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部家訓《誡伯禽書》

中國第一部家訓是周公的《誡伯禽書》。《誡伯禽書》的全文如下:

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與牛爭力;走如馬,不與馬爭走;智如士,不與士爭智。

德行廣大而守以恭者,榮;土地博裕而守以儉者,安;祿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貴;人眾兵強而守以畏者,勝;聰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文多記而守以淺者,廣。去矣,其毋以魯國驕士矣!

中國第一部家訓《誡伯禽書》

周公旦,姓姬名旦,稱周公,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製作禮樂。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聖"和儒學先驅、奠基人。

周公一生的功績被《尚書·大傳》概括為:"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攝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帶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長子繼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歸政成王,正式確立了周王朝的嫡長子繼承製,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緣為紐帶,把家族和國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倫理融合在一起,這一制度的形成對中國封建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為周族八百年的統治奠定了基礎。賈誼評價周公:孔子之前,黃帝之後,於中國有大關係者,周公一人而已。

中國第一部家訓《誡伯禽書》

周武王滅商後,將周公旦封在了魯地,但是周公旦因為輔佐朝政,並沒有去就封,而是讓兒子伯禽代為治理。周成王親政後,將魯地正式封給周公之子伯禽。《誡伯禽書》是在伯禽去封地之前,周公告誡兒子的一段話。

這段話說是家訓,確實是家訓,兒子伯禽要離開家,去魯地了,去了魯地就是一方諸侯了。按照周成王的意思是要封給周公的。周公又要留在自己身邊,輔佐朝政,只能讓他的兒子伯禽代周公赴魯。換句話說,周公完全可以勝任一方諸侯,而伯禽就不好說了。周公也擔心吶,於是就寫下了《誡伯禽書》,用最簡單的幾句話,高度概括了管理之道和做人之本。也是周公人生經驗的總結。

不要疏遠親(近)的人,這個不必多說了。

不要讓你的下屬埋怨不斷,放在現在講就是,跟著你(老闆)混,都不容易,別到最後了,毀了積攢的恩情。

不要求全責備於一個人,人無完人,公司的老員工,你的老下屬,沒什麼大的過錯,就不要辭退人家。維護好故舊之人的關係,也是維護了自己的聲譽。

看過《最強大腦》的應該都知道“水哥”王昱珩。最近的一季,“水哥”和百度機器人之爭,其實,王昱珩是不願意的。出於節目效果和商業利益,節目組精心設計了規則,企圖矇騙我等小民。人和機器人不是一類,沒有可比性。工具是被利用的,而不是用來競爭的。拿人和汽車比速度,不是蠢是什麼?同樣人才也是一樣,“智如士,不與士爭智”。周公是個聰明人,不爭,然後呢?後面的話,其實說的只有兩個字“謙虛”!

一千多年後,有個人寫出了周公沒有說出來的話。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對,這個人就是曹孟德。

曹孟德是個極具領導天賦的軍事家,這幾句話就是在說自己如何的求賢若渴。而事實上,他也是這麼做的。

如果曹操和劉備都穿越到現在去創業,結果會和三國時候差不多。

中國第一部家訓《誡伯禽書》

“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的典故也是出自於周公。把這句話加到《誡伯禽書裡》,我們看上去就完整了。

《誡伯禽書》的道理很簡單:“不爭,善用”,如是而已。

《誡伯禽書》是周公寫給伯禽的。周公是什麼地位?伯禽又將是什麼地位?換個小民思想來看,這些道理就是懂了,大多數人也用不到。多數人就是那個“歸”人而已。我們學它有什麼用?跟學校裡的知識一樣,你不用到的時候,一點用多沒有。

話說回來,這些東西是要潛移默化的,有的甚至需要“修煉”幾十年才能見點功夫,比如“不爭”。所以,古人留傳下來的智慧,要學,要老早就學。年歲大了再學這些,也沒什麼作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