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回家,父母的心意你知多少?

過年回家,父母的心意你知多少?

01

最近,朋友圈被一則廣告視頻刷屏了,每個人都是淚眼婆娑地看完。

內容很簡單,留守農村的大爺李玉寶,打電話讓兒子一家回來過年,順便問孫子想要什麼,爺爺想給他準備。

結果,孫子說想要佩奇。

生活在農村的爺爺,並不知道什麼是佩奇,於是就開啟了“啥是佩奇”的探尋之旅,最後才知道,佩奇是動畫片裡的小粉豬。

最後,爺爺根據別人的口述,自己動手做了一隻鼓風機式的佩奇送給孫子。爺爺拿出佩奇的瞬間,許多網友紛紛留言說,當時就淚崩了。

然而,我並沒有等到爺爺拿出佩奇時掉眼淚,我在爺爺從蛇皮袋子裡,往外掏山貨,並對兒子說,這是自己採的蘑菇,摘的大棗,還有敲好的核桃時,就已經被濃濃的父愛逼出了眼淚。

父親把自己認為最好的東西,掏出來放在兒子面前,只想讓兒子感受到父親的心意。

身為父母,也許沒能大富大貴,不能給兒女最好的新年禮物,那麼,就只能用最質樸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心意,哪怕只是不值錢的山貨,但卻飽含了父母最深沉的愛。

然而父母的心意,身為子女的我們,又能體會多少呢?

有位哲學家說,愛是下傾的,父母對子女的愛遠勝子女對父母的愛。

無論身處何種境遇,父母首先想到的,永遠是如何愛自己的孩子,哪怕只是一點點心意,也要把它表達出來。

過年回家,父母的心意你知多少?

02

過年回家,父母都會以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子女的愛,可是真正被兒女理解的,又有多少呢?

一位同事就講過,每年春節回家,都很有負罪感。

同事的家在農村,因為生活條件不是很好,他結婚的時候,家裡並沒有花錢,他的妻子一直耿耿於懷。

春節時回家,他的妻子只肯住一宿,而且還不肯吃公婆做的飯,寧可自己煮方便麵。

當他們離開父母家時,父母都會把自己捨不得吃的雞鴨鵝還有各種曬好的乾菜,統統裝在車上。

可是回到家裡,挑剔的妻子會把許多東西扔掉,不是嫌髒,就是說不好吃。

同事很想發火,但又不想把事情鬧大,只好忍著。

可是,想到父母謙卑的笑容,討好似的拿東拿西,心裡就五味雜陳。

一年到頭回個家,對於父母而言,圖的就是樂呵,圖的就是團圓。雖然他們沒有最好的東西送給子女,但卻努力想表達自己的心意。

無論那心意是什麼,都承載著父母濃濃的愛,而子女的忽視,只會讓他們寒心。

在子女面前,父母會隱藏自己的煩惱憂愁,然後裝得很快樂,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年齡大了,不可能再為子女遮風擋雨,但也懂得,輕易不給子女添麻煩。

即使力不從心,父母也想用自己的方式愛子女,雖然有時渺小,但因為用了心,也就變得無法用價值來衡量了。

理解並接受父母的心意,才是真正的孝順。

過年回家,父母的心意你知多少?

03

父母體諒子女不易,總是報喜不報憂。子女體諒父母,哪怕父母給予微小的愛,也要虔誠接受,因為那也許是父母,傾心盡力的付出。

因為父母對於子女,總是毫無保留的。

在微博上讀過一篇吳女士寫的故事。

吳女士的父母生活在大山深處,幾次想把他們接出來生活,父母都不肯,怕給女兒添麻煩。

每年春節,吳女士都要回去過年。

對於父母來說,這是最開心快樂的時候,父母會把自己積攢的好東西統統拿出來。

每年不變的,就是曬柿餅。

小時候,吳女士特別喜歡吃,但是後來,因為患有糖尿病,她已經不敢吃柿餅了。

但是,父母卻不知道,依然年年為她曬,並且滿心歡喜地捧給她。

想到父母進山摘柿子,然後揹回來,再一個個穿好繩子掛上晾曬,還要驅趕蟲鳥時,吳女士就不忍心和父母說,她已經不敢吃柿餅了。

在家裡,吳女士會興致勃勃地繼續吃柿餅,走的時候還會拿走好多。但是柿餅,只能偷送給同事。

吳女士在博文中寫道,感覺自己欺騙了父母,心裡一直不安。

但是,曬柿餅給女兒拿,對於父母來說是很高興的事情。一年到頭,這也許是他們唯一能拿得出手的美味,當女兒的不想拂了父母的那份心意。

只有過年才團聚。父母總把自己認為是好的,全部拿出來給子女,但是,那未必是子女需要的。

然而需要或不需要,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身為子女要體諒父母的那顆心,接受父母的那份意,這才是最重要的。

過年回家,父母的心意你知多少?

04

父母子女一場,在歲月的更迭中,也是需要時時磨合,不斷的溝通,才能增進理解,因為理解而和諧相處。

寫作群裡的董姑娘,芳齡三十一了,還待字閨中。我們逗她說,過年回家,不怕逼婚嗎?

董姑娘說,被逼婚也要回家,因為不能傷了父母的心。

此前春節回家,董姑娘的父母都會嘮叨讓她趕緊成個家,結果每次因為這個話題都要吵。

董姑娘為此對父母摞下狠話,如果再談這個話題,過年就不回家了。

父母嚇壞了,馬上打電話說,回家吧,不談結婚的話題。

後來春節回家,父母果然不談結婚的話題,但是方式卻變了。

母親買來肥豬肉,熬了大半罈子豬葷油。董姑娘春節回家,就有活幹了。

每次母親做菜,都要喊董姑娘過來幫忙,把葷油罈子從頂櫃搬下來,母親小心翼翼挖出半勺油之後,再讓董姑娘搬上去。

董姑娘煩不勝煩,對母親嚷著,直接放在灶臺邊上不就行了嗎?

母親討好地對她說,你搬過的葷油吃起來特別香。

董姑娘就在朋友圈裡吐槽,結果親戚們回覆她說,你母親讓你搬葷油罈子,意思是要動(葷)婚。

董姑娘哭笑不得。

父母們總是小心翼翼地用自己的方式,來愛子女,也許方式不太好,也許行為有偏差,但卻不能抹殺他們付出的愛,更不能無視他們的那份心意。

過年回家,父母的心意你知多少?

05

無論父母做什麼,他們的初衷多是為子女著想。而子女需要做的,除了用心揣摩父母的心意,還有就是包容他們的所為。

有位朋友曾經吐槽說,那年過年回家,父母非要他揹著一袋白麵返城。父母說那是自己家磨的麵粉,吃著放心。

於是,這位朋友坐飛機返城,雖然把白麵託運了,但是下了飛機是需要再提出來的。一路拎著白麵袋子,小心翼翼怕碰到衣服上,簡直是苦不堪言。

還有位朋友吐槽說,過年回家後再返城,父母要求帶上他們親手做的辣醬、黴豆腐、臘肉等等,這些還不算,有時還把鹹菜炒好,非要帶上才放心。

也許父母給予子女的東西並不值錢,但卻飽含著父母的愛,那是用錢買不來的,那是父母的心意,心意是無價的。

世上只有父母的愛,不摻雜一絲假。

父母愛子女的方式不同,但是愛卻從不曾變,那就是,無論你多大,都是他們的孩子,他們永遠愛自己的孩子。

身為子女需要做的,就是理解並且接受父母的心意,然後按照我們的方式,再給予父母更好的關愛。

父母的心意,是這薄涼的世界裡,最溫暖的慰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