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非法网约车还将“裸奔”多久?

2017年6月14日,银川市出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明确了网约车驾驶员和车辆准入条件等问题,并对网约车经营服务行为作出规定。新政实施一年有余,但仍没有一家网约车企业依法取得经营许可证,网约车因非法营运被主管部门依法查扣的信息频频见诸报端。申请备案的网约车公司何时才能取得经营许可证?市民何时才能畅享网约车带来的便利服务?成为了不少人关心的话题,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银川:非法网约车还将“裸奔”多久?

非法网约车横行频频被查

对于尚未取得合法营运资质的网约车,上路载客均属于非法营运,因此被主管部门依法查扣的信息频频见诸报端。

今年5月份,市民王先生用“滴滴打车”软件拉载了两名乘客,乘客刚一上车车辆就被首府运管部门和交管部门联合执法查扣。

去年5月22日,一名宁夏大学的大学生通过“滴滴打车”约来一辆白色轿车,途中遇到交警例行检查才发现,这名“滴滴”司机竟是无证驾驶。为躲避交警检查司机竟让有驾驶证的大学生试图“顶缸”,驾驶人马某最终被处以罚款1500元、拘留15日的行政处罚。

据银川市客运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银川市客运管理处已查扣非法营运车辆830辆,其中60%以上为非法网约车。

据了解,在查处网约车非法营运过程中,执法人员还遭遇了两起暴力抗法。其中一起发生在今年2月份,一名自称网约车司机的当事人在非法营运时被查获后不仅不配合检查,还用脚踹向执法人员,执法人员的衣服也被扯烂。该男子被依法刑拘。

银川:非法网约车还将“裸奔”多久?

网约车企业均未取得经营许可 

目前在首府客运管理部门申请报备,并通过线上服务能力认定的网约车平台共有4家,分别为:首汽,易道、神州、宁夏出行。此外,市场份额最大的滴滴平台也已进行了报备,申报资料正在进一步健全中。

7月4日,银川市客运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银川市网约车企业资质已经结束了线上审核,制证也已结束。尚待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对相关单位的场地、人员、培训流程等进行线下审核,待从事网约车的司机经过培训合格后企业方能获得网约车经营许可。目前,没有任何一家网约车企业依法取得经营许可证。考虑到银川道路交通运输实际,政府及有关部门还将按照一车一平台的原则,对首府网约车的数量进行合理规划及管控,从而兼顾各方利益,确保道路交通的平稳有序。

“网约车公司招聘”存猫腻 

7月3日,家住银川市景墨家园98号楼的市民武先生向记者反映,近期在该小区的不少单元楼内,经常能看到招聘网约车司机的广告,待遇令人心动,但相关信息的真实性让人生疑。

从武先生向记者提供招聘广告的照片上记者看到,这家位于银川市兴庆区的网约车公司,对网约车司机的学历未做要求,年龄22至55周岁,驾驶证C照及以上,驾龄满3年,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无重大交通违章记录及犯罪记录,会使用智能手机即可,并承诺司机月薪可达9000至1.2万元。对于无车司机以租代购,三年后车辆及营运资质归本人所有。还可享受公司的天然气、保险、维修、保养、福利等补贴。

随后,记者拨打了该招聘信息中预留的电话,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招聘信息上的信息均属实,有意者加入该公司后,可选择首汽、神州、滴滴、美团中的任意一个平台进行营运。此外,该公司今后还会新上一批新能源汽车,专门用于提供网约车服务。

7月4日,银川市客运管理处相关负责人提醒,从主管部门掌握的信息来看,记者所提供的这家招聘网约车司机的公司并没有申请备案,也没有取得营运的资质。对于类似的网约车司机招聘,市民应提高警惕,其中不少所谓的招聘均系个人行为,这些人通常以“包拿证”“上面有人”等承诺做幌子,吸引人从事网约车,事实上却进行的是车辆销售的行为。

国家七部门联合发文加强监管 

网约车作为新兴事物,考验着监管部门的智慧。6月初,交通运输部、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事中事后联合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网约车行业事中事后联合监管工作流程。

通知要求,各级交通运输、网信、通信、公安、人民银行、税务、工商和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建立网约车行业联合监管机制。针对未取得网约车经营许可从事网约车经营、线上线下车辆人员不一致、信息泄露、不依法纳税、不正当竞争、非法经营资金支付结算等违法违规行为,各相关管理部门可开展联合约谈。约谈后仍拒不改正的,相关管理部门可根据网约车平台公司违法行为严重程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法规规定,对网约车平台公司相应采取暂停发布、下架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停止互联网服务、6个月内停止联网或停机整顿等处置措施。

通知提出,要加强网约车行业事中事后联合监管应急响应和处置,探索利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监管方式,对网约车平台公司的行政处罚行为通过信用系统进行公告,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部门间和各部门内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探索建立政府部门、企业、从业人员、乘客及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多方协同治理机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