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CCTV-10科教頻道再一次揭開恩施大峽谷的神祕面紗

央視《地理中國》欄目組一行在今年春季對恩施大峽谷進行了為期2個多月的拍攝,探秘恩施大峽谷億萬年的地質構造,央視CCTV-10將在2018年12月21、22、23日下午的5:33連續三天播出恩施大峽谷系列節目,節目名稱為《深谷謎柱》(上、下)《地縫尋蹤》。

央視CCTV-10科教頻道再一次揭開恩施大峽谷的神秘面紗

恩施大峽谷鎮谷之寶一炷香為喀斯特離峰地貌,是三疊紀(2.03—2.5億年前)灰巖經風化剝蝕、溶蝕及雨水沖刷乃至脫離主巖體(周邊山體)而形成的獨立巖柱。

央視CCTV-10科教頻道再一次揭開恩施大峽谷的神秘面紗

一炷香高150米,柱體底部直徑6米,最小直徑只有4米,在同類喀斯特地貌中十分罕見,為恩施大峽谷標誌性景觀。

央視CCTV-10科教頻道再一次揭開恩施大峽谷的神秘面紗

2009年10月17日CCTV-10《走進科學》欄目報道了“擎天一炷”不倒之謎,2012年景區邀請美國探險家迪恩.波特在“一炷香”旁創造了41米無保護措施的高空走軟繩的紀錄。

央視CCTV-10科教頻道再一次揭開恩施大峽谷的神秘面紗

2013年美國CNN把“一炷香”評為中國最美的四十個景點之一;2013年美國國家地理在恩施大峽谷拍攝了最美喀斯特地貌風光片,於2014年美國國家地理正式推出恩施大峽谷地貌風光片。

央視CCTV-10科教頻道再一次揭開恩施大峽谷的神秘面紗

雲龍地縫自下至上,主要露出二疊紀(2.5—2.95億年)和三疊紀(2.03—2.5億年)碳酸鹽巖。

央視CCTV-10科教頻道再一次揭開恩施大峽谷的神秘面紗

地縫的形成最早始於喜馬拉雅運動(大約32百萬年前),地殼運動使得鄂西山地抬升,區域地層發生變形並伴生剪切破裂,產生了大量裂隙。

央視CCTV-10科教頻道再一次揭開恩施大峽谷的神秘面紗

後期的風化、沖蝕、坍塌等外力地質作用使得處於谷底地帶的裂隙不斷張開拓寬加深,成為早期的雲龍河伏流段,以暗河形式沉睡地下二、三千萬年,後因水流強烈剝蝕,致使暗河頂部坍塌,地縫得於面世,成為恩施大峽谷一大奇觀。

央視CCTV-10科教頻道再一次揭開恩施大峽谷的神秘面紗


欄目組拍攝花絮

央視CCTV-10科教頻道再一次揭開恩施大峽谷的神秘面紗


央視CCTV-10科教頻道再一次揭開恩施大峽谷的神秘面紗


央視CCTV-10科教頻道再一次揭開恩施大峽谷的神秘面紗


央視CCTV-10科教頻道再一次揭開恩施大峽谷的神秘面紗


央視CCTV-10科教頻道再一次揭開恩施大峽谷的神秘面紗


央視CCTV-10科教頻道再一次揭開恩施大峽谷的神秘面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