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地球流浪,地球在,家園在

帶著地球流浪,地球在,家園在


題記:我好像看到半人馬座三顆金色的太陽在地平線上依次升起,萬物沐浴在它溫暖的光芒中。固態的空氣融化了,變成了碧藍的天。兩千多年前的種子從解凍的土層中復甦,大地綠了。我看到我的第一百代孫子孫女們在綠色的草原上歡笑,草原上有清澈的小溪,溪中有銀色的小魚……我看到了加代子,她從綠色的大地上向我跑來,年輕美麗,像個天使……

啊,地球,我的流浪地球……

我去電影院看《流浪地球》完全是因為大劉,我算得上是他的一個粉絲,看過他3部小說,最為震撼的自然是《三體》。我願意支持《流浪地球》,我把這看成是《三體》的初步嘗試,希望中國的科幻電影能夠走得更遠,能夠儘早看到《三體》電影。我是大劉的粉絲,但是算不上“鐵粉“”腦殘粉”,不會盲目地推崇而有著自己的判斷,總體來說這部電影非常不錯,值得推薦。

人文關懷

帶著地球流浪,地球在,家園在


電影對小說的改編頗多,甚至可以說僅僅保留了一個殼子和形式,而其真正的內核已經改變。

大劉是真正的理工男,有著讓人吃驚的邏輯和理性,他的小說大多都是末世情節,有著讓人壓抑的悲壯和冷靜。

“在這個時代,死亡的威脅和逃生的慾望壓倒了一切,除了當前太陽的狀態和地球的位置,沒有什麼能真正引起他們的注意並打動他們了。這種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關注,漸漸從本質上改變了人類的心理狀態和精神生活,對於愛情這類東西,他們只是用餘光瞥一下而已,就像賭徒在盯著輪盤的間隙抓住幾秒鐘喝口水一樣。”男主的母親對於他的丈夫去和其他的女人生活其內心毫無波瀾。

在那個年代,愛情如此,親情也是如此,對於親情或許不是餘光一瞥,但也是冷靜的讓人寒意頓生。

“學校教育都集中在理工科上,藝術和哲學之類的教育已壓縮到最少,人類沒有這份閒心了。這是人類最忙的時代,每個人都有做不完的工作。很有意思的是,地球上所有的宗教在一夜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人們現在終於明白,就算真有上帝,他也是個王八蛋。歷史課還是有的,只是課本中前太陽時代的人類歷史對我們就像伊甸園中的神話一樣。”

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哪個對人類更為重要的問題一直被爭論不休。蔣方舟說:我曾經與一個理科生爭辯“到底是曹雪芹偉大還是袁隆平偉大”的問題長達兩個月之久,最後誰都沒有說服誰,他以“沒有人研究怎麼種水稻曹雪芹早就餓死了”的結論單方面宣告了自己的勝利。

中國在開國之初的教育過於重視理工科,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理科生覺得天降大任於斯人。理科生的法寶是《大學》裡的話:欲治國先齊家,欲齊家先修身,欲修身先正心,欲正心先誠意,欲誠意先致知,欲致知先格其物——這句話用現代文翻譯過來,就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他們覺得蛋糕做得越大越好,怎麼分並不是那麼重要。

大劉是絕對的理工男,就如他那“吃人”的有名言論,雖然在《三體》小說中也有關於民主體制的部分,但他小說地主流還是冷靜佔主導,個人認為缺少了些人文關懷。

電影進行了大量的改編,加入了大量親情的部分,少了些壓抑,多了些溫情。如果小說版是冷靜和悲壯,那麼電影版便是悲情和溫馨。

小說中有一場瘋狂的叛亂,為人類尋找前途的5千人被處死,這或許接近人性的本質,但是不太適宜在電影中出現這樣的宣傳,個人認為電影版的改編更體現了人文精神。

家園

相對於美國科幻片,顯然大劉的想法更加天馬行空,帶著地球流浪顯然比一艘飛船幾個英雄更加宏達更加浪漫。

地球是家園,而家園情懷一直是中國文化中重要的一環,也是中國人精神家園最為核心的地方。

其實大劉是堅定的飛船派,因為地球多餘的物質會是巨大的負擔,但是就如電影裡所說“要人類遵守理智,真是奢侈的想法。”

雖然是流浪,雖然要經歷100代人2500年的時間,但是有地球在,便有家園在。

國民少女

帶著地球流浪,地球在,家園在


這部電影的宣傳較少,我是從今麥的微博中獲悉《流浪地球》電影的消息,然後一直期待。

我非常喜歡今麥,這個靈氣十足的小姑娘。就如我曾經寫過:她那清新迷人而又嬌俏可愛透著早春細雨的少女氣息,她那率真性格所體現出無限魅力。趙今麥最動人之處莫過其明眸皓齒,眼睛明亮汪然,眼睫纖細盈長,忽閃忽閃眨著的時候,就像要把所有人的心都夾的柔軟起來。眼睛中不時閃現出來的狡黠,那張幼嫩可愛容顏上不時閃現的開朗笑容,只用了一個晚上,便擊中了所有人的內心。

我異常偏愛今麥,她的所有片子都看過,2018年看《快把我哥帶走》非常感動,《流浪地球》的表現也很好,非常好。

感慨時間太匆匆,多希望能夠多一些時間來陪伴少女時代的今麥,每天奔波在名利場中的人們,回到家後,能看到屏幕上那個無比可愛的小女孩兒。既想多在屏幕上看到她,又發自內心的憐惜,不願意這個小女孩兒每天忙於拍攝,而沒有了自己的喜怒哀樂,耽誤了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希望她出於自己的喜歡而從事某一種職業,即使不是演員,我們也相信無論哪一種職業,她都會做出自己的貢獻。希望她的少女時代能像大海在碧藍之中保持安寧,沒有任何嘈雜的聲音。在娛樂圈那個異常複雜的名利場,能夠“寧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

又恨時光過的太慢,迫不及待的想去看趙今麥長大,看她女大十八變,看她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希望能用宜嗔宜喜、淡妝濃抹總相宜來形容她。看著她一天天長大,等待著她談戀愛的那天,而不管是什麼時候,都會覺得那一天來的是如此突然,同時催生著無數大叔傷心的眼淚,就像看到自己一直捧在手心的閨女被“壞小子”牽著手偷偷地一起去看電影;催生無數大媽欣慰而又擔心的眼淚。

希望自己的女兒長大後和今麥一樣可愛。

劇組不容易

美國有著成熟、完整的電影工業,而中國沒有,很大程度上都只能靠包括導演在內的少數人。《流浪地球》的拍攝只能靠劇組自己,道具、效果圖,場景搭設……都是從零開始,自己設計,自己生產,其難度比美國那些科幻片更大。其所呈現的場景、特效堪稱完美。

世間沒有完美的事物,這部電影自然也不完美,有著不少問題:比如年輕演員確實比較稚嫩,男主對於父親的怨念有點不太合乎情理,人力推撞針的不合理……

稱《流浪地球》是中國的“科幻元年”一點不為過。

淵然

2019.02.07

於滄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