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小夥帶宮廷手藝在淘寶喜迎“第二春”

作為“解讀中華文化的國民字典”的淘寶平臺,已吸引近5成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入駐。90後河北小夥劉超就是其中一員,他帶著傳承自祖輩的花絲鑲嵌手藝,在淘寶找到了“第二春”。

90後小夥帶宮廷手藝在淘寶喜迎“第二春”

劉超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技術的傳承人之一。他的這門手藝,是祖上三輩流傳下來的。

56年前,劉超的外公李玉成跟著從宮廷流落到民間的老手藝人學習“花絲鑲嵌”手藝,並從外公、母親一路傳到了他的手上。如今,這門手藝成為了國家級非遺項目。

花絲鑲嵌是將火燒後變軟的金條、銀條進行拉絲、攢活、掐絲、堆壘,細如髮絲的花絲在火中塑形,對製作工藝要求很高。

為了學成手藝,劉超每天至少都要練上10個小時,一雙手伸出來,凍瘡、燙傷、扎刺、酸腐蝕留下的傷疤隨處可見。也曾有過猶豫和退縮,但劉超選擇了堅持,他不想讓這門手藝在失傳。

90後小夥帶宮廷手藝在淘寶喜迎“第二春”

“在外公和媽媽那輩,花絲鑲嵌曾經興盛了10年,那時候我外公還管著500人的車間。”可是後來,花絲鑲嵌工藝品就沒那麼好賣了。

那陣子,劉超和家人曾帶著花絲鑲嵌的工藝品跑遍了全國的跳蚤市場、珠寶集市和古玩市場,守在小攤子上,每天只能靠運氣等來一些對花絲鑲嵌感興趣的人,更多的時候,一整天也等不來一個客人。

轉機出現在2017年。這一年,劉超受到網購的啟發,把自家的工藝品搬上了淘寶。他發現,原來喜歡花絲鑲嵌作品的人很多,只是他們不知道去哪裡買,很快,劉超的花絲鑲嵌作品迎來了“第二春”。

現在,劉超的淘寶店每天都有大量訂單,再也不愁生計。除了複製傳統珠寶和紫禁城金銀器工藝品為各類影視劇組服務,劉超還嘗試著用現代工藝和傳統手法相互結合,製作出更加符合年輕人喜好的產品來。他希望這項在淘寶上融合出來的新工藝,能做出人人都用得起、都買得起的珠寶首飾來。

90後小夥帶宮廷手藝在淘寶喜迎“第二春”

淘寶上像劉超這樣的非遺傳人有很多,在這裡,他們不但實現了自身的價值也推動了非遺的傳承與傳播。高度開放、兼容幷包的淘寶,已成為非遺手藝展示文化的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