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版達康書記”退休了,他的故事驚豔了官場

1.“文氣”。他畢業於山西大學中文系,擔任過縣委通訊組幹事、地委信息科科長、辦公室副主任、省政府副秘書長等職務,對各個層級的文字材料都有一定研究。歷任縣委副書記、區委書記、副市長、市長等領導職務,熟悉不同領域文字材料的特點,做到了有的放矢、駕輕就熟。這恰如人的一股氣,橫縱交錯,通透全身,形成“文氣“。

2.“文采” 。他自幼愛好文學,廣泛涉獵詩詞歌賦,文學造詣程度較高,特別是對國學等古代經典情有獨鍾,年輕時能通篇熟誦《論語》,對《易經》也有一定研究,曾經寫下大量辭賦和楹聯,文學作品恢弘大氣,縱橫捭闔,言辭華美,著有《煉石集》。他剛到大同時,曾經寫下《大同賦》,成為展現和宣傳大同地域文化的代表作。本集收錄了他創作6篇辭賦和19副楹聯,大家可以研讀品鑑。此外,在他的講話文章中也經常引經據典,妙語佳句,信手拈來,成為他的講話文章特色之一。

3.“文風”。他的講話文章文風很正,既不矯揉造作、又臭又長,也不故弄玄虛、雲裡霧繞,而是有的放矢、言之有物。文章不花哨,有特色,邏輯性感十足,可讀性強。對於一些正式類講話力求重點突出,簡潔明瞭;對於一些務虛類講話,往往逐層剝筍,深入淺出,娓娓道來,使人聽著有層次、有道理、不厭倦,更容易接受。

4.“文史”。他嘔心瀝血,用了5時間,成功將“中國煤都”大同煉成“大同藍”,打造了“大同模式”,實現了華麗轉身,他卻在功成名就之時,在離任的車中留下了眼淚。這是一部奮鬥史、一部血淚史,一部實踐史。導演周浩以他為原型拍攝的紀錄片《大同》(英文版的電影名為《ChinaMayor》〔《中國市長》〕),奪得了第5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頒獎。通過學習他的講話文章,能夠學習到如何保護城市、創造城市、經營城市、盤活城市。這是寶貴的“思想文字財富”。

5.“文品“。他是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身上著古代士大夫的思想情結和理想主義,是一位嫉惡如仇的“文人鬥士”。而民間又傳有“南有仇和,北有彥波”的評價——個性鮮明、手段強硬、獨斷專行、急功近利,是極其逼真的現實版“李達康”。有人恨他,在大搞古城修建中損害自身利益,對他的舉報從來沒有停止過,他遭受過辱罵,收到過花圈,因土地違規和政績考評兩度被中央和省委約談,政治生命也因舉報停滯不前;有人怨他,家中事事顧不上,常年如一日14個小時以上為黨和人民超負荷工作,使他多次在現場辦公時暈厥,他的妻子也因多次到辦公室找他回家休息未果,而怒目相待;有人敬他,馮驥才、餘秋雨等著名文人學者對他評價都非常高,特別是餘秋雨破例參加從不願意參加的頒獎儀式為他頒獎,並稱其為“給中華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人”,他也因在文化保護方面作出傑出貢獻而榮獲“中華文化人物”稱號——這是迄今為止唯一的一位政府官員;有人念他,無論他從哪個地方離任,當地群眾都會懷念他。特別是當他調離大同時,群眾自發“簽名”活動挽留,造成轟動。在網絡上,還有人還建立耿彥波吧、耿彥波博客等平臺,對他的執政理念、思想觀點、講話言論進行宣傳,對他曾經的功績進行讚揚。他也因此在2008年12月當選人民網“年度最受關注地方領導”。

建國以來,山西人最尊敬和懷念的領導幹部有三個人:胡富國、于幼軍、耿彥波。一位省委書記、一位省長、一位市長。一位市長能讓全省乃至全國人民記憶並尊敬的幹部少之有少,而耿彥波正是其中一個。原因所在?他用自己所言道處了答案:“我把大同作為人生事業最後的全部,夢想做成一個國際概念的歷史名城和現代新區,以雙城並美爭世界一席之地。與這個夢想相比,什麼官都不想做。”京西,那片“大同藍”藍的如今更加的光彩照人、絢麗奪目。

無他,只為了向已經退休的耿公致敬!希望通過本講話文章彙編彙集更多人的致敬!

“現實版達康書記”退休了,他的故事驚豔了官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