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明朝和袁崇煥花巨資打造的關寧鐵騎,為何率先拋棄了明朝?

林道銳


關寧鐵騎的創建者不是袁崇煥,它是由遼東鐵騎演變而來的。提到遼東鐵騎就避不開大將李成梁。此人與戚繼光齊名,一南一北守衛大明江山。李成梁在遼東成功扼殺蒙古個部落的侵擾,甚至可以領兵殺向蒙古部落腹地,對女真各部也是恩威並舉,扶持弱小部落,打壓強盛部落,一掃明朝中期後在遼東的頹勢。

遼東當時的局勢是非常好的,這樣下去再給女真100年也無法崛起。可是李成梁在對女真恩威並舉卻沒有試用在努爾哈赤身上,最為李成梁的乾兒子,努爾哈赤開始發跡,統一建州女真,李成梁默許,攻打野人女真,李成梁默許, 甚至馬上就要統一整個女真了,李成梁還是沒有干涉。難道就因為努爾哈赤是李成梁的乾兒子,所以全力扶持嗎?事實是遼東已經軍閥化,整個遼東鐵騎都成了李成梁的私軍,他在養寇自重,他自以為了解努爾哈赤,以為他在強,也能在遼東鐵騎的彈壓下灰飛煙滅。但是他看走眼了,努爾哈赤不論其他,是個軍事天才,李成梁想幹涉的時候已經無法掌控,女真的崛起已成為既定事實。

而這時大明根本沒有理睬女真這個潛在威脅,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阻止遼東軍閥化,從李成梁的卸任,到李如松的意外陣亡,都能看到明朝以向遼東軍閥開刀。在這過程中,女真在有條不絮的發展著,終於成為明朝不得不正視的對手。

等到薩爾滸戰敗後,整個遼東局勢已經失控,明朝已無力經營,後繼者只能用遼人守遼土,關寧鐵騎就誕生了,可他的誕生就只能註定他是遼東軍閥的私軍,明朝每年大量的錢糧僅僅變成了遼東軍閥的軍餉,雖然暫時擋住了清朝的南進,但是根本不能靠他們收復失地。等到松錦決戰戰敗,明朝完全失去了對遼東軍閥的掌控,在面對清朝更好的條件下,關寧鐵騎這隻軍閥勢力開始給清朝效忠,成為入住中原的馬前卒。


baomin太多


袁崇煥其人

袁崇煥,字元素,廣東東莞人。曾任福建邵武知縣、兵備僉事、右僉都御史、遼東巡撫、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薊遼督師、太子太保。

袁崇煥因好軍事、喜兵法,從一個地方知縣進入兵部任職,後來前往遼東邊關任職,之後得到了孫承宗的賞識、重用,從此遼東就成了袁崇煥建功立業之地,也成了他慘死的根源。

明熹宗朱由校時期,努爾哈赤舉大軍進攻寧遠城,袁崇煥指揮守城,讓努爾哈赤折羽而歸併在之後一年內去逝,寧遠保衛戰勝利被稱為“寧遠大捷”,此戰後升袁崇煥為右僉都御史,並重設遼東巡撫以袁崇煥擔任。

一年後,皇太極在接替努爾哈赤之位後再次舉兵進攻寧遠,被袁崇煥守城久攻不克,皇太極從寧遠撤退攻擊錦州,仍舊無法攻克,且傷亡慘重只得撤兵,史稱“寧錦大捷”,此戰後其他將領都得到應有封賞,僅袁崇煥加官一級,最後袁崇煥憤而辭官。

明思宗朱由檢時期,重新啟用袁崇煥,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此期間袁崇煥提拔重用祖大壽、何可剛、趙率教三人,殺掉毛文龍,袁崇煥被加封為太子太保。

皇太極率兵繞過寧遠、錦州直逼京師,袁崇煥尾隨率軍趕奔護衛京師。京師保衛戰勝利後,袁崇煥卻被治罪,以擅自與後金軍議和、擅殺毛文龍兩條罪名被凌遲處死。

關寧鐵騎考證

關寧鐵騎是明末一支精銳的騎兵部隊,曾與後金的八旗軍多次正面交鋒,被稱為明末三大軍,分別是祖大壽關寧鐵騎、孫傳庭秦兵、盧象昇天雄軍。

“關”是指山海關,“寧”是指寧遠,“關寧鐵騎”就是根據“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的策略,從山海關、寧遠、錦州等遼土選拔訓練的騎兵。

關寧鐵騎有人說是由孫承宗和袁崇煥組織並訓練的騎兵部隊。但在許多史料裡卻沒有袁崇煥關於關寧鐵騎的記載,《明史》、梁啟超《袁崇煥傳》以及金庸《袁崇煥評傳》也沒有關於袁崇煥與關寧鐵騎的記載,可見袁崇煥與關寧鐵騎是沒有關係的。

關寧鐵騎的成分中包含了許多軍隊的影子,包括李成梁的遼東鐵騎、戚繼光的戚家軍、祖大壽的私兵。

關於關寧鐵騎的史料記載有:《滿文老檔》記載,“天聰五年七月至八月,汗曰:‘明人善射精兵,盡在此城,他處無有也。山海關以內,兵之強弱,我所素悉,以我思之,天若以此城畀我,則山海關即可得,天若不與,則不能得山海關矣。’”這是大淩河圍攻戰之時皇太極所說,當時守大淩河城為祖大壽何可綱統帥的關寧軍。

《東華錄》記載,“昔皇考太祖攻寧遠,不克;今我攻錦州,又未克。似此野戰之兵,尚不能勝,其何以張我國威耶。”這是皇太極對進攻寧遠、錦州失敗後,對關寧騎兵的評價。

《國榷》記載,“當時朝議堅出師,武臣力猶爭先處強,高陽佈置進止,動中竅會。故能恢復灤永,不至為唐之安西、北庭,宋之靈夏。則祖大壽輩功不可沒也。”

清人毛霦撰《平叛記》記載,“關寧諸將如靳國臣、祖寬、祖大弼、張韜,血戰功屬第一。先是賊嘗私語:殺山東兵如刈築,雖十萬無奈我何。各鎮兵鹹非吾敵,惟慮關外兵耳。”

《懷陵流寇始終錄》記載,“自成解之曰:匹夫可奮臂,況十萬眾乎?今吾兵且十倍官軍,雖關寧鐵騎,無能為也。”

明人王家彥《王忠端公文集》記載,“關寧鐵騎素為敵憚。”

明人姚希孟《文遠集》記載“城外援兵四集俱孱弱不足恃所恃者惟關寧兵。”

從史料中可以看出,關寧鐵騎應該是由祖大壽所率領的騎兵,兵源主要來自於當地遼人,由於訓練主要針對的是後金騎兵,由於訓練方式先進、武器裝備精良、訓練資源的集中,因此可謂後金部隊剋星。後來,祖大壽、吳三桂先後投降後金,這支部隊也到了滿清統治者的手中。


安定郡潛夫


關寧鐵騎的創建與袁崇煥沒有半毛錢關係!真正的創建者是被稱為:“當世功臣,千秋罪人”的明遼東總兵李成梁,最早被稱為“遼東鐵騎”。李成梁的策略是: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他把攻下的土地分給了士兵!當然,明面上不說。這分疆裂土,這可是大罪!但遼東失守多年,朝廷也就當不知道。給遼東的大明子民,總比給外人強。打下的土地給你,你能不玩兒命嗎?所以,遼東鐵騎的戰鬥力非常強悍。

重點:努爾哈赤是李成梁的乾兒子!

李成梁故後,由他的幾個兒子統領遼東鐵騎。真正的精銳不足萬人。由李如松率領參加了“萬曆三大徵”之一的援朝抗倭,打得非常的漂亮!後來在於蒙古的戰鬥中李如松戰死。但仍由其兄弟及部屬統領遼東鐵騎。說白了/,遼東鐵騎是李家的私人部隊,就如同戚繼光的戚家軍。你沒錢,他就不尿你!很簡單,軍人也是人,他也要吃飯,他也要養家餬口。

當朝廷養不起他們的時候,還能指望他們餓著肚子保家衛國嗎?所以說,打仗打的是錢糧,也就是現在說的綜合國力。!

袁督師是承襲東閣大學士、帝師孫承宗之衣缽。

但,袁督師驕狂自大,志大才疏。一句豪言壯語:五年平遼。忽悠了崇禎皇帝。袁死不冤,說袁是漢奸,冤!

世易時移,別說袁崇煥,就是孫承宗五年也平不了遼東。因為真正的原因在廟堂之上!

勿需贅言


樂山悅水10


再好的軍隊也要靠人支持。

人才是重點啊。

關寧鐵騎號稱天下無敵,確實是明末最強悍的軍隊,保家衛國,為明朝立下汗馬功勞。

李成梁時,關寧鐵騎打擊蒙古,威名赫赫。李如松時,關寧鐵騎成為抵抗豐臣秀吉入侵的移動長城。明天啟時,帝師孫承宗花巨資建立的關寧防線在魏忠賢的胡亂指揮下全線崩潰。

袁崇煥雖說蓋世名將,卻是個刺頭,羈驁不馴,自作主張殺了毛文龍,私下跟皇太極議和,結交首輔重臣,犯了祟禎帝的忌諱,逆了龍鱗,被祟禎千刀萬剮,肉還被京城百姓吃光了,這樣徹底傷關寧鐵騎眾將士們的心。忠心耿耿如袁崇煥都落到悽慘的下場,誰願意為祟禎賣命。

失去主心骨的關寧鐵騎不過一盤散沙。大明已經病入膏肓了,換成誰也救不了啊。


俺二師兄


本來就是遼西軍閥的私兵,精銳的所謂家丁都是祖家,吳家的狗腿子,他們哪有國家大義可言。明朝的投入全部落入軍閥手裡再分配,士兵只知有總兵,有家主,哪管你朝廷。袁崇煥在的時候管的緊一點,搞平衡牽制,他死後 關寧軍閥簡直無法無天,見仗即跑,坑死了很多隊友。抵抗滿清只是怕滿清侵害關寧軍閥們的利益,一看明朝大勢已去趕快投靠新主子,可恨!


峰顏2019


既然後金能避開錦寧防線繞道進攻北京~那錦寧防線就是雞肋費財費力但對後金來說一點沒用~只有毛文龍在時後金出動時對後金後方騷擾一下才能使後金大部隊不敢傾巢而出,但毛文龍一被袁崇煥矯詔殺害,後金隨時可以繞道進攻大明腹地~


55002151739


這是兩個概念,袁帥打造關寧鐵騎是為抗清,關寧鐵騎投清是聽吳賊的,功過不在兵而在將帥,當兵就是打仗吃飯,當官的叫打誰就打誰,自古以來如此,以後還是如此,永遠如此!


中國清靜


關寧鐵騎在那?袁崇煥從上任到處死也就一年多點時間,還要策劃弄死上級 毛文龍,那來的時間打造騎兵而且一年時間能打造一支騎兵,誰信?


昨日之我非我


一年多能打造什軍隊,都是前幾任的心血。任意調度生殺邊關大將是兵家大忌,明是敗在輕視起義軍手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