你選擇了拒絕,那麼故事就會往另一個方向發展。

神劇《黑鏡》系列,新作迎來史上最低分

光是這樣平常的選擇影片就會異常無聊,不如去玩《模擬人生》。

經典遊戲《模擬人生》,控制遊戲人物的生理及心理,體驗當上帝的感覺

《潘達斯奈基》有些類似於心理恐怖片的設定,像小說作家傑羅姆精神崩潰砍掉了妻子的頭,像斯特凡幼年時母親意外離世,給他造成的愧疚與對父親的怨恨,像他存在心理疾病的事實。

這些設定,使影片具有懸疑色彩,也使影片的可能性更為豐富。但最特別的設定還要算,斯特凡對我們的操控是有感知的

他不知道這種操控來自於什麼,他對心理醫生有這樣的表述:好像指引選擇的不是我,而是別人。

神劇《黑鏡》系列,新作迎來史上最低分

心理學家分析他的病情加重。

他曾崩潰地對著天花板大喊:“我知道你在那兒!給我個回應吧!”

神劇《黑鏡》系列,新作迎來史上最低分

與其說這是打破第四面牆,不如說這是將觀看者拉進了《潘達斯奈基》。

你可以回應他:“我正在網飛上看你呢,我在替你做決定。”

你因此成為了《潘達斯奈基》的一部分。

神劇《黑鏡》系列,新作迎來史上最低分

這對斯特凡而言,無疑是神蹟

03

那麼問題來了,《潘達斯奈基》為什麼玩脫了?

剛才說完了觀看者如何參與完成《潘達斯奈基》的劇情,那麼剩下的就是觀看者如何實現《潘達斯奈基》的意義。

畢竟對於《黑鏡》來說,細思極恐的故事只是外殼,反思科技理性才是核心。

《潘達斯奈基》講的是自由意志,片中重複出現這樣的觀點——

1、自由意志不存在。2、所有的選擇都無意義。
神劇《黑鏡》系列,新作迎來史上最低分

自由意志無意義,選擇無意義

片中所說的“平行現實”,即是觀看者可以選擇的無限種可能性。在這裡,斯特凡沒有自由意志,他們所認為的自由意志,不過是觀看者的選擇。

觀看者站在更高的角度,充當上帝角色。

在片中的世界裡,有充滿著無限可能性的平行現實,而觀看者所在的世界,可以用自由意志去選擇哪種可能性變成現實。這是對現實世界與真實世界之間關係的模仿。即,我們無法通過感性經驗去認識世界,因為有更高層次的,理性的、真實的世界存在。神是最典型的例子。

神劇《黑鏡》系列,新作迎來史上最低分

《潘達斯奈基》這種設定可以用西方最古樸的藝術理論解釋——模仿論。柏拉圖認為,藝術世界是現實世界的影子,而現實世界之外還有個真實世界。

所以本片引導觀看者思考的便是,我們所認為的自由意志,我們所做出的選擇,是否也是不真實或無意義的?

這也是《黑鏡》最失敗的地方所在。

在這種交互式的觀看方式中,觀看者自認為的自由意志和斯特凡的自由意志一樣可笑,因為觀看者所決定的除了精心製作出來的、模擬真實的虛假劇情之外,沒有其它。這只是種看似真實的遊戲。而《黑鏡》原本具體而迫切的反思,淪為了指向虛無的憂思。

作為一種娛樂方式,NETFLIX無疑是成功的,充分發揮了傳統電影院無法輕易提供的優勢,讓觀看者參與進影片的創作,這可能掀起一波潮流。

儘管不少網友吐槽其一遍又一遍的重複大大削弱了連貫性。

神劇《黑鏡》系列,新作迎來史上最低分

“我發現我重複看了無數次同一個場景”

人們對《黑鏡》的期待不止於娛樂。

而是它失去了以往的引領者身份,成為了欺騙者、迎合者。

《潘達斯奈基》用看似深邃的、實驗性質的方式,製作了純粹娛樂的電影遊戲。我們無法期待從中獲得什麼啟發,因為它親手把真理捏碎了——它反抗統一、反抗意義,所表現的是屬於後現代的、去中心化的差異。

真的是一部具有突破意義的平庸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