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实力最强,威胁宋、金存亡,为何南宋还要联蒙灭金?

张光久


这个问题其实是个伪命题。我看了很多朋友的回答,不客气地说,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大家一般都把责任放在南宋身上,觉得南宋没有吸取北宋的教训,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才导致亡国。

真的是这样吗?

非也。

对于蒙古大举进攻金国,南宋上下吸取了北宋的教训,很早就派出各类细作,对金军和蒙古军之间的交锋了解甚多。当时的南宋朝廷也存在两种不同的声音:一方认为应当扶持金朝,以之为对抗蒙古的屏蔽;一方认为应趁此机会灭亡金朝,并由此振奋精神,再图抵抗蒙古南下的企图。

南宋宰相乔行简就是第一种声音的坚定支持者。他认为:“强鞑渐兴,其势已足以亡金。昔吾之仇也,今吾之蔽也。古人唇亡齿寒之辙可覆,宜姑与币,使得拒鞑。”乔宰相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他认为现在最大的敌人是蒙古,他们的实力已经可以灭亡金国了,金国以前是我们的敌人,现在反而成了我们和蒙古之间的屏障。我们支持金国,给他们物资和钱,让他们替我们抵抗蒙古才是上策。

乔行简的正确主张,也不是所有人都赞同。比如以真德秀为首的大臣们就坚决反对这个主张,认为应该乘金朝遭遇蒙古进攻之机,停止向金人输纳岁币,并出兵北上收复失地,以报昔日君父之仇。他们主张大宋应该自己强大起来,趁着金国现在抵抗蒙古的机会,收复失地,整饬军队,将来才可以应付蒙古的进攻。

宋朝朝野上下对这两种意见拿不定主意,但有一点是共识,都认识到蒙古乃虎狼之邦,不足以为盟友,甚至是比金朝更为凶恶的敌人。大家认为乔行简的主张过于冷静,虽然符合当前的政治格局,但很难为广大老百姓接受,毕竟宋金之间有世仇,靖康之难还没过去多久;同时,大家认为真德秀的主张符合民意,却可能培养出一个比金国更可怕的敌人,北宋-辽-金的例子就在眼前,甚至有大臣喊出了一句千古名言:殷鉴不远(这句话完整版应该是“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意思是殷商镜子并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考虑再三的南宋朝廷,最终决定先停了应该给金国的岁币,看看金国的反应再说。

正当南宋朝廷上下为联合蒙古还是联合金国的问题进行激烈思想斗争的时候,金国自己开始作死了。金军主力在野狐岭和会河堡两次会战中败给蒙古人,损失了几十万生力军。一时之间,两河地区兵力空虚,局势危如累卵。为避蒙军锋芒,嘉定七年(1214年)七月金国举朝南迁,将两河、山东地区拱手让给了蒙古人。这样一来,金国丢失了大批土地,失去了蒙古之间的战略缓冲,同时也损失了大批的粮食产地,导致金国出现了粮荒。在这种情况下,金国做出了一个决定,金宣宗完颜珣与丞相术虎高琪等人决心从南宋手里去夺取土地和产粮地,以弥补和蒙古战争的损失。

尽管大部分金国的大臣并不赞成发动这场战争,认为应该和南宋和解,取得南宋朝廷的支持,进一步和蒙古决战。可是,已经铁了心的金宣宗完颜珣与丞相术虎高琪根本听不进不同意见,最后以“岁币不至”为由发动南侵,调集主力20多万,在两淮、京湖和四川三个方向,对南宋发起进攻。

这场战争打了整整七年,金军损失惨重,进攻未果。这次贸贸然进攻,彻底毁掉了南宋和金国最后一丝联合的可能。面对金军这样的进攻,原本主张联合金国共同抵抗蒙古的大臣们,再也无颜谈什么联合,几乎一边倒支持和金国开战。可以说,正是金国自己的行为,导致了南宋朝廷几乎没得选择,只能选择联合蒙古进攻金国。金国的短视,毁了女真人自己的江山,而这种短视其实也把南宋给毁了,因为他们逼得南宋没有了任何选择的余地,最终也走上了一条绝路。

脱脱、阿鲁图:《宋史》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脑洞大开的历史


因为金人给南宋带来了耻辱和死亡威胁。

(1)耻辱:靖康耻。

北宋皇帝宋徽宗,好大喜功,重用奸臣,和辽国商议灭金,哪想到这是与虎谋皮,金人又想灭宋,宋徽宗吓得赶紧传位给儿子宋钦宗,结果父子俩皇帝都被金人捉去了,皇室成员也受尽侮辱,最后两个皇帝都死在了异国他乡。

南宋的首位皇帝(其实当时人家还是叫宋)宋高宗赵构,也是宋徽宗的儿子,称帝之后就在临安作为临都。

南宋和金国临界,时刻面临着亡国的危险,由于岳飞等主战派一直在和金国抵抗,最后南宋以岳飞之死,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来了短暂的和平。

然而,两个皇帝被俘而死,如今又屈辱称臣,这乃是南宋君臣子民都摆脱不了的奇耻大辱。

(2)死亡威胁。

南宋始终摆脱不了被金国灭掉的危险。

1149年,金国完颜亮侵宋失败,于是南宋主战派呼声渐高,不过由于南宋后期权臣当道,政治腐败,南宋并无太大力量抗金。

1214年,金朝被蒙古打的没有还手之力,迁都开封,南宋于是决定不再给金纳贡。1217年,金以此为借口,攻打南宋,于是南宋商议准备和蒙古联合攻金。

1232年,南宋宋理宗和蒙古达成协议,以黄河为界,和蒙古划分国土。

1234年,南宋灭亡,1276年,蒙古灭南宋。


师明礼闲聊中国历史


首先南宋君臣不是不明事理,只是军事战力不允许,金朝与南宋一直摩擦多年,蒙宋联合多年关系一直不明朗,也并非真实联合。蒙宋联合策略真正有实质性的动作的时候,也是在蒙金惨烈的三峰山之战打完之后,金朝的所有有战力的猛将全部战死,金朝到了无将可用的地步。蒙古此时已经占领中原大片领土,金朝其实已经气数已定。此战之前不用联蒙,金宋也在一直打,此战之后,南宋肯定也是不会联合如此弱的一个盟友和蒙古结仇,另外蒙宋联合协议也开出了有利南宋的协议条件。南宋君臣固然能够权衡利弊。另外拖雷借道南宋迂回攻金,这个借道是蒙古强行借道,胁迫宋军协助蒙军进攻。南宋也没有抱有必死抵抗的决心来抵制蒙古入境,小范围抵抗又打不过,半推半就左右为难骑虎难下 。蒙金之战前后经历24个年头,可以参照我的3D沙盘视频辅助理解蒙金之战全过程。

\n

{!-- PGC_VIDEO:{"vid": "v02004e80000bgmamifiv42fbd5hfdg0\

信息素


南宋之所以联蒙灭金,原因跟联金灭辽是一样的,即收复故土。

 

不一样的是,北宋联金灭辽是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南宋联蒙灭金是为了收复汴京在内的河南、山西等地,历史上称“端平入洛”。然后再徐图收复河北故土。

 

此外,南宋联蒙灭金还有一层政治意义就是为了洗刷金人带来的靖康之耻。

 

两次联合充分体现了两宋低下的外交水平,殊不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在道义上,宋辽有澶渊之盟,是兄弟之邦;宋金有绍兴和议,是君臣之义。在现实情况来看,两弱须联合才能抗衡另一强,三国吴蜀抱团抗魏就是如此。

 

南宋为了收复故土,洗刷靖康之耻,却招来了更悲惨的崖山灭国。



和史匠


总结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

1.从战略上长期来看,蒙古和金都是宋朝的敌人,但金朝和宋朝北方直接接壤,是大宋最迫切最直接的威胁,它是近忧,蒙古则是远虑。

2.大宋和金朝有巨大的民族仇恨,说具体点就是灭国之恨,金朝攻破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等在内的宋朝王室,赵构有幸逃过一劫,这对宋来说是国仇家恨,也是巨大的耻辱,所以宋自然会借较强大的蒙古消灭金朝。

3.宋朝实力孱弱,即使金后期实力大不如前,但也是宋不可单独撼动的力量,蒙古、金都是自己的敌人,与其开罪强大的蒙古,到还不如得罪实力稍逊一筹的金。宋当然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但即使化敌为友联合金军抵抗蒙古军,也坚持不了多久,被灭是迟早的事,更何况宋也没有抵抗蒙古的实力和决心,只求自保而已,所以宋金断然不会联合抗蒙。

4.最直接的原因自然是蒙金激战时,蒙古和宋的双方协议,按照协议,宋要为蒙古灭金提供必要的援助,而宋当然也有自己的小算盘,那就是通过援蒙可以减轻蒙古对自己的敌视,以求自己得到短暂的和平,可以继续偏居一隅。

所以,宋朝没有多少选择,援蒙只是强权下的妥协,自身实力不济,根本没有谈判的筹码,即使自己会灭亡,但这一天至少会稍微来的晚一些。


王子不忧伤


南宋皇帝战略错误,没有想到唇亡齿寒的道理。联蒙灭金后,蒙古日益强大,最后蒙元军队南下灭宋。南宋之所以联蒙灭金,还有一个原因是,宋高宗赵构为了报国仇家恨,替死去的宋徽宗和宋钦宗报仇,却忘了战略规划,被仇恨占据了头脑。


历史长河沧海一粟


我估计吧,宋国可能想着让北方战乱,消耗各族实力,然后自己能有机会收复失地,最起码把燕云十六州收回来。可惜没想到契丹人不给力,让女真人轻易摩擦了,后面的蒙古人更牛,把大家一起摩擦了。


种花家的白胖子


这是南宋的战略错误,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搏击天空


战略错误。欲报靖康之耻之仇


锐哥179907905


问题问的好,但是!!实际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