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你的虛榮心作祟,讓孩子被他人的目光無限透支

每當家裡來客人,下列句式是不是就開始氾濫起來了?

來,給叔叔阿姨彈一首《致愛麗絲》

來,給叔叔阿姨唱一首“Little Star”

來,給叔叔阿姨跳一段舞

哎,你這孩子,怎麼扭扭捏捏的

哎,你這孩子,膽子怎麼那麼小

哎,你看人家XX,多大方啊。。。

是不是很耳熟?

每一個家長眼裡,孩子都是完美的。

如果孩子還有什麼優點、長項、技能加身,不曬出去簡直是人神共憤天理不容對不起良心。曬娃,是一件普天同慶皆大歡喜喜聞樂見的有重大利好的事情(在不過度擾民的情況下)。

然而曬娃也是一個技術活。千萬不要以為孩子個個都是表演型人格,樂意到處張揚。殊不知很多孩子的興趣和技能,恰巧是被爸媽無知的虛榮心扼殺的。

今天的分享,是以一個孩子的視角描述這段經歷,很逗比但其實也很悲傷。。。希望對你有啟發。

作者丨呂不同

▼/01

今天在公園看見兩個六七歲的女孩在各自父母的要求下面對面“鬥舞”。

長髮女孩看上去興致很高,跳得面龐通紅,一套說不清叫什麼的舞蹈施展開來氣勢非凡;短髮女孩有些勉強,全程焦慮,看上去完全是在父母和旁觀者的起鬨下,才強撐著僵硬地揮舞四肢。

幾乎每個人在小時候都有被父母要求當眾表演的經歷。

對於愛出風頭的小孩而言,可以名正言順當眾表演自然是種享受。但對於那些生性羞怯的孩子而言,當眾表演無疑是一種折磨。

別讓你的虛榮心作祟,讓孩子被他人的目光無限透支

▼/02

我從小愛出風頭,有機會表演就見縫插針,沒有機會也會製造機會。

小學三年級得了個心算比賽的冠軍,被父母狠狠摧殘了半年後,我的表演型人格,從此被徹底扼殺。

那次心算比賽是突然通知的。當天賽場非常壯觀,由於心算時不能眨眼,為了看題不能閉眼,於是一教室的熊孩子整整齊齊仰頭翻著白眼,捏著拳頭,憋出一個答案寫一個,表情類似便秘。

之所以有空觀察他們的表情,因為那次比賽我是第一個交卷並且全對的。沒想到,這個冠軍成了我爸媽肆意“摧殘”我的開始。

我爸帶我去買個很小的東西,有零錢不掏,非拍出一張大鈔,扭頭問我該找多少。

我媽買菜回來,把菜一放,讓我算花了多少。

我媽還和幾個中年婦女打牌。打完就會對正在一旁乖乖寫作業的我說:作業先別寫了,算個數先……

於是我白眼一翻,開始算。有時算得猛了,能聽見腦子裡有硬盤即將損毀的“咔咔”聲。

每次算完並準確,都會給我買粒糖吃。

別讓你的虛榮心作祟,讓孩子被他人的目光無限透支

▼/03

被摧殘了半年,眼睛快翻成鬥雞眼後,我開始反抗,反抗的方式是刻意算錯。

有次我爸賣廢品,問我一百二十斤鐵,五毛錢一斤,一起多少錢。

答,五十塊。

我爸說,你當老子傻啊?

我又答,那就五十一。

這下輪到我爸翻白眼了。

後來我媽過年帶我去買新衣服,挑好後結賬時,她對我說:你算算,多少錢。

我想也不想就說:六十塊。

我媽摸了摸我的頭說,你再認真算算。

我說,六十塊。

我媽說,你以前不是這水平啊……

心算事件之後,我得任何獎都不敢拿回家。乒乓球冠軍不敢告訴爸媽,因為我怕他們吃飯吃著吃著就丟出一個乒乓球,叫我對著牆去打兩下。

作文比賽冠軍更不敢拿回家,因為我怕他們為了讓我有更多的素材可寫,開始讓我第一次洗碗、第一次做菜、第一次給爸媽洗腳、第一次給爸媽唱歌、第一次畫畫、第一次跳舞、第一次給爸媽按摩肩膀、第一次自己洗衣、第一次自己賺錢……

我一個小夥伴就因為沒聽我的勸把書法競賽獲獎的證書丟溝裡,那年他家的廁所都掛上了他寫的春聯。

還有一個女孩,據傳她市朗誦比賽得了冠軍後,在她爺爺的葬禮上,她媽從辦法事的人手裡搶過祭文,對她說,孩子,你聲音好聽,你來唸……

別讓你的虛榮心作祟,讓孩子被他人的目光無限透支

▼/04

對於父母逼孩子當眾表演這事,換個角度想,其實並沒有多大的錯。

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辛辛苦苦養大的孩子,有了某個過人的地方,父母必然會想將其拉出來遛遛,一來可以獲得成就感,二來可以滿足虛榮心。

但遺憾的是,大多數父母並不會注意頻率和場合。

一旦發現孩子掌握了某項技能,那隻要逮到機會,不管當時孩子在幹嘛,圍觀的群眾有沒有觀看錶演的興致,都要嚴令孩子進行表演。

有時孩子演砸了,還得再來一遍。更有甚者直接叫孩子和其他孩子當眾PK——比如今天公園裡的那兩個女孩。

從表面來看,兩個女孩都很小,她們的比試在大人眼中只是一種充滿童真的遊戲。但我總覺得,這兩個女孩並沒有那麼不懂事,也沒有那麼不在乎輸贏和自尊心。

雖然比試之後沒人宣佈誰輸誰贏,但根據旁觀者的反饋,我相信她們自己的心中有個答案。

而根據這個答案,她們對自己的評價也有產生輕微的變化。

對於長髮女孩而言,本就性格外向而且看起來專門練過舞的她,今天這場鬥舞顯然很有趣,畢竟她贏得了很多人的喝彩,也讓她的對手有些灰頭土臉。

但對於短髮女孩,今天下午絕對是噩夢一場。

如果回去的路上,她的父母沒有進行任何反思,也沒有對她做任何安慰,甚至還傻乎乎地對她說,你膽子怎麼這麼小?人家膽子為什麼那麼大?

那就全完了,短髮女孩從此不僅會對跳舞再也不感興趣,還可能需要用上好幾天甚至好幾年的時間來修補內心深處那道若隱若無的裂縫。

別讓你的虛榮心作祟,讓孩子被他人的目光無限透支

▼/05

也許是我杞人憂天,但我總覺得,多少原本可以悶聲成長的天才,就是如短髮女孩一樣,在父母乃至旁觀者無意的摧殘下,丟失了對於那件事本來的興趣,內心只剩不安和焦慮,以及一個根據父母和旁觀者的反饋產生的一個對自己完全錯誤的評價。

有合適的舞臺和觀眾時,大多數孩子就算沒有父母的慫恿,自己偶爾也會壯著膽當眾表演。但一個孩子身上閃光點,終歸需要父母來悉心保護,而不能被他人的目光來無限透支。

畢竟,孩子終歸只是個孩子,而不是個演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