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上的“四王”繪畫

故宮博物院藏有一隻康熙青花開光山水花卉紋尊。見《清順治康熙朝青花瓷》,其上所繪山水圖。會令對清代繪畫有所瞭解的人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由於瓷器繪畫畢竟是工匠的模仿之作,所以皴染勾勒較為粗糙,但在瓷器上已屬工細嚴謹,完全可以看出王鑑山水的影子。

瓷器上的“四王”繪畫

王鑑與王時敏、王翠、王原祁三位畫家並稱清初“四王”。談到中國繪畫的歷史。不可能繞開名聲顯赫的“四王”,儘管兩個世紀以來對其畫風有諸多的批評。但無論如何“四王”的繪畫風格對後世,尤其是清代繪畫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瓷器上的“四王”繪畫

這四位大家的山水畫講求文人的審美意識,追求山林野趣。且四人均學習和汲取了宋元的山水畫風格和筆法。在構圖上基本上都採用全景式大山大水的模式。他們這一風貌獨具的繪畫風格鮮明地反映在了後代的瓷器繪畫中。

瓷器上的“四王”繪畫

從康熙朝的青花瓷直到清晚期程門派的淺絳彩瓷器,其山水畫一直延續了“四王”的畫風畫法。我們只要把這一時期的山水紋瓷器的圖案與“四王”的繪畫詳加對照,就不難找到其中的相似之處,發現“四王”繪畫對清代瓷器繪畫的深刻影響。

瓷器上的“四王”繪畫

那麼為什麼“四王”的繪畫風格會影響到清代瓷器的繪畫?

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是在清代“四王”的山水被皇帝所推崇,被尊為“正宗”。其中王原祁於康熙九年中進士,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入值南書房,常奉命“御前染翰”,並充任《佩文齋書畫譜》總裁,主持繪製康熙六句《萬壽慶典圖》,可見其畫風技法已充分得到皇帝的認可。

瓷器上的“四王”繪畫

在專制時代,最高統治者的審美傾向和好惡直接決定和影響著整個社會的審美傾向。因此“四王”的繪畫風格由於皇帝的肯定,進而成為了全社會效仿的楷模。自然而然地會在瓷器的繪畫上直接地加以模仿。其次,他們四人的繪畫都強調模仿古人、四人畫風接近或者相似,自覺不自覺地把文人畫的表現凝定為一種較為固定的藝術模式,這樣就為別人的仿效。學習提供了便利的途徑。

瓷器上的“四王”繪畫

瓷器作為中國古代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品,它的紋飾會充分反映所處時代的藝術審美傾向。在清代“四王”山水成為繪畫“正宗”之後,瓷器上的繪畫很難不受其感染。“四王”較為固定的繪畫模式,也方便了其畫風畫法在瓷器工匠中的傳播,也使得我們今天能在清代瓷器繪畫中,更多地體味“四王”山水的韻味。

瓷器上的“四王”繪畫

瓷器上的“四王”繪畫

瓷器上的“四王”繪畫

瓷器上的“四王”繪畫

瓷器上的“四王”繪畫

瓷器上的“四王”繪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