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愤青”到大师,金庸的武侠江湖人生

引言:金庸先生于2018年10月30日下午5点左右在香港养和医院与世长辞,享年94岁。

从“愤青”到大师,金庸的武侠江湖人生

作为一名小说家查良庸先生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他的小说可谓称霸20世纪后半叶,在可以预计的未来也将持续发挥余热。人们很少知道,老先生还是剑桥大学的博士,其历史论文受到所有剑桥大学教授的认可。但是,他的文风却被反对者吐槽过于老旧和啰嗦,根本不符合近代以后西方创作技法的要求。

对于我们这种看金庸作品长大的人来说,无论是那个在西方顶级名校获得博士学位的金庸,还是被人各种吐槽过于传统和保守的查良庸,其实一个人,他仿佛“分裂”的公众形象,也对应着他出生成长的年代。

从“愤青”到大师,金庸的武侠江湖人生

移居香港和新武侠的正式诞生

在移居香港之前,金庸的思想就已经成熟,简单地概括下,就是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并行却又不排斥自由主义,认为个人为国家牺牲是天经地义;可与此同时他也受到西方自由思想的影响,对于成为“朝廷鹰犬”有着潜意识的反感。这也解释了金庸在父亲被当作地主枪毙后,没有对新中国产生怨恨,因为这是“必要的牺牲”。

从“愤青”到大师,金庸的武侠江湖人生

民国出生的愤青

作为一个上世纪二十年代生人,金庸成长于一个老文化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欧美思想大量输入的时代。但千万不要以为欧美的文化等同于今天美国三句话不离口的“自由民主”,和后来的社会主义,还包括对当时的中国人非常新鲜的民族主义。

在那个内忧外患不断的大时代,民族主义在尚是青年的查良庸心中打下不可磨灭的烙印。青年时代的他没有后来那种世故,在学校里看到不平的事,就要替受害者出头。因为多次写文顶撞校方,查良庸的学习生涯总是和“劝退”“开除”相伴。

这个阶段的金庸武侠是非常典型的民国小说衍生。里面人物有很明显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特征:1.认同国家利益大于一切,却没有政府背景。2.口口声声仁义道德又杀伐果决。3.家国大义常年挂在嘴上,却又不喜欢诉诸法律,攻讦不同意见的人也喜欢隔空用骂战的形式,如果我们看过鲁迅等人的相关文章,就可以理解这种颇有江湖气的“盛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