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車參鑑-泡水車常見識別技巧

從事二手車行業5年,分享二手車經驗乾貨,喜歡汽車、二手車的朋友歡迎關注討論。

今天我們講講泡水車,在這裡沒有教科書式的理論複製,只有實戰經驗的分享!

其實嚴格來說,泡水車並不只存在於二手車,新車也同樣有泡水的風險。事故車未必不能買,而泡水車萬萬不要買,泡水車之所以談之色變,主要是因為其巨大的安全隱患以及無法徹底修復。

二手車參鑑-泡水車常見識別技巧

大家都知道車輛泡水會導致發動機等機械部件進水造成損害,事實上我個人認為泡水車最大的問題在於對汽車電路造成的毀滅性破壞。現在的汽車電子設備也來越豐富,並且很多機械部件也都有電腦控制,舉個例子,在溼滑路面高速行駛的時候,車胎髮生打滑,如果這時候ESP(車身穩定系統)突然失效,那後果是不堪設想的。泡水車的可怕就在於它就像一顆定時炸彈,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吞噬你。

那麼如何鑑定一臺車是否泡水呢,網上很多經驗是檢查泥垢,比如發動機艙啦,車廂地板啦,備胎槽的泥垢等,說是沒錯,但現實中一臺經過“精心整備”的泡水車,是不可能在這些地方給你看出破綻的,畢竟清理泥垢能有多大難度?再者說,很多車型都存在發動機艙容易進泥的缺陷,對於經常走泥濘路的車子來說發動機艙有泥也很正常。

前面已經說過,泡水車最大的問題在於線路,而汽車的主要電路都集成在中控臺的位置,另外容易因為泡水導致生鏽的鐵件也都是在車廂內部,最重要的一點是,車廂內部的修復就算處理的再好,有經驗的老手都能看出端倪。

二手車參鑑-泡水車常見識別技巧

首先最常見的,是座椅地下,有鏽跡就不用說了,必須懷疑。對於修復過的車子來講有的會更換整個導軌跟座椅,但是一旦更換,螺絲十有八九會留下拆卸痕跡,這時候就算沒有生鏽的痕跡也要留個心眼。

二手車參鑑-泡水車常見識別技巧

二手車參鑑-泡水車常見識別技巧

中控臺,中控臺是泡水車修復的主戰場,通過圖片大家可以看到,裡面的鐵件是極容易導致生鏽的,通過簡單的除漆上油,則金屬表面的顏色大多會發黃髮暗,仍舊看得出生鏽的痕跡。有一些厲害點的會用強酸清理鏽跡,可以將金屬表面處理的非常乾淨,但是過段時間又會出現反彈,所以泡水嚴重的車,在鏽跡這個問題上總會留下痕跡。當然有不少車子都存在轉向柱容易自然氧化的情況,舉個例子比如說馬自達3就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如果只是單純的轉向柱生鏽,而其他鐵件狀態正常則不必太過擔心。

有一種情況是會對生鏽的鐵件進行更換處理,包括裡面的電路部件,通常會拆下來更換或者清理乾淨再裝進去,這時候主要看螺絲痕跡是否拆動,正常來講中控臺地下的部件拆動都是比較可疑的。

二手車參鑑-泡水車常見識別技巧

泡水嚴重的車要想修復的“完美”一些,地毯是肯定要拆的,地毯之下往往還有一層極其吸水的隔音棉,再加上車廂底板的結構會導致地板存水,這種情況如果不拆地板就算暴曬一個月也曬不幹,久了就有異味。所以必須拆地毯,拆地毯的話,包括座椅,內飾釦板都要拆掉,再次安裝的話會顯得鬆垮一些,包括前面說到中控臺也是同樣的 道理,中控臺拆開再裝好以後,塑料件也會留下痕跡,並且變得更松胯。

為了節省成本,通常會選擇原車地毯曬乾再鋪裝上去,這時候地毯受到浸泡再曬乾會有一定的形變,加上工藝的問題,往往會存在地毯貼合性和規整度大打折扣的情況。還有從轉向柱、剎車的位置可以看到隔音棉,泡水後的隔音棉很容易鬆散起絨。

至於查看安全帶底部位置是否存在發黴也是一個參考,不過對於用心一點的修理廠來說都會直接更換,不會留下這麼明顯的漏洞的。

泡水車先分享這些,下次我們再講講海邊車和專線車,感興趣的朋友歡迎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