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耕讀傳家


錢穆:耕讀傳家

中國社會上“士”和“農”相配合的理想,這在古代《管子》書中已提到。

漢代士人,大體由農村出身。唐以後的制度,屬於工商籍的戶口不準應考。因此士的一流,也只有從農民中產生。

中國人一向愛多子女,這也不盡在乎某一種的宗教觀念。如一家有三子,由兩子種地,讓另一子讀書報考,考中了可以入仕做官。往往一個農民家庭,勤儉起家,留一個兒子讀書進入士流,報考當官,得機會可以做到宰相或其他高位,便可以購地造屋,退休做鄉紳。

但鄉紳子弟,往往經久了又不能上進,兩三代後又衰敗了,回到農民耕田的本分。而在農村裡又有另一批新的優秀分子平地拔起,報考做官,取而代之。

如此循環不絕,所謂“耕讀傳家”,自唐代至明清,均屬此情形。只許農民投考,不許工、商人家子弟投考;又只許做官人購地造屋,不許做官人開店設廠、兼營工商。因此做官人只能成為一富人,卻不能成為一資本家。而官家、富人又永遠地在更替流轉,不能累積成大富。

本文選摘自錢穆著《中國歷史精神》,九州出版社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