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陳一冰,他有說話的權利,就像那些越俎代庖的人一樣

陳一冰在足球圈火了。

這位自稱“看球少”的熱心球迷、體操項目奧運會冠軍,非常認真的表示,希望國足考慮重回體工大隊模式

話說出來,不少勒勒的老前輩立馬不樂意了。


關於陳一冰,他有說話的權利,就像那些越俎代庖的人一樣


微博上一頓唇槍舌劍,口誅筆伐。

勒勒在知道這件事兒的第一時間,也挺憤慨,但因為昨天提前聊了兩句日本奧運會相關的東西,就沒法第一時間評論這個消息了。

於是,我今兒索性也不著急了,從早上起床開始琢磨,陳一冰究竟有沒有說錯什麼,以及為什麼,陳一冰的這段話,會讓我無法苟同。

更重要的是,陳一冰這個“不成熟的建議”,為啥會讓我心生“似曾相識”之感。

琢磨了快一天,這會我終於可以坐在電腦前,敲下這段文字了。


關於陳一冰,他有說話的權利,就像那些越俎代庖的人一樣



首先,陳一冰說錯了什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前輩站出來群起而攻之?為什麼我會不認同他的觀點呢?

其實很多同行關注的焦點,是陳一冰認為足球應該重新回到體工隊模式。

何謂體工隊?

體工隊,就是以競技體育為目標的專業組織,訓練的目的就是比賽拿成績。在這個組織中,一般有兩種隊員,一類是領工資有編制的正式隊員,另一類是非正式隊員,這類隊員沒有工資,可能還要自掏腰包。

一般情況下,一個技術、年齡和身體條件都比較出色的運動員,如果在省級大賽中能夠取得不錯的成績,就有機會進入體工隊,隨隊訓練,但請注意,這時候,這個隊員並非是體工隊的正式隊員。

如果教練在訓練過程中發現某個運動員是個苗子,能成才,給了他一些參加全國比賽的機會,而他也抓住了這些機會,拿到了成績,那麼到了某個契機,他才有機會成為正式隊員。

陳一冰說的其實沒錯,在中國,很多奧運會冠軍,都是這麼被培養出來的


關於陳一冰,他有說話的權利,就像那些越俎代庖的人一樣



中國的很多運動項目,比如拳擊、體操、乒乓球、羽毛球、田徑項目,都曾經甚至至今仍然在沿用這樣的體制。

這項政策,也是中國競技體育在很多能夠出成績的一個重要原因。

不過陳一冰不太明白的地方也在這。

他只知道,有很多運動隊之所以出成績,是因為體工隊體系,卻忽略了一個問題,足球項目職業化,也是從體工隊機制蛻變成現在的商業化機制的。

陳一冰說,他聽人說,女足現在成績好,就是因為還在走專業隊路線。

就衝這句話,我已經信了他自己說的那句他看球少了。

勒勒很早以前就建議過了,平時真心支持女足,就多去看看我們的女足聯賽。

就算中國女足聯賽雖然搞得不怎麼景氣,你也不能因為你不知道,就抹殺了那麼多真的在職業化運營的女足俱樂部啊。

另外,體工隊的培養機制我們也說過了,這裡面就有個很尷尬的問題——時間長了,容易形成“獨立王國”,滋生“行業腐敗”

傳聞,前幾年體育行業整風,有位國字號隊伍的功勳教練,退還贓款上千萬,以保個人平安。

當年不可一世的馬家軍,也算是體工大隊的變種了。


關於陳一冰,他有說話的權利,就像那些越俎代庖的人一樣



想想後來馬家軍的醜聞吧,這難道不是體工大隊培養體系的弊端?

再退一萬步講,陳一冰的確是體工大隊模式的受益者,他成績好,奧運金牌胸前掛,錦繡前程在腳下。

可是當年被他怒噴過的隊友張尚武,也是體工大隊體系下培養出來的運動員。他怎麼不想想,張尚武的問題到底是自己的錯,還是體系的錯?

陳一冰是成功的,張尚武是失敗的,那麼體工大隊體系之下,到底出了多少個陳一冰,又出了多少個張尚武呢?


關於陳一冰,他有說話的權利,就像那些越俎代庖的人一樣



那些同樣為競技體育復出了整個青春,最後卻只能去澡堂搓澡的前專業運動員,難道就是活該麼?

至於說,我為什麼覺得陳一冰這套說辭“似曾相識”,倒是也簡單。

上賽季中超末期,中國足球界也出現過一套類似的說辭。

北京時間10月2日,中國男足國家集訓隊訓練營55人名單曝光。

央視著名足球評論員賀煒在微博上發佈了這樣一段文字:

“中國足球的悲哀在於‘你們這些專業人士搞了這麼多年,也沒弄明白’,荒誕在於‘那現在不如試試我們外行人的搞法’,無奈在於‘我們即使弄不好,總不會比現在差到哪裡去’,白痴在於‘老兄,你想的這個主意五十年前就有人做過了,事實證明是行不通的’。這一出鬧劇的主要內容是:‘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賀煒老師引用的這幾句話,恰恰就是出自陳一冰這樣張嘴先來一句“我看球少”的“足球票友”們的口中。

很不巧,過去幾十年,中國足球的領導權,一直掌握在這種“足球票友”的手中

相傳,韋迪當年上任足管中心主任時,就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我奧運會金牌都拿了幾塊,一個足球有什麼難的?”


關於陳一冰,他有說話的權利,就像那些越俎代庖的人一樣



而在2012年,再次接受採訪時,韋迪的話,就變成了“從前在總局其他幾個運動管理中心也待過,奧運金牌也拿過幾塊,但調到足管中心工作這兩年,我發現原來的成功經驗並不適合於足球。

“北京奧運會中國金牌總數第一,但集體項目卻貢獻很小。”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陳一冰頂天算是個“足球票友”的原因。

他不知道,中國足球最近幾十年的重大決策,大多不是專業人士去決定的。

正如老足記趙震在微博上說的,“他(陳一冰)能讓我們明白為何這些年來總局對於足球總能有那麼多外行的決策。相關決策者根本上的想法和陳一冰差不多。反正你們足球界這麼多年都沒搞好,為什麼不能按我的想法大膽嘗試一下。

最後,再給陳一冰們提供一組數據。

自1930年以來,男足世界盃共舉行過21屆,其中歐洲球隊12次捧起大力神杯,南美球隊9次奪魁。這兩個大洲的足球聯賽體系,是這個星球上歷史最悠久,職業化最完整的。

而陳一冰更熟悉的奧運會賽場上,足球比賽在入奧之初,甚至一度是由各國國內聯賽的俱樂部隊參賽的。

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

這意味著堅持體工大隊政策的國家,從未染指過這個世界上最高水平足球賽事的冠軍獎盃。

體工大隊政策,在培養職業化程度較低的比賽項目的專業隊員時,往往會取得不錯的效果。

但在集體項目上,真正面對專業甚至職業對手時,體工大隊體系下培養的隊伍,往往都不堪一擊。

對了,我知道很多朋友會舉出中國女排的例子。

所以,這裡,勒勒依然要請出韋迪先生現身說法。

也是在2012年的那次採訪中,面對武漢媒體的採訪,韋迪說過這麼一句話,“大家要明白,女排項目在世界上的職業化程度並不高,以專業對抗業餘,取得成績並不難。

最近幾年,土耳其、意大利等歐洲國家在女排職業化之後,越來越強,對中國女排造成了巨大的衝擊。

我們的女排,也在職業化的路上,但相比於足球,女排聯賽的市場開發之路,更加艱難。


關於陳一冰,他有說話的權利,就像那些越俎代庖的人一樣



至於體操之類的項目,這類項目的確更適合體工大隊模式,所以,在這些項目上,我們的確應該繼續正確的路線。

賣油翁可以說自己倒油的技巧多麼純熟,但絕不會也不應該去指導陳堯諮如何射箭。

希望陳一冰能明白,你怎麼說國足踢得臭都沒問題,大家都是看球的票友,看的不爽了噴上兩句很合理。

但你以非專業人士的身份,來指引中國足球的未來發展方向,就難免越俎代庖之嫌了。


關於陳一冰,他有說話的權利,就像那些越俎代庖的人一樣


對了,這期推送的最後,我們也順便公佈一下喜中於大寶、武磊兩位國足驍將簽名照的老鐵的名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