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隱藏不可深猜的奧祕(三)


門,隱藏不可深猜的奧秘(三)


作者簡介:祁雲,男,甘肅禮縣人,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近百篇散文在國家及省內刊物發表,《鄉戲》《故園那口德高無量的井》《吼秦腔》《祭父》《雨夜憶母》發表後多次獲獎。出版散文集《生命的背景》《忘卻的月亮》。

(三)國門 後門 門在詩中

天安門,是我們這代人第一個認識的三個字,也是幼兒時第一個讓人聯想的神聖的門。從有記憶起,母親就說天安門旁邊住著她雙胞胎的哥哥,看過母親在天安門前的兄妹黑白照片。暢想著,什麼時候去看天安門。

門,隱藏不可深猜的奧秘(三)

首次看天安門是在1997年7月1日收復香港的日子,晚上住晨光街49號,伯父的家裡,為了看收復日早晨的升旗儀式,我夫妻天4點就起來,搖醒熟睡的三歲兒子,揹著向天安門奔走。快六十歲的伯父也挎著相機,跟我們一起去他天天路過的天安門。今天收復香港,與往日不同,他領著我們仨看升旗。那個特殊的日子裡,看升旗的特別多,多數是在天安門廣場渡過一個不眠之夜,專門看升旗儀式的。遠遠地看見紫禁城紅牆就激動起來,選了一個位置站定,當國旗儀仗隊威武出現的時候,異常激動,敬禮唱著國歌,國旗冉冉升起的時候。還是領導位上的伯父行著標準的軍禮,激動盈眶地唱著國歌。就連孩子也變得懂事,安靜聽話。那時刻才深切感到國家強大,國門才得榮盛,曾經失去的東西才能歸來。隨後伯父領著我們登上天安門城樓、遊故宮。摸著紫禁城門上九九八十一釘,顯示著至高無上的皇家氣派,明清兩代多少鮮活的故事就在這裡發生。這個門裡門外發生多少國家大事,飽含著榮耀,也隱含著屈辱。下午,我們又去頤和園,最不忍看的是那個門破石裂的圓明園大門,那是西方列強野蠻入侵的標誌,也是國弱捱打的真理招牌。隨後,伯父去世骨灰歸故里,孩子考進北航,侄女出嫁,親人走動,工作培訓,多次去北京。發現首都是個門文化的城市,遍佈各地的古門都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講不完的故事。我相繼去了承德闢暑山莊,那實際是清代強盛的時期鎮邊交流的行宮,當西方搞工業革命造出槍炮的時候,我們還在那裡練習騎馬射箭,英國公使給乾隆皇帝送來仿真槍、仿真炮、戰艦模型和熱氣球,自大的乾隆皇帝無心觀看而歸庫,僅對熱氣球感興趣了幾天,當做垃圾丟掉。那是古老的帝國和現代工業文明的第一次相遇。認為那是夷人小技,國門失手就是在那個自大的時期埋下了伏筆。也進過南京城的總統府,迷信風水的蔣總統辦公桌也擺成朝門一個斜角度。

門,隱藏不可深猜的奧秘(三)


我也曾走過孔府孔廟之門,拜了孔聖人之墓,見證了中國儒教偉大的思想家和傳播者孔子的鴻門大氣。多少的帝王都來拜望他,從他那裡吸取治國教民的思想和安民底氣。那一座座閣樓,一扇扇門,一塊塊石碑,就是帝王留下敬孔記憶。作為國教的儒家聖地,這裡的每一扇門都有文章與內涵,都有七十二成功弟子和幾十個帝王留下的故事。

最讓人思考的是宋代開封府的後門。小時鄉村戲臺上演包公,凡有包公出場,就有兩句戲詞:“天下衙門朝南開,本公烈性開北門”。因為秦腔戲的影響,自小就思考包公的那個神秘的北門。那年長假專門去看開封府到底開的是北門還是南門。其實,到了開封府才知道,開封府門還是向南開的。它是北宋一個行政區劃,開封府尹是官名,相當於首都地區的市長,是個行政府邸,當時是三品官。包拯做開封府尹兩年時間,當時他57歲,為了解百姓實情,在南牆開了個後門,直接避開大門口各層辦公官員監視,便於直接投遞訴狀,包拯通過後門來了解民間實情。其實包拯在位期間,就辦了一個複審的土地糾紛案,使得受賄的縣令受到懲處,有錢的大戶人家被殺掉,為窮苦人家伸了冤。一案走紅,但在任監察御史和轉運使時辦了好多正直之事,包拯斷事注重嚴刑峻法,加上小說《三俠五義》及民間戲曲的傳播,包拯成了司法正義的化身。《包拯》召權知開封府,遷右司郎中。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雖貴,衣服、器用、飲食如布衣時。嘗曰:“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

”以此看來,剛毅廉明,家門清正的包公,開後門的目的,是一條走群眾路線深入調查之路,是接地氣之舉,而今“後門”逐步演繹為不正道之門。

門,隱藏不可深猜的奧秘(三)

作為法門中人,我很留意開封府,在開封府裡的每個細節,都透露著天理、國法、人情結合的判案思想。在審案公堂的門裡門外,爬行著老鼠、壁虎、飛禽、小蟲……它們視乎都在仔細聽審,代表天地自然的耳朵。做了虧心事,天地都明白,就是天理。天理要求審案要做到:“清、慎、勤”。另兩個塑像是歐陽修和蘇軾,才知道大文豪也都做過開封府長官,在議事廳正中坐著歐陽修,他和大家商量議事,為官清廉勤事,剛勁正派,歐陽修、蘇軾斷事注重寬簡和諧,與包公嚴刑峻法風格截然不同,其實寬和風格,依然收到了很美的治理效果,百姓敬服。

南衙倒坐為百姓,梅花堂裡開綠燈”這個“南衙倒坐”倔強的包公其實是開封府千年的府衙執政的燦若繁星普通的一顆明星之一。就是北宋160年來他開封府僅兩年的政治作為和歷史貢獻也也只算群星中的一顆。民間藝術化的人和歷史真實化之間總是不同的門類。各地祭拜方神土地、仙道鬼怪的塑像成千上億,但這裡是全國唯一有包公塑像的地方。人情化的中國,對法律、對法庭和官司還是忌諱的,中國人對法的心理,從這個門內也得到印證。

門,隱藏不可深猜的奧秘(三)

平生就出過一次國門,才知道離開祖國,感覺是什麼。那是十二年前的一個冬天,當飛機飛過藍幽幽的海洋,在仁川機場降落的時候,我意識到將要在異國土地上落腳。機場出走的時候,地上貼著“口蹄疫”字樣。當時我國正發生牲畜口蹄疫病,這分明是入境中國遊客的暗相歧視。走在大街上,因為認不得韓文,不明白那些店面是幹什麼的,滿心的急切和茫然不知,才明白不識字確實是個痛苦的事,只能聽從導遊的擺佈了。入住賓館的路上,站著一排人,給我們塞報紙,看是中文報,不料拿回賓館一看,滿是汙衊祖國的謊言,表述低虐,讓人生氣。再次路過那個地方,他們又塞那些滿紙荒唐言的報紙,立即皺成紙團打在那個塞報人病兮兮的臉上,罵了一句髒話。那個病兮兮的傢伙也在怒罵人,聽不懂罵話的意思。妻子和導遊怕我惹禍拉我離開。導遊和妻子都怨我:“這是外國,惹禍扣下就麻煩多了。”那次出國才知道國門外有好多壞人存在,感受到國門裡外是什麼狀況,友好只是個外交詞語,我們還有好多不讓祖國國泰民安的人。

近十年來,總喜歡藉著長假出外轉轉,因此也走過好多承載厚重的門。門也是一個宗族,一個家庭興旺衰敗的晴雨表。拜訪過好多名人故居,撫摸過他們進出的門柱,在韶山毛澤東故居獻花;延安窯洞裡摸過毛澤東寫《論持久戰》的木椅;也去富平縣習仲勳故居,感受從黃土地窯洞到中南海偉大曆程;在溪口蔣氏故居,揣想蔣氏父子最後一次走出故居大門的心情;鳳凰古城進過沈從文故居,才讀懂了《邊城》;烏鎮矛盾故居讀懂他筆下的烏篷船、水街和戲樓。也進過好多曾經的豪門:喬家大院,祁家大院,北京和珅府底調而飽含心機的大門,青木川的魏家大院、李莊古鎮的李家、周家大院等等。走進世界上最豪華最大的五糧液酒廠巨門,感受了酒國裡釀酒大企業,家大、業大、財大氣粗的氣派與門的豪華大氣。導遊都會在這些故居、老宅、古院、巨門的門口,講好多因門而生的故事。當我在這些大院遊走的時候,常常立在門前,看門前景觀而思考門的綿延。

門,也是唐詩宋詞熟悉的字眼,范仲淹寫門前風景的詩句:門外菸嵐紫閣橫,九衢風土更何情。籬邊醉傲淵明飲,隴上歌隨桀溺耕。蘇軾寫風花娛樂的:門外山光馬亦驚,階前屐齒我先行。風花誤入長春苑,雲月長臨不夜城。周曇寫門客的:門下三千各自矜,頻彈劍客獨無能。田文不厭無能客,三窟全身果有憑。趙嘏寫豪門大宴的:門下煙橫載酒船,謝家攜客醉華筵。尋花偶坐將軍樹,飲水方重刺史天。趙長卿寫小門民居的:門外寒江泊小船。月明留客小窗前。夜香燒盡更聲遠,斗帳低垂暖意生。白居易寫琵琶女子人生起伏的:“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每讀起這詩的境界,就想起《紅樓夢》裡“金門玉戶神仙府,桂殿蘭宮妃子家”榮國府門前的榮衰熱冷,那些細節描寫,不就道盡了世間百態嗎?其實一部紅樓夢,寫的就是門廳的潮起潮落,支出與收入,人情與往來,其實也是一部家門記事。曹雪晴筆下的門:襲人倚門相望,王熙鳳踢著門用耳挖子剔牙齒,林黛玉“

半卷湘簾半掩門”,人與門的細節裡,刻畫出不同的人生境遇和人物性格,演繹著門前的熱冷盛衰,如同強大的記憶背景牆,看似兩扇門,其實會說話。又像一雙平靜如神的眼睛,與世無爭,卻在觀察著人間生活的開合忙閒,門裡門外的愛恨情仇,預告著世間的吉凶禍福和未來走向。

門,之所以成為一道風景,其奧妙不只在其本身給人的直觀感受,更在於它帶給人一片無限遐想的天地。佇立於一扇門上,就分開門裡門外,不動聲色地將世界一分為二,任你去想像門裡頭世界的人間煙火,門外頭世界的色彩斑斕與人情冷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