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让孩子变得“听话”的

我是如何让孩子变得“听话”的

我是如何让孩子变得“听话”的

终于步入了2019年,忙忙碌碌了一整年,不知道你2018年的心愿都达成了吗?那在新年开始的第一天,我为大家送上一份新年小礼物吧!

最近几次上课,有不少家长都跟我沟通过一个难题,那就是自己的孩子变得不听话了。尤其是有一些之前非常温顺的孩子,突然之间变得“叛逆“,说什么都不听。在他们头疼的过程中,我也尝试着去跟孩子们交流,结果他们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孩子好像一跟我说话就变得”听话“了。我跟他们简单交流了我使用的方法,并且发在了我的家长沟通群里。不过当时写得比较简略,今天就详细地跟大家讲一讲吧。

总结的方法我会放在文章的最后部分,但是我强烈建议你读完前面的分析,否则这些方法无效。

首先我们来思考两个问题:

1. 孩子在什么情况下会变得不听话(家长和孩子产生矛盾)?

2.

我们希望孩子听话的目的是什么?

弄懂了上面的两个问题,今天的沟通方法才能够真正学会,真正学好。

—— 需求不同步,交流不平等 ——

孩子什么时候会不听话呢?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孩子现在可不听话了,让他做什么都不听。这样的说法其实一听就是带着情绪,孩子怎么可能每件事情都在跟家长对着干呢?他真的饿了你让他吃饭,他会不吃吗?所以大家不妨好好回想一下,自己孩子拒绝你比较强烈的时候,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当大人和孩子的需求不同步的时候,就会有矛盾了。实际上我个人是不太喜欢“听话“这个说法的,因为想让孩子听话,就意味着说出话的家长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上,是想要给孩子下指令的。然而孩子需要的是跟家长进行平等的沟通

想想看,当你觉得孩子应该休息一下自己的眼睛了,孩子却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故事书,根本不听你的。你们两个就会开始产生矛盾。

家长的心里就开始冒火了:这个孩子怎么回事?看书看了那么长时间了,让他歇歇眼是为他好,现在又不听我的了!

可这个时候孩子心里也开始犯嘀咕了:好烦呀,我读得正开心呢,为什么现在不让我看了?

接下来就会是大家很熟悉的持久战的场景了。

那么我们来冷静分析一下,这里面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我刚才说了,需求不同步,就会有矛盾。上面的场景里,妈妈的需求是孩子能够休息一下眼睛,孩子的需求是继续看自己喜欢的故事。这两个需求我们一般来说都没法同步满足,而往往家长的态度又会比较强硬,于是冲突就开始了。

那么我们真的就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孩子希望得到的是,是跟家长同等的需求。如果我们能够理解这一点,上述问题就很好解决了。

我们不妨这样来做:先问问孩子,现在看的什么故事,喜不喜欢啊?如果孩子愿意跟你交流,这个时候可以说,嗯,我也觉得这个挺好看的。不过我刚才看你看书看了一个小时了,这么长时间可能眼睛就有点累了,不如我们看完这个故事再稍微休息一会,你觉得怎么样?

看到这你可能会觉得,这也没多大区别啊,孩子才不会跟你沟通这么多呢!那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话是在干什么。

先问孩子关于看故事以及喜欢的问题,实际上实在探求孩子的需求,看看他当下的需求是不是想要读完这个故事。然后说出你希望孩子进行休息的原因,并且向孩子提一个建议而不是直接下命令,进行平等的交流。

但是各位家长们,这个地方要注意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既然进行的是平等的交流,提了建议,那么如果孩子拒绝了你,请尊重孩子的选择,这才是真正的平等。之前一个妈妈跟我说,她去听了讲座,老师说不能给孩子说不能,要正面地说。于是她就开始让孩子自己学会用“应该“来说,比如我应该休息了等等。可是我们仔细想想,应该这个词汇,对于孩子来说还是一种命令,并没有平等交流。所以这个孩子最后也不知道”应该“做什么。

—— 满足需求的对象要分清 ——

再来看看我们刚才说的第二个问题,我们希望孩子听话的目的是什么?

Jeff老师,你这个问题没意义啊,希望孩子听话还有什么目的?孩子不就应该听家长的话吗?

好了,当你这样去进行思考的时候,我可以预见到,你跟孩子平时的沟通一定不够用顺畅,要么你的孩子天天跟你吵架,要么你的孩子只会顺从,没有自己的想法。

家长希望孩子听话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满足家长的需求。这个大家不要急着否认或者反驳我。无论是觉得为了孩子好,还是觉得其他原因,我们希望孩子听话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话去做,而这,就是你的需求。

当我们弄明白这一点,就知道为什么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我们会生气成那个样子。孩子老看手机对眼睛不好,所以你让他把手机放下。孩子不听你的继续看手机,那么这个时候你脑子里想的,究竟是在担心孩子的眼睛,还是在生气孩子不按照你的话去做?当孩子对你的话进行反驳,你究竟是生气他不珍惜自己的眼睛,还是气愤自己的孩子跟自己顶嘴?当你想明白了你就会理解,你并没有比孩子高明多少,一样是因为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无法控制情绪。唯一的区别是,并没有一个人来约束你。

所以各位亲爱的家长们,我们希望孩子听话,本质上是希望孩子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短期的可能是希望孩子可以按照家长的话去做,长期的可能是希望孩子能够学会某种技能,培养某种能力。换句话说,这些都是你的需求,不是孩子的需求。

—— “四步走”方法 ——

那怎么样做才能够真正有效地去跟孩子沟通,又不会让自己生气生成那个样子呢?

这里Jeff老师给大家总结了“四步走”方法。

第一步,确保孩子情绪稳定,并了解孩子当下需求。

想要跟孩子沟通某件事情,首先最重要的是确保孩子情绪的稳定。他哭得歇斯底里的时候,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我们的大脑分为情绪脑和理性脑,当我们使用情绪脑进行思考的时候,所有的反应都更为迅速,直接,但是往往都不是最佳方案。而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情绪脑的控制会让他失去正常沟通的能力。所以孩子哭闹的时候,你说什么道理都不如给他一个拥抱,那样他才能平静下来。

孩子平静了,然后我们去跟孩子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了解孩子的需求,尤其是不能武断推测孩子的需求。可以对孩子探需,也可以对孩子进行细致观察,最终了解到孩子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不要简单地认为孩子就是想吃,想玩。想吃可能是因为饿了,也可能是因为想尝尝新东西,也可能是看到好朋友在吃。作为孩子的家长,如果不能够观察入微,自己的孩子都不真的懂,那岂不是一件很可怜的事情?)

第二步,对孩子的情绪和需求表示肯定

在了解孩子的情绪和需求之后,家长也要及时表达肯定。这里肯定并不是说孩子一切都是对的,而是说告诉孩子他在这个情况下的情绪和需求作为爸爸妈妈是能够理解的。这样孩子才会更愿意跟你进行更进一步的交流。

第三步,说出本次沟通的原因

这一步是很多家长都不喜欢做的。我们习惯性地把自己希望孩子做的事情说给孩子,但是并没有说明自己这样要求的原因。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越来越强的自我意识,开始注重自己的看法,也需要被说服。如果我们并不说明原因,希望孩子做到某些事情的时候,我们直接就把结果说出来,那么势必会让孩子觉得不服气,进而降低近一步的沟通可能性。

第四步,用提建议的方式说出要求

有的时候我们前面三步都做了,结果到了最后直接给孩子下命令,孩子还是不会听你的。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这种不当的方式造成了孩子的反感。为了能够让孩子的自我意识健康完善的发展,我们应当采取一种提建议的方式,让孩子觉得自己有能够做选择的余地。不要说你不能把玩具丢得到处都是,而是说东西用完了都需要放回到原来的地方,你可以把自己的玩具收拾起来吗?

当然,并不是说按照这四步走下来孩子就会按照你想的去做。第四步的时候孩子如果拒绝了你,往往是因为第三步的原因孩子并没有理解,那么我们就可以再重复一次第三步。但是重复次数不要超过三次,否则做这一切就失去了意义,孩子还是能感觉到你只是在命令他而已,而你也会陷入到只想满足自己需求的怪圈中。

以上就是Jeff老师给大家总结的跟孩子们沟通的方式,并不是说万能的,而是适用于大多数跟孩子沟通的情况。真正想要跟孩子做到平和顺畅地沟通,那就需要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跟孩子们慢慢磨合了。

你都这么好看了,不给我个好看么~

我是如何让孩子变得“听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