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古爍今!4萬人竟一日之內擊破100萬大軍

公元前331年9月的最後一天的夜晚,高加米拉,馬其頓軍隊的營帳中,年僅25歲的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正在和手下的將軍們討論著第二天的作戰計劃。亞歷山大熱情洋溢地向諸位將軍宣佈自己的安排,但是,除了老將軍帕曼紐在激烈反對,其它將領大多沉默無言。

帕曼紐對亞歷山大說:

“大流士願意用幼發拉底河西岸全部的土地和他的女兒作代價和談,如果我是亞歷山大,我會接受這個條件。”

“如果我是帕曼紐,我會接受這個條件,但我是亞歷山大。“亞歷山大回答道。

帕曼紐不在繼續爭論這個問題,他轉而希望亞歷山大能夠撤退,即使要作戰,他也希望馬其頓能夠聚集一隻規模足夠的軍隊,然而亞歷山大拒絕了,他認為這是一個罕有的能夠與大流士正面爭雄的機會,因此他也拒絕了夜襲波斯人的建議,會議不歡而散,鬥志昂揚的國王與他的將軍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震古爍今!4萬人竟一日之內擊破100萬大軍

亞歷山大的雕像

帕曼紐的焦慮是有道理的,儘管馬其頓人此前已經奪取了包括埃及在內的幼發拉底河西岸的廣闊領土,但是波斯帝國仍舊召集了一隻史無前例的龐大軍隊,波斯軍隊數量高達百萬,其中包括有波斯不死軍、王家衛隊以及數千名精銳重騎兵以及200輛卷鐮戰車和15頭披甲戰象,這隻如同神話一般的部隊絲毫不遜於當年曾經入侵希臘的薛西斯一世所率領波斯軍隊,與之相對的,亞歷山大的軍隊不過僅有4萬人。

隨著第二天的黎明降臨,亞歷山大舉行了莊嚴的戰爭儀式,在祭祀的祝福之中他手刃一頭公牛,隨後騎著他威猛的愛馬布西發拉斯出發,馬其頓全軍邁著沉重緩慢的步伐抵達戰場,對面的波斯大軍也在同一時刻完成整備,雙方在高加米拉這塊平原展開對峙。馬其頓人軍力微弱,但士兵們久經戰陣。波斯大軍則因為前一晚防備偷襲的緣故,全軍沒有得到充足的修整,因此有些疲憊,但是波斯軍隊仍舊佔據絕對優勢,他們人多勢眾,陣容密集且規模空前龐大,放眼望去,波斯人旌旗蔽空,看不到盡頭,波斯軍陣中央,身材高大威武的萬王之王大流士三世則坐鎮於宛如潮水的波斯軍中心。

震古爍今!4萬人竟一日之內擊破100萬大軍

波斯大軍

交戰前,亞歷山大對士兵們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他列舉了馬其頓軍的輝煌勝利,高度讚揚了士兵們的勇氣與力量,然後憤怒地控訴著大流士三世賄賂馬其頓宮廷衛士刺殺先王腓力的卑劣行徑,以及百年以來波斯對希臘世界的入侵以及對希臘內戰煽風點火的仇恨。接著,亞歷山大呼喚士兵們要為榮耀與自由的馬其頓而戰,在儀表堂堂,威武勇敢的亞歷山大的鼓舞下,僅4萬人的馬其頓軍隊士氣大振。隨後,隨著國王一聲令下,人數稀少但卻士氣高昂的馬其頓軍隊主動向著佔據絕對人數優勢的波斯帝國大軍發動進攻。

震古爍今!4萬人竟一日之內擊破100萬大軍

亞歷山大巡視演講

馬其頓軍隊中央的馬其頓方陣步兵在猛將獨眼安提柯、佩卡迪奧斯和波利佩孔等將軍的帶領下率先朝波斯軍隊發動進攻,然而精通弓箭的波斯人在大流士三世的命令下萬箭齊發,儘管馬其頓方陣步兵身著重甲,卻依然死傷不小,在箭雨的掩護下,波斯帝國中央部隊步兵、騎兵和200多輛戰車混合,一同向著馬其頓中軍衝去。與此同時,亞歷山大和他的好友兼將軍克雷塔斯、赫費斯欽以及托勒密率領他2000人的騎兵大隊朝著軍隊右翼奔去,大流士則安排巴克特里亞總督貝蘇斯率領6000巴克特里亞重騎兵為先鋒,帶著大批步兵從波斯大軍的左翼攔截亞歷山大。同一時刻,波斯帝國右翼大軍也在大流士的命令下,由將軍馬紮亞斯率領,全軍向著馬其頓老將軍帕曼紐率領的馬其頓軍左翼發動猛攻。

震古爍今!4萬人竟一日之內擊破100萬大軍

坐鎮指揮的大流士

目光回到戰場中央,首先發動進攻的獨眼安提柯等人首先面連波斯卷鐮戰車的突襲,這種戰車由兩匹高頭大馬拉動,一名士兵在上面駕駛,另一名士兵手持弓箭射擊,戰車車輪兩邊有著鋒利的刀刃,在車輪的轉動下可以輕易斬斷穿戴鎧甲的士兵四肢,面對這種可怕兵種,安提柯等人指揮各自方陣分成多列,露出可供戰車同行的通道,波斯人不知是計,許多戰車分別湧入這些通道中,誰料到,從方陣當中突然出現大量的輕裝步兵,這些步兵手持投石,紛紛投向波斯人的戰車,駕駛戰車的士兵大多被投石擊中當場死亡,其餘看見先頭部隊傷亡的後續戰車,慌忙之中調轉車頭,卻紛紛撞到馬其頓人鋒利堅韌的矛尖之上。波斯人的戰車部隊就這樣全軍覆滅,但是,數量龐大的波斯騎兵與步兵依然隨後趕到,與安提柯等人展開激戰。

震古爍今!4萬人竟一日之內擊破100萬大軍

波斯人發起全面進攻

另一方面,馬其頓軍兩翼部隊也紛紛與波斯人展開激戰。由老將軍帕曼紐率領的左翼軍人數雖少,卻在帕曼紐的指揮下堅如頑石。帕曼紐是一位久經沙場、經驗豐富而又愛護士卒的戰場宿將,儘管馬紮亞斯軍隊人多勢眾,卻無法令馬其頓左翼後退分毫,戰鬥前,他接到國王的命令,無論如何,一定要在波斯人的進攻下堅持兩個小時。而亞歷山大本人的部隊方面,當亞歷山大的騎兵隊即將穿過自己軍隊的右翼部隊與貝蘇斯相遇時,他突然命令王國宰相之子,將軍卡山德率領輕騎兵與大量輕裝士兵從右翼出擊,自己則突然左轉,朝著波斯軍隊的中央部隊前進,卡山德與他迅捷如風的輕騎兵和輕裝步兵們與貝蘇斯的重騎兵纏鬥在一起,亞歷山大這時在疾馳中高呼:

“穿過缺口!穿過缺口!”

亞歷山大直屬的夥伴騎兵皇家中隊迅速穿過波斯軍隊的缺口,向著波斯軍中心,大流士三世所在之處奔馳而去。大流士此時卻因為戰場上部隊奔襲產生的大量煙塵,而無法得知此刻戰場的形勢究竟如何。

震古爍今!4萬人竟一日之內擊破100萬大軍

亞歷山大率軍直撲大流士

原來,亞歷山大之所以在開戰之初向右翼奔馳,目的就是為了吸引大流士的注意,讓後者調動波斯軍隊的左翼大軍朝馬其頓右翼大舉進攻,這樣,波斯軍隊的左翼軍隊和中央軍隊就會出現缺口,而他,將會率領全軍最精銳的騎兵部隊穿過缺口向著大流士本人發動進攻,與他年輕的外表相反,身經百戰、深通軍事的亞歷山大打從一開始就明白,要擊敗百萬之眾的波斯大軍,只有粉碎他們的核心-波斯帝國萬王之王大流士三世。

穿過缺口的亞歷山大此時已經與自己的部隊完全分隔開來了,方才的缺口被波斯人重新填滿,亞歷山大本隊需要在波斯中央部隊的包圍之中尋找並斬殺大流士。而這個時候,馬其頓中軍已經鏖戰多時了,猛將安提柯已經親自提刀上陣,他一邊斬殺波斯士兵,一邊大喊“保持陣線!”,馬其頓軍雖然英勇無比,但在波斯人源源不斷的攻勢下,陣線已經是搖搖欲墜。

而帕曼紐所在的左翼,形勢更加危機,人數稀少的帕曼紐部隊在百倍於他們的馬紮亞斯部隊進攻下已經是所剩無幾了,波斯騎兵甚至一度打出了缺口,突入到了馬其頓陣線後方,多虧亞歷山大故意留在營地裡的輕裝步兵們的埋伏,才使得這些騎兵全軍覆沒。形勢到這裡已經是萬分危急了,帕曼紐估計約定的時間已經過去,他派出自己的兒子菲羅塔斯向亞歷山大求援,並告訴他,如果亞歷山大拒絕支援,那麼菲羅塔斯一定要對亞歷山大的背叛復仇,隨後,他目送兒子騎馬離去,然後反身與波斯人展開近身肉搏戰。

震古爍今!4萬人竟一日之內擊破100萬大軍

此時戰場已是一片大亂

而亞歷山大這邊戰場卻十分順利,強悍無比的皇傢伙伴騎兵猶如天神下凡,以破竹之勢一路掃蕩膽敢阻攔的波斯士兵,亞歷山大、克雷塔斯、赫費斯欽以及托勒密等人更是如同戰神附體一般勇猛,尤其是亞歷山大本人,身著閃亮鎧甲的他英勇無比,身邊的波斯士兵被他以秋風掃落葉的姿態一一砍倒在地,但是,大流士本人的王家衛隊卻發現了正在接近的馬其頓騎兵,波斯王家衛隊不愧是萬中挑一的精銳之師,甫一出手,便遲滯了亞歷山大的騎兵隊的攻勢,在混亂之中,亞歷山大甚至被打落下馬,當一名波斯勇士舉起武器正要結束這位年輕君王的性命之時,他卻突然被砍翻在地,一名身著重甲,渾身浴血的馬其頓人騎著駿馬一躍到亞歷山大身前,他的戰友克雷塔斯來救他了!克雷塔斯對亞歷山大大喊:

“打起精神!你的父親在守護著你!”

說完,他跳下馬來,與亞歷山大一同並肩作戰,二人就像神話中的特洛伊英雄阿克琉斯與好友帕特洛克羅斯一般勇猛無敵,波斯士兵在他們的攻擊下死傷慘重。這時,亞歷山大終於發現了在煙塵之外的大流士三世,他跳上他的愛馬布西發拉斯,在布西發拉斯的飛奔中拔起插在地上的長矛,大喊道:

“大流士,納命來吧!”

長矛如同閃電一般朝大流士飛去,卻只是從大流士的身旁飛過,亞歷山大緊接著拔出佩刀,繼續向大流士殺出。這時的大流士已經是肝膽欲裂,驚恐萬分的他不顧前線正在激戰的波斯大軍,對身邊的親衛大吼:

"撤退!趕緊撤退!"

震古爍今!4萬人竟一日之內擊破100萬大軍

亞歷山大與逃跑的大流士

於是大流士和親衛隊絕塵而去,完全拋下了背後的大軍。波斯中央軍隊一看大流士逃跑,頓時戰意全無,方才還拼死抵抗的波斯軍隊一下作鳥獸散去,任憑馬其頓騎兵在身後濫砍濫殺。波斯左翼的總督貝蘇斯一看大流士已經逃走,於是也率領著殘餘的左翼軍隊全軍撤離戰場。亞歷山大本打算繼續追擊大流士,但菲羅塔斯追上了他,告訴他自己的父親帕曼紐深陷重圍即將戰死,於是亞歷山大放棄追擊,轉而進攻馬紮亞斯的背後,波斯右翼大軍於是也陷入崩潰。

亞歷山大的4萬大軍,在僅付出2400人死亡的代價後,取得了面對波斯大軍的決定性勝利!

高加米拉戰役後,逃跑的大流士三世最終在巴克特里亞被總督貝蘇斯所殺,波斯帝國就此滅亡。之後,亞歷山大在波斯帝國的故土建立了自己的帝國,一個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馬其頓帝國就此建立,亞歷山大因此被後世稱為亞歷山大大帝。

震古爍今!4萬人竟一日之內擊破100萬大軍

馬其頓帝國版圖

亞歷山大在25歲就完成了曠世的武功,他的功業在西方無人能及,後世的戰略之父漢尼拔也說到,自己與亞歷山大差距甚遠,不能相提並論。羅馬帝國五賢帝中軍功最強的圖拉真大帝在兵臨波斯灣時,也曾感慨自己始終無法達到亞歷山大大帝那樣的成就。甚至後世的法蘭西帝國皇帝拿破崙一世也曾以亞歷山大為偶像而奮鬥。全世界的軍事院校都或多或少教導他使用過的戰術,他本人也被列入世界上至古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